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走过苦难——我的乡村世界(1之二)

2021-12-23叙事散文杨映红

2站在灵源古寺的门前,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心曲的人,哪怕是一个从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好……这条古老的河流使我默默无言,这座古老的佛教圣地使我欲语还休。自从踏入装饰一新,流光溢彩的山门之后,就别有一番天地,庄严的古建筑在雪丛中愈发冷清。山门上的……
2

站在灵源古寺的门前,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心曲的人,哪怕是一个从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好……这条古老的河流使我默默无言,这座古老的佛教圣地使我欲语还休。自从踏入装饰一新,流光溢彩的山门之后,就别有一番天地,庄严的古建筑在雪丛中愈发冷清。山门上的题字灵源胜境大观在上愈发古朴,意味深长。

穿过面目狰狞的四大金刚守卫的大门,转高楼,出林荫,绕过长亭,就看见那一角被风雪静谧笼罩的观音阁正殿,迎着苍穹、俯瞰浊流洪波。这一角楼宇很有种庭院高雅、古朴愈显出风貌的气势。这里有今年过春节,鸡年去鸡足山朝山礼佛的藏族香客,途经永胜古镇,参拜灵源箐观音阁的石壁观音,临行前留下的藏式经幡,系满了那一树馨香扑鼻芬芳馥郁的十里香,在树下迎风飘扬。飞檐下那一串串青铜风铃在叮叮铛铛地悠悠的响个不停,阁内香烟缭绕,红烛辉映,满院子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佛教文化特有的气氛,只是没有真正的高僧大德在此常驻,讲经说法。倒是有些永胜小镇上的善男信女时常在这里烧香集会,每到灵源箐举办庙会,就香客如云,风铃声、流水声、诵经声、祈祷声,声不绝耳,直达天听。

整个观音阁的构造布局,看起来平凡而朴实,其实它的文化底蕴极其厚重。观音阁旁边有箐,箐左有摩云亭、修真亭、真武阁、箐右有巧圣宫、三圣宫、善财殿、灵官殿。林木浓茂,山鸟呼名,静坐则万籁俱寂,登临则群山如画,牧唱樵歌,悠然入听,实名胜之最云。

《乾隆永北府志》、《光绪永北直隶厅志》上记载在城东三里许。峰峦耸翠,宛如玉壶,春和景明,清流环抱,潺潺有声,观音石刻即在此山之阴。左右山形如罗汉朝观音之状,故俗称佛山。发源于永胜县城东光茅山下,因流经羊坪区、灵源箐区全长20余公里的灵源箐河环绕而过,向西北汇集石牛箐、马面河及盐塘河水,经石门关而入桥头河。观音阁就置身于常年绿树成荫,花草团簇,景色异常迷人的这个地方。

观音阁始建于宋朝,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便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朴拙感。置身其中而往外望,脱了色的雕梁画栋,在雪中和树木的光与影交织在一起便显得有些忧郁。在这里重重斗拱不显繁重却觉轻灵别致的门楼,也是寻常见不到的。在殿前的廊柱间石壁前抬头,可看见历代名人留下的重重牌匾石刻,破旧了,字迹模糊而沉涩愈来愈有古味盎然了。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灵源箐让我有一种心灵的满足。所谓古迹,于我等常人,不过就是留下一块冥想的空间。那些史书中缓缓经历的岁月,不曾体验过的欢愉与哀伤,如碧玉流水,一去不还。而灵源箐的古建古树多,故事更多,动辄就是几千年的历史如何悠久,如何神秘。永胜小镇山水清峭,驿然高望,亦足以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况诸葛公故垒尚存,吴道子遗画犹著,亦滇西佳话也。

从现存的文史资料上看,观音阁是曾被誉为滇西佛教胜地的地方,也是与永胜小镇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司家族、马帮部落,屯伍军卫、丽江斋女等大有历史文化联系的地方。其中多有名贤隐逸,歌咏题留,文人墨迹,仙佛遗踪的传说数不胜数。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灵源,惟唐代画圣吴道子画的石壁观音像闻名遐尔,灵气十足,民间百姓,多有虔诚信奉。

