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似花还似非花

2021-12-23叙事散文韩开春

杨 花如果不是阳春三月,如果头顶上不是悬着那颗红红的大太阳,或许,我会真的以为空气中那些飞扬轻舞的白色絮状物就是雪花了。这也难怪,雪花与柳絮,在形态上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世说新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谢太傅(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杨 花   如果不是阳春三月,如果头顶上不是悬着那颗红红的大太阳,或许,我会真的以为空气中那些飞扬轻舞的白色絮状物就是雪花了。这也难怪,雪花与柳絮,在形态上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世说新语》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谢太傅(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谢朗)曰:‘撒盐空中皆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把漫天的飞雪比作柳絮,谢道韫的这一妙喻,不但让叔叔开怀大笑,更令后人称赞不已,东坡居士有“柳絮才高不道盐”句,就是因此事而发的感慨,而“柳絮才高”也因此成为一个成语,专指那些有卓越文学才能的女子。   柳絮又名杨花,说起来,还跟一位皇帝有关,柳树姓杨,据说是因隋炀帝杨广的缘故。当年,这个穷奢极侈的皇帝为了去扬州看琼花,曾下令开凿运河,号召民众在河岸植柳,每种活一棵者,奖细绢一匹。于是百姓争植,岸柳成荫。隋炀帝为了显示其威风,挥御笔书赠柳树姓杨,柳树因此又被称为杨柳,自然,柳絮也就成了杨花。这个传说确切与否,我没有考证过,但是我知道,早在《诗经》里,就出现了“杨柳依依”的说法,可见,最初把柳树叫做杨柳的,并不是隋炀帝。其实,杨柳这一名字到底因何而来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柳树又叫杨柳这就足够了。   看柳的最佳去处莫若扬州,柳树是扬州的市树,瘦西湖畔遍植烟柳,构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朱自清先生对此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小生活在这里,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学课本里有篇《梅雨潭》的散文,最能体现扬州对他的影响,“那溅着的水花,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别人眼中的“梅花”,在他眼里却更像“杨花”,这不能不说,是少年时对柳树的深刻印象给了他这一独特感受,其中隐隐藏着的,该是他对故乡的丝丝怀念。   故乡的水边,亦多植柳树,回想儿时在树下玩耍的岁月,多是一种享受。柳树飘絮的季节,最爱玩的一种游戏便是四处追逐这些飘飞的柳絮,把一团轻柔的杨花托于手中,轻轻吹口气,看它在空中快乐地飞舞,感觉自己也如这杨花一样,长了翅膀;还喜欢约三五小伙伴一起,收集一小堆杨花,然后用火柴去点,只听“噗”的一声想,杨花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样的时节,奶奶还给我们讲柳絮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农民,媳妇去世后又为儿子找了一位后娘,后娘自己也有一个小孩儿,寒冬腊月里,父亲让儿子上山砍柴。儿子穿着后娘给缝制的棉衣就去了,山上,刺骨的寒风冻得孩子直打哆嗦,几乎拿不住砍柴刀,等到好不容易砍好一捆柴回家,已近半夜,父亲怪孩子干活太慢,大发雷霆,抽根荆条兜头便打。谁知,一鞭子下去,抽烂了破棉袄,杨花从缝隙中飞飞扬扬飘落下来,原来给孩子遮风挡寒的棉衣,两层破布间塞的是柳絮。父亲傻了,拉过继母孩子的棉衣扯开一看,厚实的棉花做成的棉袄,暖暖和和。当时就知道,这个故事是大人编出来骗小孩的,跟那“车胤囊萤”的故事一样,都有明显的漏洞,且不说后母如何把那么轻盈的吹口气就能飞上天柳絮连成一片做成棉袄,单单就是收集那么多的柳絮,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后母她有那么样的耐心吗?我知道大人编这样的故事目的无非是想让小孩子听大人的话,不得违逆父母的意思,否则,父亲给自己找个后娘,受罪的还是自己。从奶奶的这个故事中,我至少还了解到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杨花虽然也叫柳棉,但它却并没有真的棉花那样保暖。   柳絮抑或杨花,历来就很受文人骚客的关注,吟哦它的诗作不计其数,歌颂者有之,贬损者亦有,可谓毁誉参半,看官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包管一找一大堆。我这里想说的,还是那首最为有名的《水龙吟》,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为一代豪放派词宗的苏轼,也曾写过不少细腻婉约之作,这篇惜花词章,堪称此类词中极品。关于杨花的词句,东坡自己也写过不少,诸如,“绿荫春尽,飞絮绕香阁”、“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街南绿树春绕絮,雪满游春路”等,但是,只有这首词把杨花的特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咏物与拟人浑然一体,寄托了词人自己身世坎坷沦落的寂寞幽怨,干净利落,余味无穷。“似花还似非花”,暮春时节与群芳一起飘落,只有杨花无人惜坠,“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杨花留给了人们太多的感慨空间。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此言实在不虚。   因为杨花有随风而飘,东沾西挂的特性,所以自古以来它就和流水一起,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作风轻浮、感情不专的女子,唤作“水性杨花”。对于这一点,我是颇为它鸣不平的,我以为,这是杨花蒙受的耻辱,它有何罪,要背负这样沉重的包袱?它只不过是要为自己的后代争得更多的生存机会,难道,这也成了它蒙羞的惟一理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