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散谈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一
  写人,我始终认为不是散文的强项,尤其是写自己的亲人,要极为小心的。鲁迅先生写散文写了藤野先生,写了刘和珍,没有写过他的父母。我以为好散文是要靠“事件的深刻性”来体现作者的审美高度。写自己的亲人,很难展开。阿贝尔写过他自己的父亲,是多年前在《中华散文》上读到的,阿贝尔笔下的父亲是一个独立的人物,作者没有写太多的“亲情”。
  散文是拒绝煽情的,《半个父亲在疼》,把父亲写到了极致,但是,严格地说,在“意义”的层面很难展示。我对于写人也是谨慎的,有几个写人的作品,写杜甫,写泰尔戈,写嬴政,我想表达的是人物背后的意义。我自己并没有表达人物的命运......这些东西用小说方式更好些。我写郭守敬,觉得很惭愧,叙述的部分太多,叙述的太多,就有说明文的意思了。

  二
  散文里应该有事件的,没有大事件,也应该有小事件,大和小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关乎心灵的重造。随着散文的年轮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事件”的重要性。没有事件,散文就几乎没有切入点。散文里的“事件”是心灵事件,不是自然事件,更不是新闻事件。如果认真地阅读好散文,不管是谁写的,几乎每篇散文里都有事件,只不过对事件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事件并不是作者私人性的,是关乎民族和人类的,这些东西最难驾驭,最容易写得空泛。可是,这个地雷阵,还是要过的。
  写历史是不是事件呢?是,是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优秀散文,或多或少地要回答——生存问题。对于人类来说,怎样的生存是最合理的呢?这些东西即使是难*作,散文家也应该描绘出一个蓝图,做一个哪怕是显浅的答案,否则,散文写得再花哨,意义也不大。并不是每篇散文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散文写得闲适惬意一些,也并不坏,但是闲适久了,人就没有了棱角了。
  对于散文来说,有好几个境界,一是描述,把彼时彼地的场景描写下来就行了,这是一种,无可非议。二是抵达,抵达一定的心灵高度,呼唤读者拥抱“真善美”。三是重建,人的精神家园不是完善的,民族的心灵历史也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就需要用散文的方式去重新塑造。这个塑造过程,可以用小说,用戏剧,用电影,但用散文的方式更加直接一些。

  三
  写散文的人应该和一般人不大一样。哪里不一样啊。那就是比一般人对“生活”更敏感,更热爱生活。写散文的人天分高的人,总是善于抽象地表达的,不仅仅写自己看到的,还能用第三只眼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别人司空见惯的,见了,就过去了,写散文的人就录下了。
  一般人只有一个世界——现实世界,散文家至少应有三个世界。寓言、童话是虽然是虚的文体,但是对散文很重要。
  叙述对小说是重要的,对散文也是重要的。好的叙述在于每句话的背后还有话,能抓痒了读者。让读者哭,让读者笑,让读者隐隐地痛。一个散文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要经过自己的成长过程,只不过这样的成长过程是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散文家的心灵成长,就是一篇绝好散文。

  四
  一个散文作家努力学习语言是蹩脚的,散文是人气质的表露,语言只是一个结果。写散文和写诗歌不是一个路子,但因为诗歌涉及到人类精神更加直接一些,应学着写那么一点点。
  特殊的家族和特殊的心灵历程,是写好散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说得玄乎一些,伟大散文涉及到一个人一生精气神的积累,不能轻易下笔。
  革命这个词汇不常用了,对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散文家来说,确实需要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不断地“爆发革命”,有的时候不仅仅是理念的革命,包括人生道路的革命。
  中篇散文和长篇散文在“密度”“结构”上难于把握,还是从2000--3000字的散文入手好一些。一篇散文到底写多长合适?这在构思阶段就渐渐清晰了。散文写到多长为好,我觉得三万字为极限,再长,恐怕就不是散文了,是散文集。千字的散文能写多深刻呢?我也深深怀疑,所以,认为写到2000---3000字为好,胳膊腿可以基本伸展开了。
  散文的家族有“写意散文”,纯碎的风景变幻,没有事件,没有完整的心灵表达,对一切的一切点到为止。这样的散文......我觉得难于充满表达生存的精神。

