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双周评四十:文本的多重张力与陌生—庄辜笑声部分散文简评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庄辜笑声(以下简称笑声)的文字与大多数散文不同。想象、跳跃、陌生的意象,隐匿在深处的行文关联,将他的文字隔离在阅读接受之外。如果从主题学角度去研究,读者多会在理解表达的最终所指上犯难,因为笑声想说的,想表达的,想呈现的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诡异”色彩。

  他的诡异,或许体现在他文本的多重张力上。这里说的张力,不仅指在某些单篇作品,更指书写者对文字创作的选材上。一般来说,提到某位作者,人们会给定一个标签。但在给笑声贴标签时,我有些为难。非常明显的是,笑声的文字充斥着古典与现代、童稚与成熟、东方与西方、野性与温柔的混合,这里请允许我称之为张力。张力,简单理解,也许可称为某种矛盾,正是这种矛盾,让笑声的文字有了新的特质。他的诸多文本在体裁的界定上,首先就呈现出“是与非”的面貌。《围墙外走失的春》,更像是童话或者散文体小说,华丽的言辞,宽阔的想象,描述出春的消亡。当然,他站在一个高度上,写的不是个人的伤春之情,而似乎是人类已无春天的悲伤。围墙是什么?人类画地为牢,春便不在了。再如《夸父》,取材传说,用第一视角表达,文字里呈现万物有灵的想象,这俨然就是童话。然而,“无法识别”的体裁,并不为迎合孩童的阅读期待,他似乎在传达人类的忧思。上述两篇文字,我个人理解他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个体大爱。这不能不说是笑声成熟的一面。体裁模糊性带来的矛盾及童稚言说中传达的成熟性,可算笑声的“诡异”之一。

  笑声写古典诗词。他的文字有不少古典习气,从取材到表达都有。《镜底流觞》、《夸父》、《密绢画》等取材古典,书写典雅,意象古色古香。可其他作品,一扫古韵,回归现代。《那些吉光片羽里的声部》、《风俗画》、《彩幻小集》、《异兽日记》等重在描写现代人或颓败或无奈或惆怅的内心,笑声的文字里少有闲适与恬淡,他的现代选材甚至可以说带有现世人类的精神之痛。古典与现代的对峙,让人窥见笑声书写的多重性。此外,笑声文字里有不少异域他国“元素”, “莫卧尔王朝”、“布拉曼特小教堂”、“热带雨林”、“土著人”、“维纳斯”、“塔罗牌”、“ 浮世绘”、“古龙水”,这些意象与古典的东方选材杂糅在一起,产生了隔离之感。

  野性与温柔使笑声的文字传达出另一层张力。“多像我饮的鹿角、茸血”、“我骑骅骝,配金刀”、“又像野人在回收遗失的号角”,这些“野性”行为之外,笑声动物意象选择上也有“野”味,如“男人当着面说她像蜘蛛”、“野猫黑色的幽灵跃上围墙”、“千百条毒蛇撕咬我的每一寸肌肤”,这些行为表述及意象沾着男性书写的性别烙印。不过,笑声的温柔之处也昭然可见。言辞华丽,能显一个人的温情。他的不少单篇扯开看俨然华丽的布,有的印碎花,有的印大朵玫瑰。此外,“红莲”、“蔷薇”、“紫罗兰”、“玫瑰”、“睡莲”等意象恰好也暴露他的温柔清新,再者,笑声的某些篇章用了温柔可人的女性视角。令人讶异的是,他的“野性”之词往往跟这些“温柔”意象出现在同一篇章,甚至同一段落。它们之间形成的跳跃及想象落差顿然而生。

  矛盾与张力只是笑声书写的文本特征。他的文字最大的特点是与读者之间的阻隔及由此带来的陌生感。陌生来自三个方面:跳跃的思维,叙述的衔接少有时空感;陌生的意象,个体感知认同的意象超出阅读视域,读者找不到内在关联;意象使用上,省去本体,将自我认同的隐喻直接抛出来。《异兽日记》里能找到上述三个特征。但该文与笑声之前的文字相比,“隔离”感得到了一定的消解,他试图借助陌生“叙事”表达内心的厌倦及对本真生活的渴望。总体来说,笑声确实是个有特点的写作者,文字里能看出他的秉性、精神追求及学识。

  如果贴标签,笑声自然可得一“新”字。但在保留“自我”时,笑声能否找到更好的文字呈现方式?我以为,笑声还可以尝试着去:卸掉语言身上华丽的装饰,建构有迹可寻的想象脉络,找寻个体经验与言说的最佳契合点。


说明:
1、打印了笑声的两万多字,随身携带,开会读,睡前读,还是觉得无力。
2、对“张力”及“陌生”二词,本想展开多说点,但功力不够,就免了。
3、一家之言,望大侠们提出更多更好的修改意见及建议。
4、致歉,我消失了数月;从今开始,我回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