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废墟上的花朵

2020-09-24抒情散文青衫子
------谨以此文献给雅安,献给那些孩子,献给那些生灵与亡灵,愿亡者安息,生者坚强。看了那张照片,看了照片上面的几张笑脸,我想了很多,想了很久,这些思想如春日的蜂蝶,萦绕在我的心畔,久久不肯离去,进而催使我抬起手,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将其记录
  
------谨以此文献给雅安,献给那些孩子,献给那些生灵与亡灵,愿亡者安息,生者坚强。 看了那张照片,看了照片上面的几张笑脸,我想了很多,想了很久,这些思想如春日的蜂蝶,萦绕在我的心畔,久久不肯离去,进而催使我抬起手,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以作纪念。
  那张照片的拍摄场景地位于四川雅安芦山灾区。照片有一组,二十几张,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灾区的一些画面,透过那些画面,我得以近距离的观察那个遥远的地方,观察那些遥远的人们,观察那些处于灾难中的人间生灵。
  我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以前也不知道那个地方,现在我知道了那个地方,见识了那个地方的人们,并且将心不由自主地贴上去,贴着那片灰暗的天空,贴着那座灰空下的远山,贴着与远山相连的近山,贴着山上的绿草,贴着绿草下的褐土,贴着褐土下的虫蚁,贴着虫蚁的呼吸和攀爬,贴着呼吸引发的空气振动,贴着攀爬留下的隐隐足迹,顺着那些足迹,跟着那些生灵,我得以贴近他们和她们,与其同频共振。
  世界很大,总有一些地方我们未能涉足,比如那片灰色的天空,还有那片灰空下的远山近山。远山上空腾起一团雾霾,远远的,渺渺的,让原本的山绿显得灰蒙蒙的,看了那团灰,让人心生期待,期待着阳光早点来,冲开它们,冲开灰暗,冲开笼罩,让该绿的绿起来,该红的红起来。
  近山斑驳,露出灰白土层,在这种背景的比照下,三三两两的绿树站在山腰山顶显得格外耀眼,而且有了远山灰暗的衬托,那一团团绿格外鲜明,像是废墟上盛开的花朵,那是绿色的花朵,希望的花朵,生命的花朵,向上的花朵。
  其实那不是花朵,真正的花朵是那几个孩子,真正的花朵是孩子的笑脸,是脸上蒙着的红色绸锦。你猜那些孩子们在做什么?原来他们在捉迷藏。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灾难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游戏,人伤了,家没了,他们和家人住在帐篷里,大人在忙活着救灾救人,画面远处几位穿着迷彩服和白大褂的人正在定眼观瞧着什么,那些人的脸是模糊的,那些人却是真实的,有了那些人的真实,有了那些人的模糊,孩子们才可以尽情地玩耍,在应该玩耍的童年。
  孩子是最真实的,一个一个非常生动。画面的主角是一个长发的女孩子,穿着粉色的衬衫,黑色的裤子,裤兜的位置还露出半个动物的脸,蓝色,长着卷曲的角,应该是喜羊羊里的某一只吧?这个孩子扬着白晰的脸,红色绸锦将眼睛蒙住,脸上映着红光,小巧的嘴巴自然张开,露出白色的牙齿,左臂自然下垂,右臂抬起长长伸出,手掌向下张开作抓取状。她的右臂后面是一顶墨绿色的帐篷,上面印着抽象图案。另外三个孩子躲在女孩子身后不远处偷偷笑着,其中一个小男孩把左手食指放在唇边,面带笑意,面容模糊。
  我喜欢上了这些孩子,从第一眼开始。这些孩子向我传递出一种快乐,一种天真,一种属于童年的快乐和天真,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那些好时光,想起了时光里的种种行迹,心生慨叹,无法一键还原。
  我尽量还原他们,还原真相,还原真实,还原生活,还原让自己感动的某些分子。
  这张照片只是其中的一张。照片上的这些孩子只是灾区孩子的极小部分,还有好多好多的孩子和他们一样身临灾境,在自己的童年,在人生只有一次的童年。不知道那些孩子们是怎样的,会不会和他们一样快乐的捉迷藏。我知道总会有孩子在这场灾难中丧生,以自己稚嫩的青血浸湿这片深沉的土地,与亲人们玩了一次永远的迷藏。
  这张照片只是其中的一张,透过这张照片我们能从一个侧面对灾难进行解读,同时对人生进行解读。促使我对其进行解读的是孩子们,是孩子们的笑脸,是孩子们的天真,是生命的珍贵,是在珍贵的有限的生命旅途中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有好多时候,我们真的不如一个孩子。有好多时候,我们迷失了自己,像远山的雾霾,团团绕绕;有好多时候,我们陷于雾霾却不自知;有好多时候,我们的眼睛被各种颜色的绸锦蒙住了;有好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伸出手,想抓住;有好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裤兜上的喜羊羊,而把注意力放在兜里的钱包上;有好多时候,我们忽视了一些模糊的脸,忽视了脸上的微笑,忽视了放在唇边的右手食指;有好多时候,我们忽视了帐篷,忽视了帐篷上的抽像图案,忽视了迷彩服和白大褂的真实与力量;有好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行动,习惯了旁观,习惯了漠然,如同那片灰色的天空。
  灰空静止了,远山静止了,近山静止了,绿树静止了,裸露静止了,掩藏静止了,帐篷静止了,喜羊羊静止了,红色绸锦静止了,微笑静止了,张开的手臂静止了,如同废墟上停摆的花朵。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4-23 16:0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