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结缘法海禅寺

2021-12-23叙事散文茌山石
地处南阳的紫荆关是淅川县下属的一个镇,因其有明清一条街及一脚踏三省(河南、湖北、陕西)的界碑,虽然相去数百里全是艰难陡峭的盘山之路,但依旧每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赏。听朋友云里雾里一番介绍,我也动了去游览一番的心思,想象那留存几百年的明清古……
  地处南阳的紫荆关是淅川县下属的一个镇,因其有明清一条街及一脚踏三省(河南、湖北、陕西)的界碑,虽然相去数百里全是艰难陡峭的盘山之路,但依旧每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赏。   听朋友云里雾里一番介绍,我也动了去游览一番的心思,想象那留存几百年的明清古街必会青砖翘檐木棂漆门古色古香,而那三省汇集之地也必会物情三别精彩纷呈。不过,那盘山路虽属旅游之路,但和到过的别处名山大川相比,狭窄坑洼的简陋立时就彰显无遗了,好在朋友是当地人,轻车熟路,虽有惊险与颠簸,但一路还是顺利畅行平安到达。   及近中午时,车子停在了一座石制的大牌坊前,上书“紫荆关”三个大字,也见三三两两的游客自牌坊下走过。等我兴致勃勃携相机步行入内后,始知所谓的“明清一条街”,只不过是借几座当年的古民居沿街重新修葺规整的仿古建筑罢了。一路走下去,街边的店铺星星点点不成气候,稀稀疏疏的游客屈指可数,当地居民自做的旅游商品除了草鞋就是竹编,当街悬挂着也是毫无游人问津。朋友看出了我的诧异和失望,便善意地解释说:“如今是旅游淡季,节假日时游人也是满街筒子的。”我微笑附和。   而再驱车绕过小镇去北面的山脚下看三省交汇处,顿觉周边的庄稼、房舍、农人等等一切,的确有一种一路相隔境界迥异的感受,令人倍感新奇与亢奋。其实现在想来那只不过是心中的幻象罢了,大家世代相聚一起,一块界石怎会分出子丑寅卯呢?而且那界石也没有去看,因它平平地树立在一片乱石之中,须步行绕过二里多远的阡陌才可到达,同去的人都提议不去看了,到了三省交汇处有了各自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就行了。   天太热,我们一行就赶忙返回紫荆关镇驻地,朋友安排我们去了一家有空调的酒店,饭菜虽一般,但挺有特色,心想:虽然跑这么远也没看到好的风景,但毕竟来过了,起码知道了紫荆关这个颇富古典诗意的古镇名字,何况沿途还领略了各式各样的青山绿水与淳朴风情。   酒饭之后,朋友好像想起了什么,说小镇西南三十里有个“法海禅寺”,是否到那里看看,反正时间来得及。乍听名字,让我颇为惊愕,以为是《白蛇传》上那个“法海禅师”的寺院呢!朋友说不是,是另一个也叫“法海”的大师修禅坐道之处。身居平原的我一直对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好感,而喜欢文字的我更对居住深山中的佛寺道庵倍感兴趣,觉得那都是凡夫俗子难以融入的别样天地境界,我随即便响应了朋友的倡议,为此还招徕随行者的微怨。   又是一场剧烈的颠簸之后,顶着日头便来到了“法海禅寺”游览区。进山的门景设置是和别处并无两样的,不外乎停车场、售票处、景观图、山门坊。购票后沿一道山谷的南侧自西向东拾阶而上,或平缓或陡峭,各种叫上名叫不上名的花草树木,或遮荫如伞,或酥手拂面,听百千鸟虫鸣叫,沐万缕清风涤荡,不时有泉水自身边山隙石缝中丝丝浸出,一种心旷神怡云梦九天之感顿时袭上心头。再举首望对面山壁时,始知更多的精彩还在对过的山峦上,脚下的石阶只是游山探景的一种故作铺垫,这倒酷像了在井冈山游玩时见过的情景布局。   转过山谷中一段人造的相对平展的石板路,就到了对过的山腰处,沿依山开凿并随势修砌的石阶再攀缘而上,顿见山陡路狭,几遇自突兀出的山穴躬腰穿过,沿途怪石林立,长藤垂地。汗流浃背之时,听得头顶上方有嘈杂人声,继续扶栏而上,犹似转一个360度的上下垂直盘旋之弯后,才气喘吁吁来到一片相对开阔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万佛洞”。说是万佛洞,其实洞中之佛屈指可数,洞口迎门处是一大两小的佛像,都也是高不过三米的样子,穹隆型的洞顶上是垂悬的钟乳岩,洞壁四周借势人造了一些微型平台,上面放置了上百个早已看不清模样的小佛像,一个个灰头灰脸的不太景气,其实洞口的香炉里也是冷清得不能再冷清的。但我倒更为喜欢这相对原生态的进香之处,随即虔诚地以我特有的心境和形式表达了我的“禅意”。   出“万佛洞”继续攀缘,道路越来越湿滑,并有丝雨般的水雾亲切地拂面而来,原来再向上时正有一悬崖瀑布直挂云川,飞流直下犹似浪花飞溅,又似万千珠玉滚落。及至近前时,实知台阶被罩隐在瀑水之中,立阶探臂,竟能拂瀑如握,如立雨帘,那时那刻,溽暑顿消,神清气爽,犹似人在三界外,心随一水流,所有的旅途劳顿之苦都作了最亢奋的欢呼雀跃。