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朋友评论:朴实无华 锲而不舍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朴实无华  锲而不舍
                        ——徐淑红其人其书印象
                                                            王乐

  案头上有一本新书,书名叫做《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读者文摘(心灵篇)》。书名下面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字:徐淑红著。
  喜欢阅读的朋友都知道这本书的市场定位和卖点是读者文摘的“心灵鸡汤”,目标读者是中学生和同等读者群。但是我想说的是作者的文字风格一点儿也不“鸡汤”,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出版社承担除了稿酬以外所有的发行成本(为作者免费出书)。因此出版人摆出一个比较畅销的卖点也情有可缘———文化人能够靠市场养活自己就已经不容易了。
  那么徐淑红的文字风格是怎么样的呢?
        老老实实、朴实无华。
        比如她的长篇散文《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体现出她一贯不变真实朴素的风格。在反映小人物的宿命方面,“母亲把药当饭吃,舍得吃药,不舍得吃东西”“ 母亲不适合做老师,我不适应机关”,真实地描摹出边缘人或小人物的真实境遇。把自己最为懦弱无助的一面暴露出来——不给自己文字矫饰的虚荣。在平白的叙述中,作者童年一闪即逝的情绪被捕捉了下来:“在我几乎贴着地面的行走中,我仿佛也在贴近母亲,饥饿的感觉一次次变得分外的清晰,我仿佛能看见年少时的母亲,也仿佛能看见那时在家中等我归来的母亲。”“有一次母亲实在太生气了,把粉笔盒扔在了地上,坐在第一排的我赶紧去帮她捡起来,我看见很少流泪,即使和父亲吵架也不流泪的母亲眼睛里竟然有泪花闪闪”。这两个善良、懦弱的贴心母女瘦弱形象于是在读者脑海里定格(这里的描述有如电影蒙太奇镜头,给人印象深刻)。记得她曾写道:“我的未来一眼可以望得到尽头。”一个人的性格和未来往往同自己的父母有较大的关系。作者正是在回望母亲凝视女儿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关于命运和血缘的启示(人们往往在彼此观照中获得某种启示)。  
        有一些巧合,作者同我年龄相仿(我是她的母校学长),同是理工科毕业却又酷爱文字,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阅读哲思类文字——读书目的原为解惑。作者说,"我从参加工作以后几乎一直处在茫然的人生状态中,那时茫然还会去努力寻找和思考,而现在却渐渐麻木,不只逃避现实,而且逃避思考,只愿能在随波逐流中保住自己的底线。"人到中年我们又同样地面对着写作热情减退的问题——虽然从不曾停止过阅读与思考。
  人生阅历逐渐丰富,生活感慨良多,下笔时却又顾虑重重,欲语还休。
  说到文字风格,我想说的是,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人与文统一的写作者其实并不多,但是徐淑红做到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她是一个没有隐私和秘密的作者——从这一点来说,她的文字适合中学生阅读,至少可以给初涉世事者一点老老实实做人的启示和影响。

       每个人生活和写作的姿态都不一样。她不是一个入时的女人,她的文字没有现代女性的雍容华丽,温柔缱绻,也没八零后女子的快意情仇,为爱而生。同时她的文字里没有经过古典文学的濡染,她的文字没有中国诗词的优雅绵长,没有传统文人的文采风流。

        但她是一个纯粹的写作者,一个不懂得掩饰装扮自己的人,甚至是一个曾经具备共产主义理想和红色情结的(奇特)的人。她的文字里面有真正的人文关怀,关注贫病弱者,一个真正的悲悯者,一个在人格和人文精神上值得尊敬的人,一个为了思想困惑而读书的人,一个非传统意义上淡泊宁静的读书人。

         同时,我觉得她的写作有时需要脱离日常口述状态,语言上应努力超拔凝练起来。  
        “世间之事贵在坚持”,作者从成年起到中年的二十年时间里读与写的追求几乎未曾停止,所以才有了眼前这本18万字的散文结集。平平淡淡生活中的一份坚持,相信“生活永远值得期待”,这也是给中学生和其它读者的一种真实的励志与启迪。

    祝贺作者文字结集出版发行!


附朋友早年写的一个评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3719ee01008j96.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