  五
  散文讲究“发现”,一篇长散文泱泱万言,但是没有独到的发现,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发现”有没有尽头?没有,“发现”会不会受到制约?肯定会。
  比较鬼的散文家,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即使没有大发现,也有小发现,绝不会写上一堆资料,绝不会没有灵气,绝不会不表态(含糊其辞),绝不会去重复别人屡屡发现的东西。
  一个人写出的绝妙散文,不会太多,因为那是一个人生命的精华。一个生命力不强的人,无法驾驭散文,散文有的时候青睐生命力过剩的人。

  六
  语境和语感对散文写作来说,永远是重要的。语境和语感下面是什么呢,是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勃发。
  语言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血液。你的血液是什么样子的,你的语言就是什么样的?没有了语感,一个作家就不要写作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语境和语感是可以营造的,你营造什么样的语境,就会以后什么样的暗示、暗喻,就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有人说,散文如何开头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散文什么时候收尾是最要的,不管怎样收尾,最忌讳的是“卒章显志”,非常恶心。

  七
  写得有没有文采是第二位的,第一是真实,真实,再真实——偏偏真实也很难。
  因为梦境比现实要真实,所以写好梦境,是对一个散文家终生的挑战。
  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闲适的散文,但是又警惕闲适的散文,闲适得很了,就会贴到权利与利益的温床。我也不太赞成过于激烈的散文,散文毕竟不是打仗,需要秋雨滋润的功夫。
  从切入口的角度说,我喜欢刘亮程为龟兹的驴子写志,在人们习惯为人写虚伪志时,他大胆地为驴写志,了不得。
  对一个写作人来说,不管你用哪一种体裁,在什么地方切入,并把蒙昧的世界打开一个缺口是重要的。
  散文需要说真话,但是仅仅说真话,还不足以成为经典散文。

  八
  宏大叙述是抽象的,要点是“核”,如果没有核,仅仅选了一件重大历史素材,还不能成为宏大叙述。
  优秀的散文不但可以把读者吸引住,还能引导读者深入思索,有所收获,甚至对读者的人生轨迹有影响。
  中国的古文字里充满了似是而非的词语,一直流传到现代:比如评论可以写的大而空,散文也可以写的大而空,从表面看,你似乎说的很多,其实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中国文人的弊病。

  九
  散文里没有一点知识是不可能的,但是,不是为了知识而知识,知识是为了见解服务的,见解是为了“重建人文精神”服务的。
  一个人突然在散文里说一两句名言不是难事,难的是名言的背后有巨大的心灵空间。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向我谈过散文的信息量。我想,一篇散文里究竟可以藏下多大的信息量?“信息量”这三个字可以理解为多元的,信息量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对心灵的渗透。

  十
  散文可以不可以杂交,当然可以的。问题在于怎样杂交?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和别的文体进行杂交?
  我以为散文和新闻报道杂交是最难的,弄得不好,就进了歌功颂德的泥潭。
  散文的虚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不是绝对不可以虚构,问题在于在什么地方虚构,虚构的东西在一篇作品里占多大比重?

  十一
  有的时候我在想,一篇散文写得出了魔幻,出现了白日梦,这还是散文吗?是,还是不是,不是你我说了算,而是读者说了算,首先看读者看懂看不懂。懂了,会心一笑,或者是深深地疼痛,那就成了。
  不管怎样,写魔幻,写梦境,最容易写得失败,因为写起来随意性太强。写作这个东西,不能没有随意性,不能扼杀想象,但是又不能随意到了无边无沿信口开河。

  十二
  优秀散文和伟大散文的界限在什么地方?优秀散文刚读,就粘住了眼球,但是再读,就读不下去了。伟大散文读第一遍,可能平平,但是越读越有味道。
  什么是优秀散文?我想,至少有一个标准,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大的空间。因此,散文无论写虚也好,写实也好,内存的东西应很大。但是说话不要说绝了,读者能意会就行了。

  十三
  有没有情绪型的散文?有,散文里没有事件,也没有人物,仅仅是瞬间即失的情绪。
  这样的散文肯定是有的。关键是自己的情绪的由头是什么,朱自清先生写的《荷塘月影》的闪光之处,不在于描述,而在于发生苦闷情绪的由头,那个时代无法排泄的苦闷情绪。
  对一个人、一件事,如果肯定的话,肯定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肯定到七分就足够了。

