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3713名将士一座墓

2021-12-23叙事散文方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1 编辑

3713名将士一座墓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我又想起了60多年前驻防皖鄂边地区,为抗击日寇而英勇捐躯的国民党四十八军176师的3713名官兵……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1 编辑 <br /><br />3713名将士一座墓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我又想起了60多年前驻防皖鄂边地区,为抗击日寇而英勇捐躯的国民党四十八军176师的3713名官兵们。
这些英烈就葬在潜山县潜水旁的野寨中学内。走进野寨中学,老远就能看到葬在左边高高的山岗上的烈士墓和纪念他们的忠烈祠。我走上浓荫覆盖着的山岗,虔诚地站在混凝土构建的将士墓前,眼前不时浮现出他们为保家卫国,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身影。抗日战争时期,该军“转战数省,大小百战,歼敌数千”。就是这支部队在1942年年底,在太湖县用机枪打下了日军驻汉口第十一军司令冢田大将的座机,这也是抗日战争中击毙的侵华日军官阶最高的将领。在这古皖大地上,176师多次同日军作战,至今人们不忘176师官兵与望江抗日民众所进行的望江县城保卫战和太阳山反“扫荡”战;也不忘“三攻安庆”的袭击战。1939年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及时把日军邀请国际观光团将来安庆的情报通报给友军176师,5月5日夜,该师旅长丘清英在新四军配合下率部由西门直插城内,袭击驻宜日军,击毙敌军数十人,焚毁弹药库二处,炸毁汽车六辆,威名大震。
自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后,这支部队就从广西来到这里抗击日军,在前后数年的的征战中,有成千上万的将士血染古皖大地上。他们和曾在古皖大地上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其他英烈们一样,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抛家别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远赴安徽,冒着敌人的炮火,与日军进行殊死地战斗。当时他们没有时间考虑到自己的老母、妻儿,作为中华男儿唯一想到是如何奋勇杀敌,早日把日寇赶出家园。虽然他们最后倒在抗日的战场上,但他们的血肉已与大地山河融为一体。
为表彰阵亡将士的功绩,宏扬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后人,经时任安徽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范苑声先生的提议,皖鄂边13县知名人士和176师共同组建了“陆军176师阵亡将士墓筹建委员会”,在天柱山麓野人寨修建陵墓,把收集到的3713名阵亡将士遗骨安葬于此。1943年3月开始兴建,6月竣工,连同公墓建筑,还构建了忠烈祠、韬励楼、乐山堂、尊贤堂、浩然亭、光岳亭、觉后亭和四舍。为“护陵及培植烈士遗族与地方优秀青年”之需要,又成立了“安徽省私立景忠中学”,即野寨中学的前身。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抗日阵亡将士墓的墓碑多已散落,仅存的几块墓碑上的碑文也辩认不清,但人们永远缅怀长眠在这座墓中的3713名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野寨中学把英烈们的事迹和民族精神写进了校史,不少教职工常年义务保护将士墓,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也常来祭扫英灵。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心愿:安息吧!176师的先烈们。
3713名将士一座墓,一座修在汉武帝封禅天柱山祭坛旁的墓,每当我站在这座合葬墓前,总是心潮澎湃,62年前范苑声先生公祭时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天柱一峰,龙虎气结。灵永依此,为国圭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