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红海滩,沉进颜色里的味道

2022-01-04叙事散文冷若秋水

文/冷若秋水颜色,颜色会有味道吗?当我的眼前出现一片火红的海滩湿地,那奇异的色彩不仅落到我的视网膜上,还渐渐滑向心底,像刚刚注了水的一杯茶,茶叶翻腾着缓缓沉落杯底,然后一种幽香袅袅弥散。我想说,那片火红,散发出的味道不止是海滩独有的咸腥,……
文/冷若秋水
颜色,颜色会有味道吗?

当我的眼前出现一片火红的海滩湿地,那奇异的色彩不仅落到我的视网膜上,还渐渐滑向心底,像刚刚注了水的一杯茶,茶叶翻腾着缓缓沉落杯底,然后一种幽香袅袅弥散。我想说,那片火红,散发出的味道不止是海滩独有的咸腥,还有一些我表述不清的,似乎与沉静相关的味道,从此沉落在我心间。今天再想起时,那味道,还在。

从来,视觉都是和味觉分得很清楚的。也就是佛学辞典里所说的六根,眼视,耳听,鼻嗅,舌味,身触,意念虑,六根生六识,各有界限,概不相混。有人在打量一份食物的时候,也常会说上一句“色香味俱全”,那是视、嗅、味的综合感受,有了这份感受,这份食物也就有了诱人之处,是谓美食。而就我自身的体会,竟然能生出一种由视觉转为味觉的意识,这又是何道理呢?

仔细体味“六根”之说,读到“第六根”,“意是念虑之根”,似有所悟。大致看来,前“五根”,是人靠自身的器官接纳外物,表面上各司其守,而“第六根”却是大脑思维的内加工,它将前“五根”捕获的信息深加工成各种意识,由此与前“五根”钩连起来。“六根”的缤纷感受,交织出每个人心中的世界,那些外在的惑,心底的欲,不过是些意念的产物罢了。不知道,这样解释自己对视觉转为味觉的理解是否合理,总之那片火红留下的味道是挥之不去了。

想去探望那片火红,似乎是很早就埋下的一粒种子。在看到有人纵情在那片奇异的海洋,伸展双臂,如同伸展自己的心胸时,那满足的微笑就成了对我的召唤。在那盏微笑悄然隐退到记忆的后台,偶尔在心间闪念的众多日子翻过之后,远方那片火红又一次被季节点燃,纷杂前往的脚步声,终于惊醒了种子的昏睡,向着召唤出发,势在必行了。

贴近辽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大自然的妙笔绘就了一片奇特的滩涂,火红的色调使她格外引人注目。来到她跟前我才看清,那海滩的红,不是沙滩的沙子红,也不是海边的海水红,而是在那片特质的湿地上生长着一种叫碱蓬草的植物,它通体紫红。那是一片被海水反复冲刷的湿地,海的涤荡与滩的沉积,使那里的土壤饱受着碱的渗透与盐的浸润。碱蓬草虽然根根纤弱,却可以在这样的土质上怒放自己的生命,适者生存的自然妙诀,织就了这片红似朝霞的海滩。

我俯下身来,仔细端详着其中一簇碱蓬草。尺把高的蓬松身躯,挤挤挨挨的生长着,由根部至叶尖通体紫红。碱蓬草的叶子不同于其他蒿草,每一片叶子都是微长的椭球状,那里面满满的汁液应该就是它为自己的生长积蓄的营养吧,阳光下剔透晶莹,泛着蓬勃的味道。

看得出,这样的植物不是刻意栽植的,也没有经过特别的养护,甚至是海水越浸泡,它们的颜色越深浓。而它们更大的作用,却是连襟成片地保养着整片湿地。它们用自己的呼吸淘洗着头顶的空气,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尽情徜徉在天然的氧吧。它们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喂养着脚下游走的小鱼小蟹。也为掠过这里的飞鸟,腾出一片安心觅食的栖居地。在那个饥荒的年代,碱蓬草还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草,用它们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来的红草馍馍,几乎拯救了一整代人。盐碱的卤渍里,碱蓬草的生死与壮烈无关,却在默默中,用满腔红焰涂染出一片生命的壮阔,那来自视觉的冲击足以深抵内心。