   十四
  宏大的散文有宏大的冲击力,但这样的散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宏大的构思,从构思阶段就不宏大,写出的东西很难宏大。还要注意,宏大并不是空洞,不是大而空。
  写散文不可能不引用资料,古代叫做用典。散文是鲜活的,为了保证鲜活,用典用的越少越好。
  有一场事件让你彻夜不眠的时候,有可能写出宏大叙事的散文,我想“长平之战”应该好好写写,那可是决定古赵国命运的一场战役啊,它的背后藏着很多的“意义”。
  人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的,一篇伟大作品什么“时机”下写作太重要了。再离奇的历史,在你的眼睛里,一定要像昨天刚刚发生那样熟悉,没有任何的陌生感。
  对于一个伟大作家来说,写作的动因不是来自对历史的探奇,而是来自对现实的痛苦思索,在现实和历史之间(包括未来)找到了通道,时代的虚浮和民族的疾病常常为产生伟大作家打好了基础,虽然很无奈。没有长久的疼痛感,随意写出的东西,不会得到文学史的认可(真正意义的文学史)。
  
   十五
  凡是散文也好,凡是小说也好,抽象起来很难,如但丁先生的《神曲》。散文要指向具体的历史事件,散文可以写成寓言体,但不可以写成童话,太浅。
  抽象的,近似寓言的散文或者小说可以称作元散文和元小说。这样的散文和小说因为其具有伟大的象征性,所以可以涵盖地域和地域之外的很多东西,可以穿越历史和现实........这样的作品是一个人人格的力量和文学才华的集中勃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元散文或者元小说具有命名性,你是第一次为这样的情景(整个文学作品)命名的,因此,这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要十分谨慎啊。
  散文、小说的终极意义在哪里?我认为永远是可望而不可的,每一篇作品都可能奔往终极,又永远无法抵达。
  对于写散文来说,“思想”是怎样炼出来的?思想是一个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同时,思想可以有意识地锤炼的,比如读思想性强的图书,比如在某一个方面对涉及人类存在的问题进行自辩和群辩.........
  
   十六
  省略号尽量少用,那是缺点才华的标志。
  “我”是不可少的,没有“我”,现场性就贫乏了。但是“我”是可以代换的,代换为任何事物,就看作者的驾驭能力了。
  要极为小心地涉及伟人,如果你没有扳倒“伟人”的思想实力,就绕开他们。
  语言的运用像是一个歌唱家的音域,可以宽一些,但是在某一段,语言的弹性节奏还是应该保持一致。
  观察力与画面感密切相关,如果你对画面感不敏感的话,可能对观察就不在乎了。
  
   十七
  对于写散文来说,审美学上的“移情说”毕竟是存在的,“通感说”也是存在的。
  “移情”怎样移,在不同的语境里,不同的写作对象,不同的散文里,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姿态万千。
  有个性的叙述,虽然婆婆妈妈,也是有审美和文学的意义的。没有个性的叙述,哪怕是再精美,也是在继续嚼别人嚼过的馒头。
  意境和空灵的散文可以写,但是要谨慎,因为它们的质感不强,很可能滑进散文诗的境地,散文的质感来自现实生活的场景。
  没有爱情的散文是苍白的,沉溺于爱情的散文是有局限,因为人活在世界上,不仅仅是做好维护爱情这一件事情。散文是在生命意义上的勃发,是痛苦和大愉快。
  写自己的生活历程,一定要谨慎,因为容易“自恋”,当自我的意义具有了“典型”意义的时候,才可以放开去写。
  
   十八
  散文真的是抒情文体吗?我认为把充沛的感情藏的越深越好。感情是重要的,认知更加重要,要在抒情和认知两个方面找到一个结合点。
  写植物的过程,写劳作的过程,写大自然变化的过程,有没有意义呢?有,那就写的时候,你是尊重大自然的,大自然是人格化的。
  人有心理感觉,大自然也是有心理感觉的。
  以小写大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握了一种“精神”,精神可以把读者带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散文不可以对任何事体随意地做结论,结论是应该让读者去下的,在这个方面,应该十分地谨慎。但是,该说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时,硬性不说,也不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