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抵达那片叫西海固的土地

2021-12-23抒情散文江湖一刀

抵达那片叫西海固的土地
??——读《西海固的事情》
??
??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看到西海固三个字,看到石舒清这个名字,毫不犹豫就拿下了。
??石舒清近两年很火,遗憾的是,除几篇有关西海固的散文,并未读他小说,包括让他一举成名的《清水里的……
抵达那片叫西海固的土地
??——读《西海固的事情》
??
??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看到西海固三个字,看到石舒清这个名字,毫不犹豫就拿下了。 ??石舒清近两年很火,遗憾的是,除几篇有关西海固的散文,并未读他小说,包括让他一举成名的《清水里的刀子》。买和读这本书,只因为西海固这三个字。知道这个地名,是从张承志笔下,尤其是《心灵史》中。那是一部让人震撼的大书。哲合忍耶两百多年的悲壮历史,艰苦卓绝的反叛与抗争,扑面而来的血泪和牺牲,从容就死的风采和精神。那样地极致,壮美,那样地偏执,偏激,那样地惨痛,惨烈,让人为之震撼,动容。 ??而这一切发生的背景,就是西海固。是那纵横的千山万壑,和“千山万壑的旱渴荒凉”。 ??在网上,百度过“西海固”,立时跳出来几万篇信息。与西海固如影相随的一个词,就是“贫穷”。当然还有,伴随贫穷而来的“苍凉”与“沧桑”。知道那是在遥远的宁夏,广袤的黄土高原。知道那是固原市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知道西海固是个沉重的名字,因为有无数的沟壑塬峁梁壕川,有无数艰辛、苦楚、痛彻的生活。当然,了解的抽象,也就注定了想象的虚妄。 ??但是现在,随着王征的照片,随着石舒清的文字,我正在抵达。 ??迎面而来的,就是要命的干旱。书中第一张照片,是旱海。看到那照片,脑中首先浮出的,是张承志的描写:“只要凝视着它,只要你能够不背转身而一直望着它,这片焦黄红褐的裂土秃山就会灼伤你的双目。在恐怖的酷日直射之下,眼睛会干涩、皱裂、充血,一种难以形容的旱渴会一直穿透肺腑,让人永远渴水。”塬峁苍苍,流沙鳞鳞,波涛汹涌,恶浪滚滚。真的就像大海。但它干涸,荒凉。它的汹涌,只是寂寞的汹涌。旱海无水,自然也就无鱼。石舒清说:“岂止无鱼,纵目所及,这么辽阔而又动情的一片土地,竟连一棵树也不能看见。有的只是这样只生绝望不生草木的光秃秃的群山,有的只是这样的一片旱海。海而至于旱,几乎和火上浇油是同一意思,这名字使人焦焚,令人不安。” ??这是苦甲天下之处。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多冰雹。而人类历史上第二大地震,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居然就发生在这里,并且在一瞬之间,夺走了20多万人生命。地广人稀的高原,20多万人殒命,这该是多么惨烈的一幕。直到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这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在这里,用张承志的话说:“庄稼是无望的指望”。但是,在那波涛汹涌的群山间,依然有人,世世代代,顽强地生活着,“各怀指望”地生活。近二百万鲜活的生命,像一样奇迹或一个童话。“旱海无鱼。在这苦峻的旱海里,人就是最鲜活最具有生机的鱼。” ??从这里开始,一张张照片看下去,一篇篇文字读下去,西海固,这片偏远而又辽阔的土地,那一个个真实而又独异的生存场景与生命瞬间,也就开始一页页呈现,让人在图片里,在字行间,感觉到经验和感知的拓展和延伸,感觉到在熟知的人生之外,还有着别样的生存与生命。 ??令人感偑的,正是这样的生命,在艰苦中,在荒莽里,挣扎的身影。正如那些山峁上的梯田:“有些山头,像是被技艺高超的理发师收拾过了,以山势的不同收拾出了各式各样不一而足的发型。这许多的发型令人叫绝和感动。与山相伴,靠山吃山,这是他们在群山间开辟出来的庄稼地,一片一片望去,每一片都整修得多么精心而又细致,真像是用发油一次次浸过,用梳子一次次缓缓地细细地梳理过。” ??这是一本从日常角度,反映西海固的人及其生存状态的书。一图一文,文图之间,张弛有度,若即若离。图片已够独特,够震撼,由图而生的文字,更是在徐徐回望里,引人动容,感慨。书分三辑:地母仁厚,早谢的花,清水和谷穗。如果说,第一辑所展现的是生存环境,第二辑是普遍的生活状态,第三辑则是这片土地上人群的主体——回民的生存。就像一个窗口,小而窄同,但经由这窗口,让人窥见甚至到达了土地,那日常而独特的,西海固。 ??环境是艰苦的,生存是艰辛的。但人在这里,依然是伟大的。虽然贫穷,但都在努力生活。耍土。赶山。打墙。挖窖。受看。拌嘴。生老病死。透过照片和文字,黄土的气息,流沙的气息,人的气息,渐渐浮出来,不猛烈,不汹涌,而是慢慢地,缓缓地。但在这慢缓里,身边的空间,意念和感觉,竟都是这样的气息。在村落中,在院墙间,在老屋里,在或仓促或淡定的身影里,在或光鲜或沧桑的脸额间,时间仿佛停滞,而人的活动闪耀了出来。无论是玩耍的孩子,喂鸡的盲童,跑着揉面的女孩,挖甘草的姑娘,待嫁的新娘,还是被生活驯顺的汉子,织毛衣的老人,生死相伴的夫妻,“站者那则”的人群,无论是赶山,挖窖,拌嘴,上坟,还是听经,礼拜,坐静,朝觐,他们的生活,从容,淡定,温馨,耐人寻味。尤其是《喂鸡的盲童》、《米面夫妻》、《生死相伴》、《清水和谷穗》、《夜草如香》诸篇,这种意味更为深浓。正如石舒清所说:“如果你偶尔得闲,俯就下来,你就会听到一种特别的令你怦然心动的声音,这声音里很少抱怨,多是感恩,这声音里充满了对人的定义和礼赞。” ??相比于照片的凌厉直呈,书中的文字简插、朴实。让人恍若置身那轻松而日常的生活。相对于张承志如朔风掠过那种刀子般的坚硬,石舒清的叙述,立足于对日常的发现,则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或者说,这样的文字,更加接近西海固的沧桑,更加契合西海固人生活的状态。这让我们更直接地抵达西海固,并进入那朴素与真实之中,聆听到那感恩,那“对人的定义和礼赞”。 ??而正是在这“定义和礼赞”中,我感觉到亲近和沉重,同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和感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