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与“马师”干一杯酒

2021-12-24叙事散文木祥

木祥三年前,我与马霁鸿同住永胜小镇。一个晚上,我在他家三楼的厨房里喝酒,酒酣,我对他说,我想写一个关于他的评论文章,题目就叫《与马师干一杯酒》。后来,因自己生存上的一些杂事缠身,便把这事搁置了下来。我一直叫马霁鸿“马师”,和我一般的文友,……
木祥   三年前,我与马霁鸿同住永胜小镇。一个晚上,我在他家三楼的厨房里喝酒,酒酣,我对他说,我想写一个关于他的评论文章,题目就叫《与马师干一杯酒》。后来,因自己生存上的一些杂事缠身,便把这事搁置了下来。   我一直叫马霁鸿“马师”,和我一般的文友,都叫他马师。年龄稍小者,又叫他马老师。我一直认为,大家喜欢叫马霁鸿“马师”,与他过去的职业有关。马霁鸿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丽江永胜汽车客运站,车站里的同事,大多喜欢称别人师傅。在这个小镇的车站里,那些与汽车、旅客有关的工作人员,他们称呼同事喜欢在别人姓氏后面带上“师傅”,表示尊敬的意味,如果再省略个“傅”字,只在姓后面加个师,就显得更亲切些。我想,人们对马霁鸿称“马师”,应该来源于这个小镇的风土人情。   同时也表现出小镇上的人们对马霁鸿的尊重,这种尊重首先来自他的文学的态度,对生活和诗歌的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我和马霁鸿相处多年,觉得他总是平易近人,对人真诚,和蔼可亲。他给多数文友的印象,是平等的弟兄般的关系。所以,小镇上所有的文友,从不会因他的和蔼而不尊重他,都把他当做知心朋友。马霁鸿平等的心态换来的是人们的敬重,这让我感到非常难能可贵。   文如其人。马霁鸿的文学创作,是他个人精神品质的真实体现,是他内心的直截表达。同时,我觉得他的创作是来自一种原始的冲动。据我所知,他出生在农村,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代,从小吃过许多苦,没有读过多少书。就是这个命运里注定就与高等学府无缘的人,从走上社会的那一天起,就执着地开始与文字、与文学有着的追求和思考。还是在部队当兵的时候,他就热情地为部队写通讯报道、写散文和诗歌,作品不断地出现在部队和地方的报刊上。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农民,是凭他的刻苦与天赋,开始了漫漫的文学生涯。   马霁鸿从部队退伍,安排在汽车客运站工作。客运站的工作,与文学好象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人来人往中,在尘世的喧嚣中,马霁鸿的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散文还是出现了。不多的几年,他的诗歌散文,发表在全国许多报刊杂志上。由于他的才华,成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协会员,被调到县文艺创作室当起了作家。   多年来,马霁鸿写作得最多的是诗歌和散文。当年,永胜有一个十分有名气的文学社团“星巷”,星巷的成员有海男,蔡晓龄,严谅等有名的作家,他们和马霁鸿一样,现在都在云南和全国很有名气。当时,马霁鸿就是《星巷》的主力军,所写的诗歌散文,在全国知名的报刊上发表,很有名气。而马霁鸿这个从“星巷”里走出来的诗人,却有着与其他诗人作家不同的创作手法,他的个人休养决定他不可能随大流,赶时髦。更大程度上,马霁鸿的创作一直是显示出他对古文、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潜心地研究,从而深入地对“传统型”新诗的创新和探讨。所以,马霁鸿的诗歌,意境幽深,曲调合谐,情趣高远。读他的诗歌,往往是在产生美感的同时,能得到一些启迪和感悟,完全不同于一些诗人的空洞和说教。我觉得,马霁鸿的这种创作方法,源自于他对诗歌散文创作的理解,他明白,是诗歌,就得言志,就得吐出心中的感叹与不快。   仔细阅读马霁鸿的诗歌,主要是景抒情的,以古论今的,还有一些是抒发偶然燃烧于心中的个人情感的。。。。。。。。这些,我们可以从他贴在中财上的诗歌中可以看得出来。

  先读一首《候 鸟》,我们可略见一斑。 天生挑剔的骨血
日日设计命运的变迁
纵然没有一寸家园
也不随意而安 总不相信
总不相信世间只有一副春秋
总不甘心
总不甘心盯死一方天地
??转绿回黄
南来北往
南来北往
。。。。。。。。   这是多么从容而自信的笔调,我们随时可能看到的“候鸟”,怎么就想不出如此的深意来呢。如此好的诗歌还非常多。   马霁鸿不满足自己在诗歌的创作,而是把自己对诗歌的意境、文字上的把握,都有机的移植到了散文创作上。他的散文,文字功底深厚,用词遣句,都深思熟虑,不轻易下笔。所以,他的散文,总是诗意盎然,意境深远。如他贴在中财上的野山拾趣一组散文,更是诗歌和散文有机结合的上乘之作。   他写〈山行〉:“山路如土著人的套头,一圈圈朝上盘旋。山风也就沿着这灰白的套头一圈圈朝上盘旋,盘旋”。他写〈秋 韵〉“日暮关山。?汉子沽酒归来。趔趄在鞋袜上的酒香,逗得三五蜜蜂乱忙。汉子远去了,高高低低的脚步,却从梁子上梭下来,从斜坡上溜下来,将涧水的清洌韵味淙淙奏响”。   所以,纵观马霁鸿的散文,总是能让人读到一些儒雅和文气。   他的〈数九时节数花枝〉是我最先读到的。 他写道:“喜欢在冬天里绽放的花朵,其实是很多很多的。只不过有了梅花这面大旗在寒天里迎风招展,有了咏梅的清词丽句在人们心中暗洒芬芳,梅花周围那些吐艳摇馨的花朵,便颇有些‘除却巫山不见云’的遭逢,被赏花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忽略,晾在一旁了。   ‘数九’隆冬,又是梅花露脸的时节”。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时候的马霁鸿,正“端了一杯清茶,站在阳台上,让温润的茶汽久久熏蒸双目,之后,心平气和地,静静观赏自家与邻居的一枝枝一簇簇正在盛开的艳丽与素洁”……

  马霁鸿的诗歌散文,也没有在一个层面上停止不前。几年来,他又开始随笔的创作,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们在中财上,又可以看到他的感悟,读到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的随笔,虽然所有的“事件”都来自普通百姓生活,但给人的印象是,他文章的切入点不同,写作的手法,也尽量减少说教,在针贬时敝的同时,文章在不经意间弥漫出诗情画意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等等这些,都只是我对马霁鸿诗歌散文的粗浅看法,旨在引起对这位“中财”的热衷者的关注。同时,我还想说的是,马霁鸿、陈洪金我们三人都是永胜籍的文友,又是“中财”上的老网友,但在文学创作上的“路径”却不大相同。我曾经说过,与陈洪金相比,我的散文太叙事,缺少散文应有的诗意。读了马霁鸿的许多诗歌散文,我觉得自己的文章太随意了些,缺少了许多的韵味和执着。。。。。。。。
  
  至此,别无他言。期望与马师再干一杯酒。   2004年 11月21日15点40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