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祭灶与送灶

2021-12-25抒情散文空山新雨后

空山新雨后我一向对中国历史传说中的诸多神灵心存敬畏,对灶君亦是如此。而且,在我幼时的心灵里,还暗藏着对灶君的许多感激与尊崇!灶君,也称“灶王”或“灶神”,百姓谓之“灶王爷”,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供奉于灶头,人们普遍认为他能掌管一家的祸福……
空山新雨后
我一向对中国历史传说中的诸多神灵心存敬畏,对灶君亦是如此。而且,在我幼时的心灵里,还暗藏着对灶君的许多感激与尊崇!
灶君,也称“灶王”或“灶神”,百姓谓之“灶王爷”,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神灵,供奉于灶头,人们普遍认为他能掌管一家的祸福。灶王爷姓甚名谁,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为祝融。祝融是楚国国君的祖先,在上古曾担任过名为火正的掌火之官,后世因而祭祀他为灶神,也称“火神”。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曾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而《荆楚岁时记》中则说他“姓苏名吉利”,不只灶王爷,连灶王奶奶的名字都有,说是“妇姓王名搏颊”。但我总是无端的觉得此说不确实,尽管他们的姓名似乎都挺美。还有一种说法广泛流传于民间。民间故事说他名叫张三,只因为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便钻进了灶膛里,结果弄得一脸乌七抹黑,于是成了灶王。北京谣曲中也有“灶王爷本姓张”的话。这种说法很有人情味,我比较认同此说。我幼年时,母亲便是这样讲述灶王爷的。
祭灶的起源很早。《索隐》中说“祠灶可以致福”,并明确地说最初本是“老妇之祭”。应该说祭灶的本意在求福,是很朴素的愿望。但是到了汉代,汉武帝偏信方士胡言乱语,竟想借助祭灶以求长生不老。但我想,是汉武帝的迷信使祭灶风气大盛进而历代沿传。唐宋时期,祭灶的礼俗一直持行并传于四海。
祭灶所用的祭品不一定,主要是酒果蔬食饧豆纸钱等,这其中最要紧的是“饧”(糖),是指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糖,也叫“灶糖”。我想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灶馍馍”或叫“灶干粮”,供奉灶糖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牙,让他无法开口说话。《抱朴子》上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原来灶王爷既是家家户户的守护神,又是玉皇大帝的情报员,给他糖吃便是让他说不得人间的坏话,无法告密。另外,按《东京梦华录》的说法,祭灶还须“贴纸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因为灶王爷上天去是要骑马的,所以民俗是折叠纸马祭祀,祭毕烧掉。而拿酒糟涂抹灶门,是为了“醉司命”,让灶王爷醉后昏昏沉沉地在上天呆一个星期,免得他向玉帝讲出不利于人间的话来。至于参与祭祀的人,各个时期各个地方都不一样。有的不让女人参加,有的不准男人参与,有的则是男女同祭。也许女性祭灶更为合适,因为这本来就是“老妇之祭”!
历史上有关祭灶的故事很多,比较有名的是吕蒙正夫妻守坐寒窑祭灶。宋时,丞相之女刘翠屏(一说名刘瑞莲)抛掷彩球选中穷秀才吕蒙正为婿,可其父嫌贫爱富,致父女决裂。刘翠屏志坚如铁,抛弃相府富贵,与吕蒙正苦守寒窑。吕蒙正发奋苦读,后高中状元,终为北宋名臣。寒窑祭灶,尽管只有“一个砂锅两只碗”,但他们夫妻苦中作乐的“穷乐观”确实感动过千万人。秦腔本戏《彩楼记》便讲述这个故事。著名秦腔演员蔡志诚和胡波合演的《坐窑》(又名《吕蒙正赶斋》)和李小锋张宁夫妻合演的《祭灶》堪称珠联璧合,韵味十足,展现出了吕蒙正夫妻安贫乐道的精神风貌。
祭灶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日,俗称“过小年”;而送灶王爷上天,便是“送灶”,也叫“辞灶”。送灶的日期各地不一,民间传有“君三民四龟五”的俗语,就是说国君二十三百姓二十四娼妓则是二十五日送灶。可惜的是从古至今娼妓们都不肯遵守。送灶还是以纸马饴糖送灶神上路,民间往往在灶头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有的人家在灶王龛里贴上“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红纸,还有的人家甚至贴上灶王像。现在通用的彩印灶王,面孔略圆,胡子稀稀疏疏的,像个有福气的老翁。但这与古书说法不符。《庄子》上说:“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也许我们应该还灶王爷以本来面目。
送灶的风俗历代诗文均有反映。鲁迅先生就曾写过一首名为《庚子送灶即事》的五言绝句:“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康熙会稽志》说,绍兴习俗是“祭灶品用糖糕,时果或羊首,取黄羊祭灶之义”。鲁迅此诗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自我调侃。
到了除夕,还要把灶王爷接回来,叫“迎灶”或“接灶”。辞旧迎新,灶王爷又重新上岗了。梅尧臣《除夜雪》中有“腊从今日尽,花作旧年看”的诗句。所有的人都欢欢喜喜地度春节了。
我之所以对灶君怀有好感,缘于少年时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我的故乡在那时候是极为看重祭灶送灶和迎灶的。灶君就在家里,在厨房里日夜窥视监听着人们尤其是女人的一举一动,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苍天有眼。因而我的故乡民风淳朴,女性严守妇德勤劳善良友爱共处于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大家庭里。尤其是与今日形成鲜明对照的一点,便是媳妇对公婆的孝敬之诚给幼年的我以极大的影响。现在,回返故乡,眼见民风日下人心不古便让我无限感慨。尤其是极为普遍的媳妇虐待公婆的现象让人痛伤。每当此时,我便在心中呼唤:让灶君重整雄风重塑威仪以扭转日趋恶劣的世风。
展眼四顾,我惨然于自己的天真与痴傻。岂只是灶君,四方神灵都已远离现代人而去。也许我们在打碎神像获得心灵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许许多多极可宝贵的东西。我迄今无法理解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内涵!
今日,对中国传统历史传说中的神灵不再心存敬畏的我们,到底,失掉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