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远离家乡的大学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远离家乡的大学
石广田

       女儿开始报高考志愿,在厚厚一大本大学名录中,我竟给不了她什么好建议。回想26年前自己报志愿,远没有这么艰难——我的想法只有一条:远离家乡。
       那一年我19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娃。除了县城,我没有去过任何一座大城市,电视上展现的城市生活,让我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于是在填写志愿时,5批15个志愿栏里,我写了13个外省学校、2个本省省会的学校。那时,填报志愿前高考分数并不公布,都是预估分数,我自己预估525分,超过了市教育局根据往年情况预测的本科分数线。班主任李书庆看完我的志愿,语调凝重地告诫我:你这个分数,应该可以上本科,只是可能上不了好本科。你报这么多热门学校、专业,恐怕连大专都会落空。你再想想吧,保守一点儿好,能上本科就不要上大专,更不能上中专。要不多吃亏啊!
       李老师说得有道理,因为本科录取率非常低,在他心目中只有上了本科才是真正上了大学——不管那所大学是否著名,对于农村娃都是非常大的荣耀。可我的想法那么强烈,根本听不进去。我与要好的同学王章勇商量,他说:你原来就没有考过这么高的分数,要是估错了咋办?你再想想吧。我终于犹豫起来,在志愿栏“是否同意调剂”后面,全部写上了“同意”。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其他同学的耳朵里,他们的说法却让我大吃一惊:学校会按照本科生录取数量给班主任发奖金,所以班主任才会一个劲儿地给考过本科线的同学做工作,鼓励报有把握但不热门的本科专业。吃惊过后,回想李老师对我平时的照顾与关心,我还是选择了相信李老师。
       高考分数终于公布,我考了522分,超过本科线3分。我去了李老师家里,是真心感谢他。李老师笑着对我说,你的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你这是超水平发挥,考得不错,上本科应该没问题。听完李老师的话,我却难过起来,因为我很可能会被省会城市的一所大学录取,那样就去不了更远的城市了。回家后我把分数和可能被录取的情况都告诉了父亲,谁知他刚刚露出笑意的脸竟然阴沉下来:“你这孩子,考不好不高兴,考好了还不高兴,你到底想干啥?”我到底想干啥,他怎么会知道呢?他的儿子能够考上本科,对于他来说,在村子里就是最大的荣耀。
       到县教育局领取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发放通知书的老师使劲儿夸奖了我一顿:农业大学,咱省的名校啊!本科,了不起,了不起……听完这番话,接过通知书,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在棉花地里找到正在干活的父亲和母亲,我把通知书递给父亲,他举到眼前看了看说:“农学院,与工学院挨着,我路过过那里,这学校真不赖!”我的天啊,我努力了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似乎被命运开了个玩笑——农业大学和家里蹲大学,不过是种地人开玩笑的名词而已。我心里不痛快,可父亲却很满意。他忙着去县城给我办理转户口、转粮食关系,只等开学送我去省城。
       去报到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本该高兴的事情变成了一种莫名的矛盾与委屈,我想选择放弃这所大学继续复读,却没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大学毕业后我就可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像父母那样辛苦地在土里刨食。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和父亲没有说几句话,我仿佛是被公差押解的犯人,走向并不被看好的远方。这是我对未来的不满足,还是两代人的隔阂呢?
       时光一晃人就到了中年,年轻时向往而没有达到的远方,我也一一到达,才觉得当初想凭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实现人生理想是多么激进——理想的实现,其实是得一辈子不停地努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