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中秋
2022-01-04叙事散文若荷
阿里的中秋
若荷萧瑟的风卷起凋残的树叶,从高处翩然飘落,旋转的舞姿告诉人们,秋天来了。习惯了沉迷网络,不曾把四季放在心头,一回首才发现,曾经繁花锦簇、绿满小径的景象褪去,只见满目秋色,一片乱红。打开暗红的手机,从短信中这才知道,又是一年的……
阿里的中秋
若荷
萧瑟的风卷起凋残的树叶,从高处翩然飘落,旋转的舞姿告诉人们,秋天来了。习惯了沉迷网络,不曾把四季放在心头,一回首才发现,曾经繁花锦簇、绿满小径的景象褪去,只见满目秋色,一片乱红。打开暗红的手机,从短信中这才知道,又是一年的中秋临近,月将盈满,喻示一年人间的团圆。每当这个时候,心中总会不经意想起阿里。阿里——轻轻呼唤着这样一个名字,心头不觉漾起一丝甜蜜。
阿里,曾经养育我长大,是个山清水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其实阿里是一个不大的山寨,依山傍水的小村,在地图上名不见经传。村民大都在山脚下居住,村后是一片山峦,离村最近的那个山头上,遗有多少年前村民与土匪对峙的寨墙,经过风雨四季的剥蚀,寨墙的石壁已经黝黑,掩映在长满沙枣树的林木中。沙枣有拇指肚大,谈不上什么品种,它们五月开花,六月结果,直到中秋前后,热辣辣的山风在山头反复吹遍,逐渐将沙枣吹熟,这时的人们便会上山摘沙枣,把它们晒软收藏,留着当一年来的补品之用。
那时候,瓜果桃李,在山里显得犹为稀罕,虽然家家户户都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规模都不太大,加上孩子又多,常常供不应求。阿里的果树,我记着的有棠梨树,果实呈深浅不一的土黄色。还有一种是杏子,在阿里,杏树遍地皆是,可惜如果一旦过了季节,便不能得到更好的储存。杏核是可以收集的,它是一种中药,卖到附近的药铺里去,是可以换几本演草本的。杏核的功效,是可以治肿瘤,可以治慢性痨病。有一年阿娘犯了气喘,就把杏核在石臼里碾细了,和香油拌在打碎的鸡蛋里冲饮。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喜欢吃的,是阿里的月饼。母亲在这里教书的时候,我跟着母亲住在这里,学校的院子很大,后院是一片林地,临家的阿娘怕夜晚的学校冷清,我们娘俩害怕,常常把我和母亲接到家里,晚上我和母亲就和她挤一个铺上。有一年,记得也是一个中秋节,阿娘家的儿媳新婚回门,从娘家带回好几包月饼,阿娘把一张方桌摆在天井中间,方桌上面铺上一个干净的包袱,用酒杯压角铺平,最后才把月饼摆上桌面,虔诚地燃起一炷香,向着天空拜上几拜。新婚的媳妇抱着我,一边吃月饼,一边逗我看中天的月亮。
阿里的月,真圆啊,轻薄的云彩淡淡地拢着圆圆的明月,就像给它镶上一层精美的装潢。圆润的月亮,缥缈的云彩,就像一笔神来的写意,把天空衬托得更加深邃。透过那些缥缈划过的云层,我仿佛看到一个银盘或者玉盘,从头顶上慢慢移动,看得久了,眼睛会产生一种眩晕的感觉,就慢慢睁不开了,任凭天籁声起,秋虫叽叽,万物结起凝露,锁起秋水,依旧木然而昏沉地睡去。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阿里的月亮,不管我走向哪里,感觉都不如阿里的满圆,当然就不如阿里的明亮。它映在水里时,用手荡一荡河里的水,圆月就开始漾动,就不再是圆圆的了,阿里人说它像一方椭圆形的砚台。阿里人喜欢读书,旧时村里办私塾,出过举人和秀才,不乏书香门第,后来村里办起学校,母亲就是阿里的教师。