从此处地势平坦起伏渐进的横断山脉,延伸出去的南北走向的山峰就有七十二高峰,三十六道河流支系,鱼龙变化,水流琮琤,日升月恒,树木参天,风景秀丽。有南山关、西山关、北山关三关内固,峻岭嵯峨,居然天堑;有金沙江来自西北丽江界,向东南入大姚界,环绕永北一郡,洪涛巨浪,非舟莫渡,亦长江天堑也的一江环抱的形势(《光绪永北直隶厅志》49页)。

相传昔唐吴道子奉敕画嘉陵江山水毕,游妙香国(唐代云南大理地方政权南诏)取道于此,谓普陀山岩紫竹不过如此,抽毫画观音大士像于石壁,多罗生镌焉。世守北胜知州高,筑庵供奉。经专家鉴定,确系吴道子真笔。是故,远近游客拓摹石刻像者,殆无虚日,昆明园通山碑刻观音像即仿此翻刻。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浙江会稽人许琰,因原像;较高大,只能悬之大厦,斗室不便容纳,便摹刻小像于其旁,以待摹拓。

世人常常为了要显示从这里摹拓,得了画圣吴道子流传千古的吴带当风的笔墨真迹,沾染上些画圣的灵风雅气,往往在拓印之后,又用滇沧阳世守高氏之章这枚永胜高土司家世代相传的古印,作为从这个灵山胜境里获得的观音像最好的证明。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这么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还在大唐王朝最强盛的时候,远方有个妙香国,就是我们现在的彩云之南,堂堂中华泱泱大国的边陲之地。

当年的吴道子早已功成名就,享誉四方,自奉敕画嘉陵江山水毕,承唐太宗龙颜大喜,放他游历天下名山大川。一路上说不尽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出长安,逾巴蜀,入滇境,应妙香国国王之约,前往妙香国三月三赏茶花盛会。

一日,他从永胜小镇经过,当地百姓喜闻名扬天下的画圣至此,便争先恐后的尽力相邀,烹羊宰牛盛情款待道子小住时日。而吴道子自出长安后,如久在攀笼中的鸟儿飞向大地脱出鸟笼,顿觉眼前的世界海阔天空无拘无束,与众乡亲们饮酒品茶,高谈阔论,讲的是那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景,听的是妙香国与大唐王朝殊异的风土人情,婚恋丧葬、语言服饰和境内的神秘景观,听的是如痴如醉,悠然神往。直把这边地乡村当成了自己的江南故乡,直把这热情好客的乡民当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朋友。

忽一日吴道子在众乡亲们的陪同下登高望远,指点江山,方圆几百公里的锦绣河山秀丽风光刹时奔来眼底,高山峻极,大势峥嵘。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此时正值春光时节,只见那城东方向的青云山、香炉山、弥勒山、凤凰山,巍巍凛凛放毫光;在城西南三里上有五峰巨坪的金水苍山,在城西南四十里状如伏龙的伏龙山,突突磷磷生瑞气,在城西的红石崖、狮子峰、西关山、三刀山各显奇境、在城北的仙山、太阳山、玉龙雪山、甸头山、光茅山紫云萦绕,白石苍苍。又见那松坡冷淡,竹径清幽。桃红柳绿,争春斗艳。再见些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的情景。久在宫廷之中作画写真不得自由的吴道子,不禁喜形于色,心旷神怡,面对这日映晴林,彩云纷飞的永胜小镇。他拈须微笑看遍群山,且见春和景明,清流环抱,潺潺有声,山花烂漫,草木繁盛;峻岭平岗,丹霞缥缈。千崖竞秀,万壑争流。大有人杰地灵文明昌盛之象,而在永胜小镇空旷的一片原野上,竹篱密密,茅屋重重。紫陌红尘,遍地芳菲。曲水溪桥,绮罗弦管。草长莺飞,晴翠怡然,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异地风光,恰似他的故乡江南一带山清水秀的明媚春光,气候也十分温和,不冷也不热,遂生酒不醉人人自醉,天不留客人自留之感,只是早有妙香国国王久仰吴道子的画名,盛情相邀,不能多做停留,否则要住上十天半月的时间,为这丹凤衔书,叠彩峰峦,大有可观的地方留点墨宝文迹,兴尽方去。

