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远去的年味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抱怨,抱怨年味不浓,没有以前的气氛。我想了一下,答案有了,引朱自清先生的话在这:
     “这年头人们行乐的机会越过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过节;所以年情年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从前那样热狂地期待着,热狂地受用着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忆,小孩子的想象中存在着罢了。”(朱自清《伦敦杂记》)
      人生的生活千姿百态,物质丰富,在平日里就能行乐。往老辈儿说了去,过年就是有新衣服穿,有肉吃。一年里,三百三十五天在吃素,就为了后三十天能吃肉;一年里,三百六十四天穿着老大穿破给老二,老二穿到补丁破了过老三的衣服。所以过年就变成一种期待,一种希望。你问他,过年有啥好过的啊!他就告诉你,有新衣服穿啊,还有肉吃。那时候没有机会行乐,有的是为自己弄一身行头,能吃上一口肉,这就是期盼,也是年味。到我们了,啥是过年啊,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去家家户户“收”糖果,还能吃到猪肉以外的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压岁钱了。什么三叔四姑的,每个人都会意思一下,虽然过后多半在父母堂皇的理由下装入了他们的口袋。
      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年味,这就是我们怀念的。回忆是美好的,因为有关记忆的处理会得到无限度的美化,美化后的回忆不存在瑕疵,完美到令你无法拒绝去怀念。
      当物质的需求得到满足,生活的方式日新月异,过年就渐渐不再被重视。于是,近年各种口号都喊出来,各地增强年味的活动多起来,有那么个拯救的意思。这是好事儿,起码得到重视了嘛,就像口号里喊着的一样,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色彩。不过,得远离沙漠,沙漠是张大嘴,啥都吞得下去,吞下去就没了。
      我家的年过得好,年味浓,怎么说呢。腊月刚开头,糍粑(年糕,用糯米蒸熟之后捣碎成泥状,铺展冷却过后切成方块状,可煮可蒸可炸可煎,吃法多)就打进门,在火灶旁烘烤过几块。啥味?年味。再往里去一些,腊八,腊八粥。在初七就准备了腊八早上的食材,红豆、黄豆、红枣,蒲圻、花生……揭开盖儿时,水汽都带着年味,满满的两大碗。二十边儿上,院里壁上的挂钩挂着年肉、整只整只的鸡、已经没了水分的羊腿,不用细闻一院儿的盐味儿就往鼻里钻。
      过了二十就热闹了,鞭炮响不停,多半是取腊月作好日子娶亲的。渐渐的平常破乱的街人多了起来,瓜子儿、糖果儿、门神对联、香烛纸钱……大包小包的,大车小车的。家里也在准备应景的吃食,豆丸子、肉丸子、萝卜丸子,过后用线一个个串起来,挂在墙上。一见阳光,晒得流油,馋的不行总会扯下几个来。
      到了月底,就是年饭,这家吃完转下家,一家一家来。除夕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年夜饭,连平日里不喝酒的人都会呡上一口。那气氛不消说,为啥?——过年嘛!包饺子,看春晚,看烟火,当然在这之前天未尽黑,早早沐浴穿好新衣服。
      抱怨年味淡,是从一开始就有了不在乎。平日里在多种行乐的方式前就已经厌倦,并且在厌倦中对年味有了许多期许,期许通过过年来改变这种状况。对年味的浓淡一说,本是对其传统节日的文化的论解,结果却被误解。这个时候回忆也跟着作乱,那些记忆中无限度被美化的记忆全部窜了出来,于是年味就真的淡了。


                                                                                 
        
                                                                            乙未年 正月初三、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