在那种场合,简直每个人都会成为手舞足蹈的孩子,每个人无限张扬的欢快之情,会让你觉得人之潜在的永恒欲望和感动是多么的可爱。我也全然忘却了水雾的不断侵袭,把一身故作姿态和高贵的服饰尽情地伸展出去,无比欣幸地接受着天之圣水的洗礼和点化,气象万千宠辱偕忘之感便一泻千里如梦似幻又真切在心了。   不知谁提议继续上吧,始想起还没到“法海禅寺”呢!再往上的路是愈加的陡峭,简直就像是在爬云梯,好在有结实的栏杆可扶,否则像我这有恐高症之人真担心还能不能上去,即便这样,我也是两眼只盯前方,决不敢回望身后的空旷深谷,甚而是在前护后拥的相互鼓励与扶持下心惊胆战上行的,真难以想象上千年前的法海禅师是如何上得山来并建寺修行的。   终于峰回路转到了一片开阔地,眼前是一片密林修竹,顺着一条落满竹叶的小径前行数百米,豁然开朗处呈现眼前的是一座萧条败落的寺院,这便是传说中的“法海禅寺”了。说是寺院,其实更像一座早年建在山上如今无人问津的民居,院门岌岌欲倒,两扇木板门早已风化干裂得没了形状,门框也是残缺不整,不知谁在何时贴过的新式对联也已模糊不清无从辨认,倒是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张着残缺的嘴巴犹似依然醒着。   进院,迎门是一座在别处常见的大禅房,青砖叠瓦,脊隆檐挑,掩映在几棵古槐之下,倒也神秘幽然,可那班驳的门窗早已漆落殆尽,一面山墙因防倾倒已用木头顶着,房前一块用铁丝捆绑的断裂石碑字迹难辨,不免又让人顿觉其沧桑与凄凉。禅房内并无法海禅师的塑像,有的只是在别处常见的菩萨尊容,香火依旧冷清,我和友人简单上香后出门旁观,犹见两个光头老者正在偏房的廊下依柱蹲坐吃饭,各自好像是端一大海碗面条在喝,看来他二位就算这里的“主事”了。   至此,法海禅寺风景区的游览观光应该说便算结束了,剩下的时间除了原路下山打道回府就是心存佳景不断回味了。其实每个人出外旅游总是怀揣着满腹的兴致,在多有人为刻意制造的景点中,感受山川河流的万千神韵,体悟人生的诸多妙趣,而后再回到自己的居住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印证在自己的生命运转里,力求更好地把握人生,享受生活,极少有人完全忘俗寄情于名山大川而不归,那可不是一般的凡俗心境和随意便求就能获得的机缘啊!   正待我们稍事休息欲将下山之际,不知谁招呼了一声,说是禅房左侧有一后门,可到寺后观景,仔细看时那墙上还有标示牌呢,只是模糊得难以看到。穿过一道狭门,寺后果有一片竹林风景,林中不远处还有个小亭,号九龙亭,亭中有一圆井,不太深,水清可鉴,传说九龙亭为法海禅师当年取水休闲之处。再望远时,始知真正的山头还在修林密竹隐藏之中,原来法海禅寺是建在半山之腰的。细察时,九龙亭下的井水其实也是山溪之水,因为亭下埋设了一条暗道,向上不远裸露出来,正对接在山溪的下泻之口,而那山溪之水全是从竹根的缝隙里滴滴渗出汇聚而来的。   我独自沿无路的竹林向山顶方向前行数百米,脚下软绵绵的是多年积聚的竹叶,身边是毫无规则但却挺拔茂盛的青翠绿竹,沁人心脾的清凉山风自林隙间穿过,给你的感觉既像到了一片原始森林,又似遇到山之灵性正氤氲而生,心中顿有说不出的魂魄涤荡心神飘逸之感。遥想当年的法海禅师,必是游历了无数崇山俊岭奇峦险峰之后,才选此修寺坐禅,而且必是费尽心机用心良苦了的,因为他的禅寺是建在了颇有灵异之象的山腰竹林里,那可是超凡脱俗最接近神灵的地方,反正我是这样感悟并铭记于心的。只惜我虽有这番心境,却没有这分造化机缘,我还不能挣脱掉那滚滚红尘的绑缚,片刻的宁静与禅悟只作是法海禅师给我的一分启示,而生命中更多的尴尬与无奈恰好印证了这分有缘无分的约定般的格局,这让我又不得不经常为之困惑和反思。   我就想,出外游历的真正含义其实并非只是见到了什么名刹古寺的精美与奇异,最盼望赢得的境界理应是你在某时某刻有了冥冥中的一种禅念,让你的心神魂魄自由翱翔,使你豁然知晓了生命嘈杂之外的那分清静,并由此醒悟到生命的意义恰好在于生命的嘈杂与清静所代表的各自突出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这种特点的对比烘托与相得益彰。哦,也许做一个心存禅念的凡人才会是真正懂得生存意义的人,抑或说也许做一个心存凡心的禅师才会是一个真正懂得生存价值的禅师。我忽然觉得,法海禅师如果在世的话,他一定不会在乎寺院的香火旺盛与否,他在乎的其实是这片茂密修竹,以及浩荡不息的竹风竹韵带给他的深邃的禅思冥想。   没想到偶然中的一次造访,竟让我结遇了在别处不曾有过的佛缘禅思,并时刻把这分偶得揣度在心,提醒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应忘记什么,并记住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