红海滩的红,是从那片海滩存在时就有的,而那许多年来被视为寻常的红,今天能火起来,完全是为了满足现代人逃离的需求。紧张的都市生活,四处喧尘鼎沸,深度缺氧的人们开始不停的寻觅,希望能找到一片纯净的天空,全身心的沉浸,放松到彻底。于是,这片候鸟自在栖落的湿地里,开始频繁出现人类的足迹。如今的红海滩,已经被修建成从不同角度都能读到美的辽阔景观。湿地上建起了长长的栈道,适时出现的拱桥与亭阁,可供人们蜿蜒赏景,即走即停,悠闲随性的行走,自由自在的呼吸,这正是许多忙到就要窒息的城里人需要的情调。挣脱喧嚣,停泊在这里,那一刻时钟的指针都会放缓速度,置身于充足的氧气,缓步在红海滩朴素的心地,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其实灵魂的栖息地,与华丽无关。

这次探访红海滩,不是在游人比较密集的主景点,而是在辽河口地质遗址,相对而言碱蓬草的面积还不够壮观,所以游客稀少。车停下时,就有人大呼上当。而我却以为,在人少的时候,走走栈道,深深呼吸,除了阅读风景,还能嗅到是一种可贵的味道,那是沉静。

海风拂过,平凡的碱蓬草连绵涌动,连同海滩上生长着的那一片片芦苇,红潮碧浪层层叠叠,荻花芦管起起伏伏,那波澜仿佛可以一直绵延至心间。这世间的很多事物,都不是孤单而行的,就如这红海滩上的芦苇,在与碱蓬草相伴而生的岁月里,经风历雨,默默相偎。风中,没有谁听得懂它们的言语,也许只有过往的鸟儿才能知会它们彼此的安慰,于是盘旋,驻足,甚至欢喜的歌吟。从来都认为,芦苇同其他蒿草一样,只是这个精彩的世界里最平凡的点缀。而今,看到眼前这一株株平凡,襟连成一组别样的浩瀚,不禁感动萦怀。

荡舟苇塘,两岸蒹葭苍茫,四周静谧,只有船行水中发出的声响,远远近近的景物尽是与水中的倒影呼应。迎面划过的船上,也有姿势向这边张望,这时不由想起那千古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虽然,时不复古,也没有良人与伊人两两相望,但这天造地设的意境还是令人流连不已。同行的人们都觉得“在水中央”的时光滑去得太快,要细细品味,只好偷偷采上一把荻花,在回归岸上的时候,于曼舞的飞絮中找寻曾经的感怀。

前往红海滩,是由一个海边挪身去另一个海边,往返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沿着海岸线前行。十月的秋色染就了海滩的清冷,更加凸显了海的辽阔,车与行人的经过并没有惊扰海滩特有的安宁。车行的另一侧,是辽阔的原野,原野上井架林立,一些钻油机械在不停的挥动臂膀,许多人还不知道,眼前经过的正是蕴藏丰富的辽河油田。地面以上,安静得只能听到过往的风声,而地面以下深深处,却暗涌着宝贵的资源,千万年的沉积,酝酿着相应的价值。透过车窗,那些无声的事物,传递着一种味道,不是海风,也不是石油的味道,我觉得那味道应该叫持守。

车窗外的静美,并没有感染到隔着一层玻璃的车内人,旅途中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开始受不了长时间的僵坐,对这次出行后悔连连。很显然,这一次出行与他们的想象差距太远。坐在他们的抱怨声之外,我明白了,无论什么风景,若没遇到有心人的阅读,是无任何美好可言的。

归来,曾与一位朋友谈起这次出行,朋友笑我说,那破地方有啥好去的,我笑而无言。翻看那些途中拍摄的照片,我还能闻到那些贴近心灵的味道。那些迎着朝阳,披着落霞,乘着风儿的翅膀,低翔在一片辽阔的时光,会随那些味道,一起凝为永恒。

2013-12-8

---------[ 本帖最后由 冷若秋水 于 2013-12-9 12:0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