村南是一条河,阿里的河。河的遥远的尽头,据说就是古时王祥卧冰为母求鱼的地方。路很远,要穿过一座县城,还要行走好几个零落的村庄。阿里的河面不算太宽,河水也不太深,但阿里的河真是清澈,每天流水澹澹,一年四季,河面都能当做一面镜了,清亮得照得见人的影子。爱美的女子在河里沐浴,常把长发垂到水中摆来荡去,就像与河水做一个美丽的游戏。阿里的水味道很甜,用柴来烧它,能生出淡淡的烟草味,弥漫悠然,含蓄而内敛。
阿里的中秋,家家户户是要包月饼的,惟有月饼才可以拜月,这是阿里的风俗。阿里人做月饼的方法,除了冰糖、核桃、红枣之外,还可以用各种材料。把油酥的面炒一下,和成面团醒好擀成条,用手平均掐出相同等份,取一块面团压扁,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圆皮,将月饼馅包在中间,按进木制的模子里压扁,倒出来后摆在温火的平锅里慢慢烤,十几分钟后,香甜的月饼就出来了。
爱吃阿里的月饼,是因它里面有青红丝,青红丝是用萝卜做成的。阿里种萝卜的人家不在少数,每年秋天收下萝卜,加工成萝卜丝在席子上晾干,染成青红的颜色,拌进馅里与月饼一起加工。阿里的月饼味道单纯,样式简单,没有现在各种月饼的眼花撩乱。至现在,八十多岁的阿娘还不忘托人捎月饼进城,让我有机会回忆童年的美味。
是的,苍茫无际的季风,不知侵蚀了多少岁月,它却无法侵蚀我们的记忆,就像侵蚀不去我对阿里的关切,亦侵蚀不去阿里对我的牵挂那样。阿里,是生长在我心头的一颗朱砂痣,与我相互惦念着,记忆着,情牵了三十多年。故乡阿里,以山为伴,依水而居,多少年后,它目送着我走过异乡的山水,却从不迷途阡陌,丢失自己。在我的心里,阿里,已经成了我人生的坐标,虽然普通,平凡,淳朴,但却十分神圣。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10-9-15 11:34 编辑 ]
若荷
萧瑟的风卷起凋残的树叶,从高处翩然飘落,旋转的舞姿告诉人们,秋天来了。习惯了沉迷网络,不曾把四季放在心头,一回首才发现,曾经繁花锦簇、绿满小径的景象褪去,只见满目秋色,一片乱红。打开暗红的手机,从短信中这才知道,又是一年的中秋临近,月将盈满,喻示一年人间的团圆。每当这个时候,心中总会不经意想起阿里。阿里——轻轻呼唤着这样一个名字,心头不觉漾起一丝甜蜜。
阿里,曾经养育我长大,是个山清水秀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其实阿里是一个不大的山寨,依山傍水的小村,在地图上名不见经传。村民大都在山脚下居住,村后是一片山峦,离村最近的那个山头上,遗有多少年前村民与土匪对峙的寨墙,经过风雨四季的剥蚀,寨墙的石壁已经黝黑,掩映在长满沙枣树的林木中。沙枣有拇指肚大,谈不上什么品种,它们五月开花,六月结果,直到中秋前后,热辣辣的山风在山头反复吹遍,逐渐将沙枣吹熟,这时的人们便会上山摘沙枣,把它们晒软收藏,留着当一年来的补品之用。
那时候,瓜果桃李,在山里显得犹为稀罕,虽然家家户户都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规模都不太大,加上孩子又多,常常供不应求。阿里的果树,我记着的有棠梨树,果实呈深浅不一的土黄色。还有一种是杏子,在阿里,杏树遍地皆是,可惜如果一旦过了季节,便不能得到更好的储存。杏核是可以收集的,它是一种中药,卖到附近的药铺里去,是可以换几本演草本的。杏核的功效,是可以治肿瘤,可以治慢性痨病。