正当吴道子静虑深思,如何给这边陲之地永胜小镇留下点什么东西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城东四里,不远处有三峰耸峙,宛若笔架,仔细一看,果然是座好山。而又在近前则有一山宛如玉壶,紫翠盈眸,左右山形则如五百阿罗汉朝南海观音之状,灵气十足。而此时夕阳西照,微风徐来,惬意非常,看不尽那巍巍连绵的滇中群山,青岱染成千丈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说不尽那景致非常幽雅处,岭上梅香芝兰清淡。又见得此地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农家庭院的恬静,古老的河流两岸春天盛开的桃花艳丽缤纷,行至水云尽处空空荡荡的不见有人烟升起。走不多远时旋即看见三川坝子广阔无垠。远远地望去堆琼积玉的玉龙雪山还在山那边挺拔屹立。连日来所到之处尽是相携欢言,赏心乐事,陶然忘情,一路上水色山光之可爱,虽历经严寒草木青翠,山依然多情,水依旧含笑。加之此地民风古朴,待客至诚,饶有世外桃花源之趣,怎不叫人流连忘返,何忍离去?道子见此情景,心有感应,欲寻峭壁绘观世音菩萨像,留此永镇山川护佑群生,以待他日重游也好做个见证。

于是他便想把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在长安城中化生寺里所见到的观世音菩萨大显神通,度化世人的显圣真容,美丽形象,慈光惠影留给这里,这里的人们不是一向都崇尚佛法,敬奉三宝吗?

在这客旅他乡,寂寞难耐的时候,他们不是以最好的待客方式把我这个来自远方大唐的画师好好招待的吗?美味佳肴天天有,生活不用愁,只管到处看风景,随意走走,这样善良淳朴的人们在这世界上也不是那么容易找的,我是要给这个地方留下点什么东西方才是好。

想来想去也只有把那一年在化生寺里,我趁唐太宗与文武百官都在朝天礼拜,跪地焚香,满寺僧尼道俗,都在拜祷,大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时,记下的那在九霄云里现出的手托杨柳净瓶,脚踏五彩祥云,为点化唐玄奘法师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而来的观世音菩萨的印象画。

虽然当时观世音菩萨驾着祥云渐渐远去了,霎时间不见了金光万丈,在天空中没了踪影。但因我天生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当时唐太宗传旨召见所有陪驾到化生寺里的丹青巧手,并第一个点名要我当场作画,让我在片刻时间内就要画下观世音菩萨的显圣真容来。

当场,我也就立刻施展我的浑身本事,挥舞我的那支生花妙笔,匠心独运,图写真形,描绘佛容了。当时我主东土大唐太宗皇帝看了我的画像之后,立即喜上眉梢,乐在心头,认为大唐有我这等画师真是东土大唐之幸,愈发坚定他要派出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的决心,并对我赏赐有加,让我好好地在长安从事佛绘事业。从那以后,我更用心地画观世音菩萨的画像了,当然还有别的佛菩萨的画像了,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在长安化生寺里画的那一张观世音菩萨的画像,因为这一张画像,让我得到大唐皇帝的夸奖,也让文武百官、僧尼百姓赞不绝口,普天下人皆称道我画的观音像精美典雅,秀丽端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出天授。也正因为这一张画,让我声名远播,名扬四方,就连这蛮夷之地也有人知道我图神写圣,远见高明的画圣吴道子的名字。

这一次奉敕画嘉陵江山水毕,游妙香国取道于此,我从永胜小镇经过,我就觉得我所游览过的南海普陀山紫竹林也不过如此,这几天又见紫翠盈眸,左右山形如同罗汉礼拜南海观音之状,灵气十足,又宛如玉壶的峰峦,源源不断地流出一股灵脉气韵。我相信此地将来必定人杰地灵,往后定然人材辈出,不可小视。

于是吴道子便教乡民在前引路,到现在灵源箐石壁观音像前,寻得这一块如同刀削般的天然生成的陡峭岩壁,做好记号方行离去。



当夜吴道子斋戒沐浴,焚香礼佛,静坐冥想,倦极方睡。正鼾鼾盹睡、合眼朦胧之中,早已灵魂出窍,散步花前月下。只闻得九霄鹤唳,但见祥风缥缈,瑞气盘旋,眼前猛然红光闪闪,却是梦见一黄衣仙吏从天而下,手持巨笔说:吴道子!吾奉奉玉帝敕旨,召汝来为此地作石壁观音像,特来助子一臂之力,请接此五彩神笔,即刻便往。吴道子愕然问:你是何人?神人道:吾乃掌管普天下的文籍,奎阁星君便是。于今妙香国中信佛甚笃,其内多有观音菩萨显圣遗迹,道子画笔贯古今,特来请子同往天龙古寺,作画写真,以表妙香国人敬佛之虔诚与山水之佳景。可速往。不可违命!吴道子蓦地从梦中惊醒。果然手中有一支巨笔盈盈在握。道子见之大喜,望南礼拜道: 多谢星君!

