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母亲的鞋子 女儿的手机

2020-09-17抒情散文天池之水
母亲的鞋子 女儿的手机作为六零后,我们已经年过半百,说老还不算老,因为头上还有老人,或父或母或者双亲健在;说少的确不能算少了,走在马路上,不时会遇上年龄相仿同事、熟人带着小宝贝,笑咪咪地让孩子奶声奶气地叫一声“爷爷”,这不就是提醒你老吗?!

母亲的鞋子 女儿的手机 作为六零后,我们已经年过半百,说老还不算老,因为头上还有老人,或父或母或者双亲健在;说少的确不能算少了,走在马路上,不时会遇上年龄相仿同事、熟人带着小宝贝,笑咪咪地让孩子奶声奶气地叫一声“爷爷”,这不就是提醒你老吗?!我是较早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代,在城里混了几十年,如今却落得个“融不入城市,回不去乡村”的尴尬境地。 说融不入城市,不是说没有住房、没有工作等外在因素,而是面对某些标新立异的社会观念,我无法接受。目不暇接的市场大潮,冲击我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我始终不能随波逐流。尤其是以我女儿为代表的大城市新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肆无忌惮的消费狂潮,更是让我觉得离这个城市,不知还有多远。 我换手机了。你一定会说好事啊。不! 换手机肯定是越换越好。 不错,换苹果手机,当然好,但是二手的。 手机还二手? 是啊,iphone6s,容量大,速度快,不卡机,好用啊。 那一手是谁呀? 告诉你吧,是我女儿。 Iphone6s不是前年才推出吗? 对,才用一年多。如今的年轻人啊,唉! 女儿在杭州工作,二十七八的年纪了,也不着急结婚,换手机却像换衣服一样频繁。先是扔掉了别的牌子,开始买苹果,后来就追新潮款式,这不,iphone7刚出来,就在家庭微信群里说,她要上新款了,问我们要不要二手货。老婆对她说,孩子,你不是才买了新手机吗,怎么又要买了?价格很贵吧?“不贵呀,才六千块。”老婆说,就不知道省着点花呀?“省什么?又不是买不起!别担心,你们老了,我有钱养你们。该花就花,你们也不要太抠了。现在是小康社会,不需要节省,国家还鼓励消费呢。”她还说,要不这旧的二百元给回收算了。你们想要换,我给你们买新的。五千多的手机,才一年多就只剩下二百元了?这哪是消费,简直就是浪费嘛!原本想借她换手机的机会,给她上一堂勤俭节约的教育课,不料反而让她给教育了一回! 像女儿这个年纪,要是在农村,恐怕小孩都会打酱油了。可是她总说不着急,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不能草率,起码得有一套新房吧。杭州一套新房二三百万啊!她哪里知道,子女的婚事也是做父母期盼和担心的事。只有子女成了家,父母才算了确了心愿啊。按说到了这年纪,应该懂事,可是她依然不改爱玩的孩子天性,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不说,去年还和几个同事出国旅游,到了美国的什么班纳岛,每人耗上万元。 唉!这女儿的婚姻观、消费观真让人看不懂!未必这就是大城市造就的思想意识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与世界接轨?是她的观念更新太快、太超前,还是我的思想太陈旧,太落后?! 说回不去的乡村,其实也不然。农村老家还有住房,还有年迈的母亲。我的根还在那里。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任导师,无论是谁,一出身都会打上母亲的烙印,母亲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增加对母亲的认同。而我的母亲的言行,却让我觉得有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令我无法理解与评判。 前不久,去了老家附近的一个乡镇,与朋友在一个早点店里,吃到了少年时只有元宵节才能吃得到的“团子”。这是一种稻米食品,小时候吃过母亲做的。这的确是一种童年的美食,我特意打个包,给母亲送去。 夕阳西下,母亲带着一包收获回来了。母亲早已迈过古稀之年,但身体还硬朗。子女们都不在她身边,她是一位留守老人。她还种地,地里只有黄豆、芝麻、棉花等作物,没有种水稻。显然,母亲收获的这包稻穗,是别人的地里捡的。水稻收获后,遗落的稻子就浪费掉了,捡起来就是粮食。母亲那一代人是从饥荒年代走过来的,深知粮食的珍贵,从小教育我们珍惜粮食。母亲的粮食除了自给自足,还用来养鸡。母亲养的鸡和鸡生的蛋,绝对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我们除了吃,临走时还要带。这是我的母亲惦念儿孙的一种方式。 看到我回来了,母亲脸上已经绽开了笑容。听说我带来的点心是团子,她的笑容更加灿烂。我能感受到母亲由衷的笑,是发自心底的笑,是幸福与满足的笑。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吃惯了粗茶淡饭,也许人参燕窝、山珍海味反而会打破她生理的平衡。假如我真的花了高价钱,她也未必会接受。团子本不是什么稀罕之物,而我大老远给她送来,让她感受到我的一片孝心,这就够了,她还能接受什么呢? 落坐之后,母亲脚上的鞋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双解放牌胶鞋,可不是一般的鞋。我粗略估计,那鞋上大大小小有十多个补丁。把一双鞋子能补成这个样子,我太佩服母亲了。我知道母亲一生节俭,早年为养大我们兄妹四个,省吃俭用,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是寻常事。但是在年近八旬的今天,母亲依然能一针一线地缝补着那孤独日子。下如此细腻的功夫,有如此超常的定力,的确是不简单!难怪我们要接她去城里住,她不。她说住在农村视野开阔,生活散淡;难怪让她不种地,她不。她说做惯了一辈子,闲着就会生病;难怪我们给钱,她不。她说钱多有什么用,够花就行。 我忽然感觉心里酸酸的,是不是我们没有给母亲送一双新鞋,她只好缝补破鞋,才会如此寒碜?!我说,您这鞋补成这样,是没有好鞋穿了?母亲说:“不是。我有几双好鞋呢,那是出门才穿的。去地里做事,穿着好的不划算。”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看去,有一双新解放鞋,还有两双胶底布鞋摆在那里。“身上穿的是新衣服还是穿旧衣服,全凭自己的感觉,只要自己感觉好就行。去地里做事,黄豆芝麻能看到你衣服上的补丁吗?”听听,生性节俭的母亲,还有一套节省理论哩! 从贫穷走过来的母亲,至今仍然保持着自己艰苦朴素的本色。我不敢责怪她苦行僧般的古板、不知与世俱进。在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辈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风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的母亲真的践行着古训。 忽然接听了一个电话。看到女儿换下来的苹果手机,再看看眼前母亲脚上的百纳鞋,我心底感慨万端:母亲一生俭朴,粗茶淡饭,无欲无求,她一辈子的消费累计起来,也许抵不上女儿几部手机,但她依然无怨无悔,知足常乐;而我的女儿赶上了好时代,凭借自己的能力,经过奋力拼搏,打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泡在蜜罐里的女儿独显个性,大胆消费,我不能批评她奢享生活。毕竟美好舒心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向往,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上有老且老人在乡下,下有小却远在大城市。在小城市、大城市和农村这个三角形的边线上穿行的,一定是我们忙碌的身影。我们一边孝敬老人,一边收获奉献。我们是一条生活养份和精神养料的传送带,将大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清爽调和分配,双向输送,尽力达到某种心里的平衡。 辛苦了,母亲!祝福你,女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