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凿空”精神永长存(上)

2021-12-27叙事散文吴君雯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持续最长的、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从北京山顶洞人早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5000年以上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更是书就了一部厚重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尽显出先人追求文明理想、努力开拓进取的宝贵天性。“凿空”就是这种天性的集中体……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持续最长的、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从北京山顶洞人早期的原始农业至今已有15000年以上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更是书就了一部厚重辉煌的中华文明史,尽显出先人追求文明理想、努力开拓进取的宝贵天性。   “凿空”就是这种天性的集中体现。   司马迁将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15载,行程数万里,打通陆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写进《史记》,并将其誉为“凿空”。   肥沃的中原大地上,自古民风淳朴,男耕女织,种桑养蚕,一派平和。可西部边境却屡遭匈奴侵袭,不得安宁。   西域,古代指的是新疆以西的36个大小王国,大的大到有几十万人,小的小到只有几千人,西汉初年,由于匈奴征服了西域的一些小国,控制了西域局面,不仅对汉王朝形成了威胁,而且将西去的道路堵死。这些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拥有强弓好马,天生强悍骁勇,好斗善战,屡屡侵我边境,对中原来说,无异是一大后患。汉武帝虽有消除后患之心,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中原对西域的状况毫不了解,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全面真实的认识,面对匈奴的不断挑畔,虽然痛恨,无奈山重水隔,沙漠横阻,不敢轻举妄动。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稳定边疆,永绝匈奴侵扰的后患,广招贤才出使西域,旨在摸清西域状况,广结同盟,共灭匈奴。   时事造英雄,张骞自愿请命西行,拉开了中国人第一次走向世界的壮美远行。   遥远的西域,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续出了各家名岳大山:喜马拉雅雄踞“世界屋脊”,昆仑山横空出世,喀喇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脉高耸入云,冰山峡谷行走艰难。这条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内陆地区,所经过的欧亚大陆地理奇险恶绝,戈壁沙滩如无边的旱海,气候异常干燥,飞鸟难回。“大漠风尘日色昏”,万里黄沙莽莽,渺无人烟,塔克拉马干大沙漠、里海东部卡拉库姆沙漠、伊朗的卡维尔沙漠、全是枯死戈壁,干渴难行。还有盐壳沉积而成的岖崎起伏、犬牙交错的雅丹地貌也是行进的重要障碍。唐诗中“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西行僧人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便是亲履其地的真实感受。   在这样的险恶条件下,张骞首次西行用了13年,历尽艰险,来回途中两次被匈奴扣押,九死一生,尤其是被囚居的十余年间,忍辱负重,不惧匈奴的威逼诱惑,哪怕是被逼娶妻生子,也依然心向祖国,矢志不渝,不忘使命。   张骞两次西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彻底摸清了西域的状况,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对西方神话般的传闻和认识,带回了对外部世界的真知灼见,将大量西域各国的地理人文知识真实地呈上,让汉朝全面了解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等情况,打消了顾虑,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促使汉武帝作出了英明的决策,即将原先想联合大月氏国打败匈奴的初衷改为由汉朝直接抗击匈奴,扩张疆域,打通西域通道,扩大汉朝势力影响,同西域各国建立商贸交往的外交策略。通过发动一系列抗击匈奴之战,汉朝终于打败了匈奴,夺取适合农耘的河西走廊,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将新疆和甘肃纳入中国版图,从此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建成了版图辽阔的统一国家。同时,开拓了从甘肃、新疆到阿富汗、伊朗、古罗马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北方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打破了自先秦以来游牧民族对西方丝绸贸易的垄断,使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诸国和欧洲直接建立了丝绸贸易往来关系,将中国、阿拉伯、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广泛交流和友好往来,极大的推进了整个人类文明进程。   张骞第二次西行战果辉煌,他轻车熟路,带领300多人沿河西走廊经敦煌、过玉门,翻天山、越葱岭,到达印度、阿富汗、伊朗、希腊等国,将中国最宝贵的第五大发明———珍贵的丝绸向异国国王献上,轻柔美丽的丝绸,顿时惊动了世界,在西方,丝绸被誉为“纤维皇后”,与黄金同价。   这条西去之路因丝绸而名噪一时,成为贯穿中西方文化经济的贸易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沿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分为南北两条大道,往南到伊朗后再往西走,可到达波斯湾口和古罗马帝国。   叮叮当当,随着悦耳悠扬的驼铃声,丝绸之路将丝绸文化送到西方各国,世界也由一根莹亮的蚕丝,一匹柔美的丝绸知道了古老神秘的中国,中国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之为“赛尔丝”,即丝国。   轻柔滑爽,绚丽如霞的丝绸,展现了东方文明的高贵典雅,令当时仍穿着麻布兽衣的西域各国君主惊叹不已,他们对古老的东方文明大感兴趣,称慕神往,上层贵族竟相穿戴,风糜了整个西方世界,商人们纷至沓来,用黄金易中国丝绸,使得丝绸有“软黄金”之称,罗马为此流失了大量黄金,虽然罗马皇帝下令禁止不再穿丝绸以防止黄金外流,但仍禁止不了贵族阶层崇尚丝绸的潮流。   悠悠驼铃声,敲打着戈壁,回荡在沙滩,中外商人的骡马、骆驼满载着中国丝绸和各国的丰富物产,冒着严寒酷暑,万里跋涉,穿过茫茫黄沙的大漠戈壁,频频往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