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热血叙写《大地吟踪》——读林青彪文集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热血叙写《大地吟踪》

  我喜欢游记,2012年的7月份,柏青老师发给我一篇游记的链接《赵秦长城前的联想》,读完不禁赞叹不已,随手写下对此文的评论:“问古气势磅礴,写景相得益彰,夹叙夹议联想高级,观点立意鲜明独到,确实好文!”我也记住了作者(一苇渡江者)林青彪老师的名字。此后,我连续学习了青彪老师的《黑城记忆》《天心阁畅想》《烽火台断想》,以及陆续在西部作家论坛发的新作《寻访人根峰》《孤寂的巴丹吉林》,一篇篇,如光华四射的珍珠,如歌的行板,文尽曲终,却令人热血沸腾,思索再三。
  收到青彪老师的文集《大地吟踪》,好似看到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结成了熠熠生辉的珠链。此文集共分三部分,第一辑为心读草原;青彪老师在草原游弋,以猎猎的风姿,完成了对家乡草原的倾情叙写,其中的人文景观,细腻逼真,生动自然。《黑成记忆》中,“于一片苍茫流沙之中,有座黑魆魆的孤城独立,仿佛一只孤舟抛锚于诡异而死寂般的戈壁沙海之中……”历经沧桑的古城黑城跃然纸上。第二辑为风过关山;长江黄河、海岛风情、西夏王陵,青彪老师纵横于山水间,在古今中沉思,在历史遗迹中找寻华夏民族的精神支撑。第三辑是情在人间。这部分,一改雄健的文风,文笔流畅,柔情似水,以饱满的情愫,书写了人间最真挚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难舍的家乡情怀。
     纵观华夏文学史,游记文学以《山海经》为鼻祖,以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为巅峰,几位大家的山水情怀至今难以超越。当今文坛,游记作品多如牛毛,但有特色的游记不多见,唯余秋雨先生为座向标。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很难,可喜的是青彪老师正在尝试,且初见成果。他的《驼峰上的太阳》,他的《匈奴最后的挽歌》,无不令人震撼!
      青彪老师的文风大气磅礴,布局谋篇,大开大合,于跌宕起伏间,引人入胜。他笔下的文物古迹,是历史的浓缩,也是历史的见证,而通过对古迹的叙写,感叹历史风云变幻,回溯历史上的民族冲突与融合,于一种文明的失落,找寻历史的必然和偶然,在挖掘、探究,和回溯中寻找民族的出路。青彪老师的文风雄健,厚重,凸显了其草原人的豪迈和风骨。他的语言带有一股骁勇之风,雄健而刚劲,彰显了作家真挚的情怀。
     正如序言邓九刚先生所言“生于阴山之下的青彪,具备了草原文化人的气质,总是带着草原的眼光去眺望与探究,自然文章也就豪爽、血性、胸怀远大。他的散文历史底蕴深厚,历史认知程度精准,敏捷的思维触角伸到历史长河深处,让我们俨然看到了过去那波澜壮阔的场面、弥天的烽烟和各类草原文明的兴衰。他将历史大潮描摹的波澜壮阔、血性阳刚、抢天铺面。纵古思今,借事寓理,丝丝入扣,分析透彻,彰显其哲思深邃”。
  《烽火台断想》我读后深受启迪,写下“长城成就了无数英雄,也是众多后人顶礼膜拜的神坛,但是,回首长城的沧桑史,不禁兴起许多感慨。长城是有形的,人的思想和信念却是无形的,思想与信念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力量,对现实的影响远远大于长城的实际功用。毕竟,历史是不容说如果的,我们只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思想升华。”我想,这也是作者的行文宗旨所在。《孤寂的巴丹吉林》则诠释着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欣赏青彪老师的真情叙写。他刚劲的文字背后,折射的是一颗真诚的心。他以热血为墨,以情感为线,在山水历史间穿梭,勾勒,谱写了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歌,镂刻了一部华夏文明史。人尽皆知,文如其人。正如他文中所言“一个烈烈的北方汉子,堂堂正正的做人,潇潇洒洒的生活,浓情灼灼地燃烧,倾江倒海般热情,让人的率直、骨子里的天真、人本的血性喷薄倾泻,狂澜恣肆”。青彪老师在行走,在歌唱,他用浓墨重彩,涂抹自己的精神的港湾,我仿佛看到一个孤独行者,寻觅着属于自己的圣山。行走是他的爱好,书写历史是他的使命。我为之喝彩!
  纵观青彪老师的《大地吟踪》,集历史地理人文于一体,是作者灵魂铸就的心曲。如果从写作方面分析,文风厚重,思想性强,当然有提升的空间。我坚信,文学之路虽然漫长,必定有如青彪老师等人执着的走下去,也必定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2014.2.21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