有一年阿娘犯了气喘,就把杏核在石臼里碾细了,和香油拌在打碎的鸡蛋里冲饮。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喜欢吃的,是阿里的月饼。母亲在这里教书的时候,我跟着母亲住在这里,学校的院子很大,后院是一片林地,临家的阿娘怕夜晚的学校冷清,我们娘俩害怕,常常把我和母亲接到家里,晚上我和母亲就和她挤一个铺上。有一年,记得也是一个中秋节,阿娘家的儿媳新婚回门,从娘家带回好几包月饼,阿娘把一张方桌摆在天井中间,方桌上面铺上一个干净的包袱,用酒杯压角铺平,最后才把月饼摆上桌面,虔诚地燃起一炷香,向着天空拜上几拜。新婚的媳妇抱着我,一边吃月饼,一边逗我看中天的月亮。
阿里的月,真圆啊,轻薄的云彩淡淡地拢着圆圆的明月,就像给它镶上一层精美的装潢。圆润的月亮,缥缈的云彩,就像一笔神来的写意,把天空衬托得更加深邃。透过那些缥缈划过的云层,我仿佛看到一个银盘或者玉盘,从头顶上慢慢移动,看得久了,眼睛会产生一种眩晕的感觉,就慢慢睁不开了,任凭天籁声起,秋虫叽叽,万物结起凝露,锁起秋水,依旧木然而昏沉地睡去。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阿里的月亮,不管我走向哪里,感觉都不如阿里的满圆,当然就不如阿里的明亮。它映在水里时,用手荡一荡河里的水,圆月就开始漾动,就不再是圆圆的了,阿里人说它像一方椭圆形的砚台。阿里人喜欢读书,旧时村里办私塾,出过举人和秀才,不乏书香门第,后来村里办起学校,母亲就是阿里的教师。
村南是一条河,阿里的河。河的遥远的尽头,据说就是古时王祥卧冰为母求鱼的地方。路很远,要穿过一座县城,还要行走好几个零落的村庄。阿里的河面不算太宽,河水也不太深,但阿里的河真是清澈,每天流水澹澹,一年四季,河面都能当做一面镜了,清亮得照得见人的影子。爱美的女子在河里沐浴,常把长发垂到水中摆来荡去,就像与河水做一个美丽的游戏。阿里的水味道很甜,用柴来烧它,能生出淡淡的烟草味,弥漫悠然,含蓄而内敛。
阿里的中秋,家家户户是要包月饼的,惟有月饼才可以拜月,这是阿里的风俗。阿里人做月饼的方法,除了冰糖、核桃、红枣之外,还可以用各种材料。把油酥的面炒一下,和成面团醒好擀成条,用手平均掐出相同等份,取一块面团压扁,擀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圆皮,将月饼馅包在中间,按进木制的模子里压扁,倒出来后摆在温火的平锅里慢慢烤,十几分钟后,香甜的月饼就出来了。
爱吃阿里的月饼,是因它里面有青红丝,青红丝是用萝卜做成的。阿里种萝卜的人家不在少数,每年秋天收下萝卜,加工成萝卜丝在席子上晾干,染成青红的颜色,拌进馅里与月饼一起加工。阿里的月饼味道单纯,样式简单,没有现在各种月饼的眼花撩乱。至现在,八十多岁的阿娘还不忘托人捎月饼进城,让我有机会回忆童年的美味。
是的,苍茫无际的季风,不知侵蚀了多少岁月,它却无法侵蚀我们的记忆,就像侵蚀不去我对阿里的关切,亦侵蚀不去阿里对我的牵挂那样。阿里,是生长在我心头的一颗朱砂痣,与我相互惦念着,记忆着,情牵了三十多年。故乡阿里,以山为伴,依水而居,多少年后,它目送着我走过异乡的山水,却从不迷途阡陌,丢失自己。在我的心里,阿里,已经成了我人生的坐标,虽然普通,平凡,淳朴,但却十分神圣。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10-9-15 11:3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