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父亲的旗帜

2021-12-23叙事散文焚心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是很害怕父亲的,因为父亲一向不苟言笑,加上他常年在外工作,每次回来,我们就象邻居家的孩子一们的远远的看着他,看着他从那个背上背着的黑皮包包里往外掏东西,有时是一把水萝卜,有时是一袋苹果,有时会是几块糖……,而且,我们也会象邻……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是很害怕父亲的,因为父亲一向不苟言笑,加上他常年在外工作,每次回来,我们就象邻居家的孩子一们的远远的看着他,看着他从那个背上背着的黑皮包包里往外掏东西,有时是一把水萝卜,有时是一袋苹果,有时会是几块糖……,而且,我们也会象邻居家的孩子一样的一哄而上,去抢父亲包包里的东西,然后,躲在某一个墙角悄悄的品味。但是,我们却不轻易和父亲说话,吃完了东西就盼着父亲快快的走,因为只有他走了,才能更快的带来更好吃的东西,。
这样的日子想起来似乎就是昨天,但事实上是已经过去二、三十了,我们姐弟都是三十几岁的中年人了,父亲也早已退休在家了,无论他曾经是多么的威严,如今的父亲就是孙子们心中的好爷爷,儿女们心中最慈祥,最芬芳的那一块湿地了。
父亲的一生几乎都在为别人活着。爷爷在父亲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守寡奶奶和四个兄弟,是父亲用他坚强的脊梁,扛起了生活的重任。虽然父亲有一份工作,但收入全部用来养家糊口,先前是叔叔们一个接一个的成家娶媳妇。那时我随父亲在城里读书,所以三叔的事情影响深的很。我的三叔他是一个十分英俊的军人,听说他在辽宁当兵时找下了一个对象,是和他一起打篮球的。我的奶奶她就整天对着父亲哭泣,她觉得她的儿子那么远的地方找下对象了,还是个打球的,又不会做饭,三叔一辈就会挨饿。而且肯定三叔是不回来了,为了能让三叔回来,奶奶她一天就逼着父亲给三叔在老家找对象。对象是找下了,我三叔还是不回来,所以逢年过节,就是父亲去三叔对象家看望那一家子的老小,听他们数落三叔的不是,而三叔那个对象也不时的到父亲单位来要一些生活上的物品,引得人们笑话。三叔只到结婚前一个月才回来,虽然是十二分的不愿意,但最终还是和三婶结了婚。
后来又是小叔,他也成年了。当时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一会儿,他是队里的会计,整天就穿着个白色的网球鞋给人家记工分,不知怎么就和一个叫小王的知青好上了。那个小王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学校里给我们教语文,我记得她爱在头发上扎一条粉红色的纱巾。有一天放学回家就听到奶奶在家里哭着骂小叔,手里就拿着那条粉色的纱巾,小叔一声不吭头都垂到地上了。过了几天父亲回来,奶奶对父亲说小叔想要去当兵,让父亲想法子去。父亲沉着脸几天都不说话,天天晚上和母亲吵架,因为小叔一走家里的农活就全要靠母亲了。但是那年秋天小叔还是真的当兵走了,我记得小叔走的那一天带着大红花,村里敲锣打鼓的。我们很高兴,但他很不高兴,那个小王老师站在院子外面的那棵大柳树下哭,奶奶让我们去叫她,她就哭着跑了。
在我们的几个叔叔都成家后,我们就长大了。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甘南,本来是能留在家乡的,就是因为当时爱上了一个藏族人,不管死活都要跟着去。奶奶和妈妈死活都不同意,奶奶说那里是藏区,“白天跟着牛羊转,晚上睡的是石头炕”,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不让我去,妈妈说只有我一个女儿她想我了怎么办?我是被爱情冲混了头脑,背着包包就走了。父亲在我踏上火车的那一瞬间也踏上了火车,陪着我到了甘南,把我交给了他。我那时根本不知道父亲是怎样想的,我兴奋地跟上那个他转寺院,看草原,看他们家那个全是木头做的房子,听他的兄弟讲那些我完全听不懂的话语,沉浸在那一种与自己生活的前二十年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而且很快的和他结了婚。结婚的那一天我们在那一面的房子里喝酒、唱歌、欢笑,而我的父亲,他就坐在我们的那一间什么也没有的空空的新房里悲痛的哭泣,他觉得我什么也没有,是生活不下去的,而且又远离家乡,就是家里的人也帮不上忙。而对于当时的我,几千里的路程无非就是一天一夜的汽车、火车,但对于父亲想看一眼挚爱的女儿就得走上几千里的路程,实在不舍呀,而年轻的我哪里想得到呢?我还是执意的留了下来。 我最终还是无法忍受那一种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生活环境而离开了那个地方,同时也结束了我那一段短暂的婚姻,而回到了故乡,但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了一个二岁的儿子。 父亲也没有过多的埋怨我,他在看着我上好了班之后就把儿子带走了,也只到儿子八岁的那一年,我才又把儿子接到了自己身边开始照顾。 这时父亲已经老了,他不再地在儿女们眼中是那个威严的父亲了,而彻底的成了孙子们眼中最慈祥的爷爷。他常很生气的和孙子们骂仗,或者和孙子们乐在一起。在这些年里完全沉浸在照顾孙子们的生活中去了,他和所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人一样过着一种十分俭朴的日子,平常也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但对他的孙子们却常是大方的很,儿子考试成绩一好,他就打电话或亲自上来带儿子吃好吃的,或是奖励儿子,引的儿子常常骂我就知道骂他好好学习而不知道鼓励他。 大弟的孩子出世之后,父亲亲赴新疆给带孩子,这一带就是七年,于是父亲就从新疆到老家,老家到新疆的来回走了七、八回,只到孩子七岁上了小学父亲对回到了老家的院落里。这时小弟的孩子也出世了,父亲和母亲又开始给小弟带孩子。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他其实是我们中国所有父亲的一个缩影,他的一生就是奉献和爱,而且他将擎着这一面爱的旗帜走完他最为普通的一生,也终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 本帖最后由 焚心 于 2009-4-17 18:1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