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城市蚂蚁》后记:不温暖的文字

2021-12-28叙事散文卢江良
《城市蚂蚁》后记:不温暖的文字卢江良/文《城市蚂蚁》终于完成了。这是我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写得最长的文字。在我以往的作品里,几乎没一篇超过2万字的,而这部小说写了近11万字。这次写得这么长并非是刻意而为之,而是其内容必须这样的篇幅来承载。……
  《城市蚂蚁》后记:不温暖的文字   卢江良/文   《城市蚂蚁》终于完成了。这是我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写得最长的文字。在我以往的作品里,几乎没一篇超过2万字的,而这部小说写了近11万字。这次写得这么长并非是刻意而为之,而是其内容必须这样的篇幅来承载。   开始练笔至今,已十多年了。先是写少儿小说,再是微型小说,后来发展到短篇小说,直到目前的长篇小说。中间跳过了一个环节,那就是中篇小说。所以,动笔前是担忧而忐忑的,惟恐创作经验的不足,不慎制造出一个废品来。   是绍兴的一位文友给了我勇气,他说,即使是一个废品,也有写出来的必要。如果一直不敢去写,那你永远写不出长篇了。而决定动笔的另一个前提是,我曾对着一位叫梅的女子,信誓旦旦地保证过,今后一定写出一部长篇小说,来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   现在,这部长篇小说摆在读者的面前了,但我最终未将它写成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而是反映外来打工者生存处境的命运小说。也许,我的思想里积淀了太多沉重的因子,使我不再习惯于风花雪月,而处处呈现着苦难和抗争的印痕。   可这正是我希望达到的。早在五、六年前,我就预想写这样一部长篇,来记录我的坎坷历程,以及内心的隐痛。但苦于水平所限,一直无从下笔。如今,不经意间了却了一笔心事,这对我而言不啻于是一桩喜事。有时在生活中,真的隐藏着太多契机。   应该说,这部小说的基调是沉重的。这也是我的作品一贯来的风格,有位文友曾这样评介我的文字——充满良知,但不够温暖。这确是事实,但我始终未去改变。我拒绝一切的伪装、虚饰,我不具备面对底层人群的鲜血和泪水,却熟视无睹地欢快高歌的能力。   是的,我只是遵循着内心的真实,凭着良心一味地书写着。这也注定我的文字,不会是赏心悦目的鲜花,而只能是长满利刺的荆棘。它是无法用来消谴和娱乐的,它只会让你感到疼痛和惊醒。这是我写作的初衷,也是终极目的,永远不会改变。   这部长篇小说初稿完成后,参加了某知名网站举办的文学大赛。结果是我早就意料到的,但让我深感惊诧的是,它竟然通过了初评,进入了复评阶段。后来,才得知那两个阶段的评委,是一群20-25岁间的孩子。很敬佩他们直面现实的勇气。   在这个崇尚鲜花的国度里,我的作品注定命运多舛。我的几乎每一篇小说,都历经磨难后才得以面世,而那些编辑的措辞是惊人的一致:大作写得真的很好,但不适于在敝刊发表,因前段时间,本刊刚受到批评。就连轰动过的《在街上奔走喊冤》也不例外。   一位在我写这部长篇小说之初,就同步看稿的出版公司编辑,在看到临近结尾的几章时对我说,这部长篇小说写得挺好的,但结局能否写得明快些?否则可能会影响小说的前途。她的提醒是善意的,但我却断然谢绝了。我不能让我的小说,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   这部小说在写完第五章后,我就在各大文学论坛发贴。起初无非想听听网友的意见,意想不到竟然会好评如潮。特别在杭网的灯火阑珊论坛,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成为了该论坛点击率最高的贴子。很多网友每天守候在那里,等待着阅读接下去的章节。   这使我感到无与伦比的欣慰。对于一位真正的写作者而言,没有比令读者拥戴更高兴的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网友正是这部小说描述的对象——挣扎在城市底层的外来打工者。这也说明我用心灵写就的小说,赢得了他们的热烈关注,激起了他们心头的共鸣。   这里,还必须穿插一个小插曲:由于这部小说我采用了一种技巧,即将作者跟里面某个人物混淆,其目的无非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然而,网友们误以为真,以为我真的身患绝症,但仍在坚持创作,便纷纷祝愿我身体健康。其言之切,让我深深感动。   可以这么说,这部小说是我所有的文字里,创作时最为投入的一部。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我多次为里面人物的命运而动容,甚至有一次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在别人看来或许不可思议,但对我自己而言却极为正常,因为在这部小说里,倾注了我太多的感情和影子。   它是我的半自传体小说,抑或说是我的一部心灵史。尽管里面有很多杜撰的成份,但从中足可窥见我曾经的磨难和隐痛,处境窘迫的生存现状,对爱情和亲情的态度,独一无二的价值取向,尚未形成的思想体系,以及我那颗跳动着的心灵!   正因为此,我特地写下了这篇后记。我希望通过上述这些文字,传递给我的读者一些东西,一些源自我心灵深处的东西。这对解读我的这部长篇小说,或许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希望我的每位读者,都能够走进我的心里。   最后,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在我写这部小说期间,多次来电嘱咐我保重身体;感谢一位叫梅的女子,默默关注它的每个文字;感谢灯火阑珊论坛的网友,陪伴我度过了难忘的四十天。虽然我的文字不能给读者带去温暖,但他们的真情却温暖着我的心灵。                     2004.12.22写于杭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