顷刻天明,吴道子上得灵源峭壁之处,手持五彩神笔解衣磅膊,心静神凝,凭借他多年诚心正意修炼笔墨,感悟自然所得的艺术涵养,结合旭日东升万物生光辉的朝气,与山川毓秀天地造化的自然灵气,感悟着眼前不断变化的永胜小镇生机蓬勃的晨曦光影和春天里的大地景观,汲取日月精华,吐纳风云,一气呵成挥笔写就了这幅石壁观音像。

画完这幅端庄秀美的观音像后,吴道子便与陆续来此地看他作画的众人品茶观景去了,只有他的书童在收拾他用后的笔墨纸砚。书童在灵源箐河边清冼道子用过的神笔,笔尖上的浓墨和着河水顺流而下,流到观澜桥下的白龙潭,被隐藏在潭里修炼了八百年的一条小白龙吞吃了。小白龙在吃过奎阁星君送来的五彩神笔冼出来的几许墨水,如何不带些仙气,再加上凡是画圣用过的东西,大多具有灵性,于是立马增加了几百年的道行功力,不多时就潜龙升天,龙吟碧霄了。只是白龙潭因为小白龙汲取吴道子画画的墨水的时候,墨水晕染开来,经久不散,故到今天白龙潭依然是浑水一潭不复清亮,被世人改称为黑龙潭,而画圣的神笔墨水又从里及外地把小白龙变成了一个超凡脱俗深具文化气质的小黑龙,可以随意变化,活泼矫健,神秘莫测,可以忽隐忽现,忽大忽小,忽而潜藏深渊,忽而飞腾云霄,忽而现首不现尾,忽而兴云布雨,俱在风云隐幻之间的小黑龙。

次日,吴道子依依不舍地缓缓牵马出行,临行前众乡亲凑出二百两散碎金银,奉以道子作路费,吴道子婉言拒绝,将此金银转赠给小镇的穷苦人家,这愈发使众人敬重于他。父老乡亲们扶老携幼的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城南四里之外的望城坡上,才揖别画圣,吴道子才得以打马前行直奔妙香国而去。

虽然吴道子此去由于山水阻隔,世事频生,再也没有来过永胜,但是他把一生当中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灵源箐观音像,永远地留在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启迪文明,教化愚氓。自此永胜小镇虽地处边疆民族省份,但其文化却是源远流长,较之其它地方开发甚早,自古便是人文鼎盛,灵气聚集,祥光笼罩的地方,文人学士简直多如牛毛。好多人到了云南,结识永胜的文化人,欣赏了前贤今人的金玉诗章、美文佳作,水墨丹青,哪里仅仅是只以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而称名于世,不以文显?

此后民间百姓多有诚敬。每逢观音菩萨诞辰、成道日等日子,还要举办盛大庙会,更不用多说那平日里求亲许愿的,求财求子的,祈求灾退病消、保平安的,无时无日不来寺内烧香磕头求神拜佛的众多香客,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你出我进,热闹的时候恨不得要把这庙门都要踢断,脚下的地板砖都要磕通。真个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只到现在每一年赶庙会的繁杂活动中,除了祈求神佛显灵菩萨赐福之外,人们并没有忘记在很早以前就有这么一个德艺双馨的画家来过永胜,还在怀念着这个为永胜小镇留下宝贵墨迹的画圣吴道子,并念念不忘地给他点燃三柱青烟缭绕的红香条,向他祈求赐给小孩子的聪明智慧。

当然这只是流传在永胜众多的民间传说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一个故事,它从小就渲染了我童年生活的那些美好时光,也让我在金色的童年里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使我在异乡最孤独的时候还能够想到永胜这块多情的土地上来。因为在这里有我心灵里最真实的根源永恒地存在啊! [ 本帖最后由 杨映红 于 2008-11-19 12:16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