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天天都是“感恩节”

2020-09-17叙事散文西北平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17 编辑

有位著名的大学教授,“文革”中孤苦伶仃,饱受凌辱,同校一位女教师非常尊敬和同情他,就精心编织了一双毛线袜子送给他。接过那双一针针一线线编织的毛线袜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17 编辑 <br /><br /> 有位著名的大学教授,“文革”中孤苦伶仃,饱受凌辱,同校一位女教师非常尊敬和同情他,就精心编织了一双毛线袜子送给他。
接过那双一针针一线线编织的毛线袜子,老教授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惟一能表达自己感激的方式, 就是郑重其事地送给那位女教师100元钱。要知道,当年的100元相当于他半月的收入呢!于是,有人就不以为然地对他说:“一双袜子,能值那么多吗?您给得实在太多了!”
“多乎哉?不多也!”老教授认真地说,“人家织袜子多不容易啊!我是把袜子的成本费、劳务费,还有无价的感情费,都计算在里面的。我给她的实在不算多。” 对于那位身陷逆境、倍尝世态凉炎的老教授来说,袜子作为一种商品,也许是有价的,但作为一件礼物,就难估其价值了。尤其是手工编织,每针每线都织进了心血和情义,一个人真正的情感当然是无法用金钱估价的。 在这个情义日渐淡薄的时代,我们常常以酒宴是否豪华、礼品是否昂贵、邀约的档次是高是低和花费的金钱是多是少,作为一种“感情投资”,这其实是对人类最高贵的情感的误解和亵渎.情感一旦沦为商品投资或交易,还叫情感么?有位朋友曾经说:“永远记着,当你没饭吃的时候,给你哪怕是一个馒头的人,才是对你最好的人,也才是你值得永远感恩的人。” 十五岁那年的夏天,我一个人偷偷去逛省城,逛了一星期后,花光了身上的钱,才想起该返回了。当流浪汉似的流落到一个陌生县城时,我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可距家还有上百公里路呢?咋办?
我翻遍全身,惟一可以换钱的东西是一支圆珠笔。在一条小巷,我拦住几个小学生,嗫喏着向他们兜售那支圆珠笔。小学生们以天真无邪的神情听了我的倾诉后,毫不犹豫地各自从身上掏出分分毛毛的零钱来,递给我说,快回家去吧,大哥哥。坚决却不要我的圆珠笔。至今,我仍对他们毫无功利的同情念念不忘。因为孩子们的感情是最纯真的。但许多时候,成年人真诚的同情和救助,更感人至深。
在距家千里之外求学时,我贫病交加,经济拮据,常常弄得连寄稿件的四分钱邮票都买不起。有一次,给一位著名青年诗人的信里,我随便写了自己的窘迫,其实并没一点儿别的意思。不料,他竟然寄了20元钱来。20元钱,当时可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呀!那不仅仅是20元钱,而是一颗善心,一份人情,一种对人才的怜惜。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趁出差之机专门绕道去看他,特意选购了一件工艺品送他,不为偿还心债,而是为了表达一份感激。至今几十年都过去了,但始终铭记着他的那份情义,这就是感恩。
台湾作家刘墉写过一篇短文,说,天天都是“感恩节”。确实,当你真正掂出了情感无价的份量,你就会顿悟天天都过“感恩节”的意义。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