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日记三则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4月24日 晴

       早晨

      四月的早晨是静谧的,她的美总是藏在幽深和明亮之中。刚洗的衣服挂在窗外,散发着清香。米色纱帘外,是影影绰绰绿,春意渐深,如水般平静。光从后窗射进,照在电饭煲和白色的橱柜上,并不热烈,一些瓶瓶罐罐依旧慵懒地躲在暗影里。烧了水,拖了地,浇了花,洗了脸,刷了牙,过了早,生活亦如清水流过。干这些时,会听上一段红楼,听着听着就能听到自己忽略的细节。

      飘窗是粉红的,散满玫瑰色的花瓣,虽已干枯,并没舍得收掉。它们蜷成团, 越发浓艳。玫瑰也是香的,留着不管是闻还是听都好!原来的家后面有水,有鹭鸶,有一条小路。小路上弥漫着碎碎的金黄,每年秋天都会剪上一捧插瓶。有一天看一贴说植物也是有神经的,便忽感罪过。

      今天需要写个小结, 需要做运动、跳舞、散步,又想看几页书,而时间总是那么短。


4月25日雨

      路边

      下雨了。躺在床上,便能听到车轮卷起泥水的滞带声。

      感冒愈重,渐成咳嗽,估计又要折腾数日。知道吃中药很慢,但还是想摆脱对西药的依赖。

      住在路边,睡梦中难免嘈杂相闻。凌晨四五点钟的扫夜声,小情侣夜深人静,路边的拌嘴吵架声,以及男人打女人,女人凄厉的呼叫声。这个世界很乱,有些人很疯狂。不用起床,世间百态已尽收眼底。刚搬来时,不习惯,经常两个卧室来回倒。原来的家极静,幽如世外,临水之室,如古井深潭,常有鱼游蛙鸣。若下雨,便呈另重境界,水落水中,生成花朵,有水滴轻落之美。或缠于枕畔,滴滴答答,打在爬山虎茂密的叶子,屋檐垂下的大片多肉植物上,总是好听之极。

      现今已习惯这样的市声,亦觉安静,并不烦。窗台上的玫瑰每天都在凋谢,红影一闪,无声滑下,只是一个镜头,便有旷世之美。日子总是轻袅袅的,闪着白软软的光,这就是春天。也许是病了,也许是雨声,室内多了“红叶晚萧萧“”的况味。许浑的诗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我喜欢。他生于晚唐,已是落叶之秋,文字多山水,故“湿”意纵横。尽管有人讥他过繁,但“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这样的句子,还是很动人的。我一生简淡亦浓丽,许多事都可接受。

      性灵派的公安三袁也好,邮箱里有篇朋友的讲稿,提到小修的日记《游居杮录》。“杮”字妙,木头削下的碎片之意。非主干、精华或成品,但谦的好。思想刮落的碎片,随风飘散,离开了母体,有了自己的翅膀,但不失主木的清香和纹理。人生何其不是聚杮,一点一滴,形成自己的流动的思想、脉络图案和审美。

      微圈里有两个大明星,国际型的,让我很不堪。年轻时,多少有点喜欢,现在实厌!除了鸡汤就是美照,没别的,毫无心肝,并屡在对话框打扰,发些垃圾。小学生都比其可爱,至少萌至少有点真味,过两天一并删除。

      喜欢过徐静蕾,从《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始。觉其干净,一脸灿烂,即便饰演风尘中人,亦可人,晃动的水面下总有些许真意。

      江一燕是个很懂爱的人,知道如何提高自身重量和质量,有通达畅意之美。抛开九年义务支教,总是能用最自然原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本真,深味人生要义。那样的笑容,亦可涤肠,便不会怀疑,于热闹的春天,人们忙于涂脂抹粉时,她的内心已呈金色,并开阔!

      昨晚花很久的时间看了袁立的视频,从她说话的语气,便知是个倔强之人,和江一燕属两种类型。但真的很感动。她在做,在思考,而不是急于走红毯、上封面、聚人气。她是个基督徒,不是边缘人,不是盲从者,不是左的不得了的拒绝者。她有大爱,有宗教信仰,知道每个个体生命都是平等和需要尊重的。几千米下的暗道里需要尊严,她在为一些弱者发声,故敬爱!我不怀疑她作秀,若是作,希望多一点人来做。

      还有很多话讲,今天就到这里。去年的兰已不在,花盆都不见了,不知去了哪里。生活如此潦草,自己不禁莞尔。


4月26日阴

      说红

      昨天看鲁迅评《海上花》系列,有这样一句:“见当前之媚如西子,即可知背后之泼于夜叉,见今日之密于糟糠,即可卜他年之毒于蛇蝎。”

      可见人性如断崖,一跃便是千丈。先生直视之人,犀利妥帖,总能掐中要害。言辞亦好,所以那些诟病先生的人一定要三思,不可莽撞,用某段历史概其一生,不可取,实狭隘;也不可用自己一豆之光,拘其思想。判断和武断乃一步之遥,有时往往是浅薄和孤陋的代名词。

      张爱玲亦是个别有肺肠的人,她切入红学纯属另重境界。她的《红楼梦魇》,即《张看红楼》 一直是我喜欢的,在所有评本中最爱。感性、理性拿捏的很好,不枝蔓,不想当然,极细腻冷静,不同的版本稔熟于心,试图找出作者的脉络意图。语气上,一个字都不曾放过,且一再推翻自己。她不随便予人褒贬,每个人物都有其合理性,只说文本,不带任何主观意调。十年不短,她写了这本小册子,但幕后时光,却极耗力。于她的死,是不舍,她还有很多话没说,我们也来不及听到,这是最遗憾损失处。也没第二个人,有其背景、心性、见识及老道,并用之红楼。

      买这本书是十年前,不是为自己,是为儿子。那时他的课本涉及到部分章节。少时,他只在连环画上看过红楼,并不喜欢,认为无非吃喝拉撒睡,远不及那些刀枪剑戟入心。事实证明直观刺激远不及细水长流之美,中学学到后,吃饭时,我会说上两嘴,他很入迷。便拉着我到城里的一家书店,一口气买了很多与红有关的书籍,其中包括刘心武、周汝昌的。

      昨日翻开,在二详里,张爱玲提到了早本第八回的回前诗: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斝”字旁,有我的注:酒器,圆口,三足。张爱玲接着又提到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给宝钗用的杯子是“瓠爮斝”,宝玉是自己前番日常吃茶的“绿玉斗”。张爱玲怀疑“斗”字是“斝”字的简写。否则“斗”仿佛是形容它的大。妙玉日常不会用特大的杯子。我在旁边竟批道:“错!形状,此指古代一种酒器。”可见那时我便不揉沙子,即便现在依旧认为“斗”只是言形状,而非大小,方口酒具而已。一笑!

      那套黑色上下卷的脂评本只55元,缎面,盒装,非常精美。原价470元,朋友帮我买的,天津古籍出版社,非常划得来。

      要买菜了,路面已干,就到这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