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蜀汉遗迹江油关

2021-12-23叙事散文山鬼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蜀汉遗迹江油关江油关控扼由中原入蜀的阴平小道和松潘藏区出入四川内地的松龙大道中部,是古道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其风光别具特色,大自然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          蜀汉遗迹江油关
  江油关控扼由中原入蜀的阴平小道和松潘藏区出入四川内地的松龙大道中部,是古道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其风光别具特色,大自然将雄奇、险峻与柔美、幽深和谐地融于一地,而民风的古朴则更为别处少有。
  江油关天险自成。其地群山环抱,涪水中流。关口险峰壁立,直插云天,关下江流湍急,浊浪翻卷,仅有一线可通关外。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军事集团在此设江由戍(后俗称江油关),屯驻重兵,扼涪江天险为关。那时,不仅江油关深沟高垒,还在阴平道北端摩天岭下的无人地带设有上、中、下三屯,作为前沿哨所。使占据阴平、武都二郡的曹魏军事集团不敢贸然南下。然而诸葛亮死后,姜维、蒋琬等都没有给江油关以足够的重视。上、中、下三屯被撤销,江油关本身也防务松驰,形同虚设。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兵出七百余里渺无人烟的阴平邪径,长途奔袭,尤如神兵天降,来到江油关前。蜀汉守将马邈举止失措,献关投降。邓艾得以顺江而下,克绵州、陷成都,灭了蜀汉。从一定程度上说,蜀汉存亡,系于江油一关。由于这段故事,江油关的军事价值为世人瞩目。此后1700多年中,又多次燃起战火。
  江油关是以众多险关绝道为屏障的关中之关。石门山和左担山环拱于外,凤翅山与牛心山对峙于侧。山环水绕,龙盘虎踞。牛心山不偏不倚,状似牛心,雄伟隽秀;凤翅山天外飞来,形如凤翅,神韵天成。关内的明月渡口,左傍壁立千仞,剌破青天的陡崖,右依邓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的左担余脉。伫立关口,耳听万古不息、永远充满生机的涪江涛声,遥望对岸早已成为竹林村舍的旧州故地,其境其情,使人神驰形飞,由衷地感到家乡山河的壮美,历史的悠久。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仰慕江油关雄奇的山水,曾来此赏景赋诗。他与当时的江油县尉交往颇深,曾题诗一首相赠:
    岚光深院里,傍砌水泠泠。
    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
    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这首充满太白风范的诗歌,曾由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手书后刻石立碑。诗书双绝,成为江油关的一大胜迹。到清初,当诗人魏裔鲁出任龙安知府,途径江油关时,睹物思人,尚感慨万千,不能自已,也曾题诗一首,抒怀古之幽情:
    江随峡里转,百折到龙州。
    古渡明残照,孤村横小舟。
    林猿啼涧水,山鸟噪荒丘。
    太白今何在?空闻樵牧讴。
 宋代诗人赵众迷恋江油关的自然风光,来此结庐而居,名曰"吏隐堂",并题诗道:
    满耳江声满目山,此身疑不在人寰。
    民含古意村村静,吏束刑书日日闲。
  青山绿水,宛然如画,村静吏闲,古风遗趣,好一幅山水美画图。这首描写江油关美景的诗,曾使宰相司马光、翰林学士范镇等对江油关心驰神往,皆依韵和诗,成为传颂千古的诗坛佳话。
江山易代,江油关却斜阳依旧,青峰不改旧时风貌。清朝乾隆年间,绵州诗人何人鹤路经此地时,所见所闻,仍是旧时风光:
    明月关头宿,牛心山下过。
    坡深平地少,山老白云多。
    野竹蒙青幛,乔松挂绿萝。
    隔溪人不见,时听起樵歌。
  江油关高山流水,空谷传响,溪流蜿蜒,林泉点缀。被称为"玉虚三泉"的马刨泉、明月泉、叮当泉皆在关内。马刨泉相传为邓艾坐骑所刨。明月泉"层峦叠嶂,飞流千尺"。"叮当泉自石崖泻出,喷激如珠",像珠落玉盘,叮当不息。如今,叮当泉尚保存完好。不知何时,纯朴的山民们为了保护泉水,在泉眼之上用山石砌了一座高高的台基,其上修建了一座独具风格的木楼。泉侧名碑林立,泉上古木参天,鸟声终年不绝,常使游人止步。
  江油关还有着许多既充满神秘色彩,又洋溢着浪漫情调的遗闻佚事。千百年来,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都说关内的牛心山是唐王朝皇族李氏的祖墓地,说武则天称帝后曾派人凿断牛心山的"龙脉"。"安史之乱"时,唐"明皇即命修填如旧"。武则天曾派亲兄武元庆出任龙州刺史,武元庆死后葬于江油关内,其墓地至今仍存。1937年春,四川省主席刘湘为亡母寻找墓址,最后相中了被视为龙穴宝地的江油关,将其母迁葬于凤翅山上。
  江油关作为县、郡、州治地,历时一千余年,名胜古迹众多,碑刻引人注目。除李白诗碑外,还有宋徽宗赵佶手书的《御笔手诏碑》,吴道子描会的《真武祖师像碑》和《吕纯阳像碑》,米芾手书的《真武灵应真君碑》。这些碑保存完好,是金石艺术难得的珍品。
  在众多的碑刻中,以《汉守将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碑最为奇特有趣,且引人深思。当时蜀汉江油关守将马邈,在蜀汉历史上本是个无足轻重的无名之辈,只因其献关投降导致蜀汉灭亡,而成了古今投降派的代名词。但是其妻李氏,虽为妇道人家,却颇有精忠报国之志。在邓艾兵至之前,李夫人曾劝诫马邈加强防务,忠于职守。马邈投降后,她愤而自沉涪江,以身殉国。敌将邓艾也敬其忠义,将她厚葬于关内。后人遂为其立碑纪念。后来,过路的脚夫们误认为碑文是在赞许马邈"忠义",便用打杵子戳而泄愤。久而久之,碑上"忠"字便模糊不清了。民心向背,于此可见一斑。
斗转星移,岁月迁流。尽管古江油关险隘如今已荡然无存,然而那里的锦绣河山、那里的传闻旧事,依然吸引着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吊古寻踪,指点江山,评说往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