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教堂与墓地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宏发了一条朋友圈,St. Anderw’s church, Sonning

St. Anderw是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但是church我认识,教堂。从照片看,确实是教堂,而且是很古老的教堂,英伦三岛古堡多、古教堂多、古庄园多,人也守旧。照片上的教堂不大,教堂外的草皮平平整整,零零散散分布着墓碑——没错,是墓碑,有一块墓碑已经断裂。

这有些让我们感到奇怪,我们总觉得教堂是庄严的、神圣的、形而上的,在本地,随着城市建设,这些年也有了两个大点的教堂,但那是开发商建的,目的也不是作为宗教场所,而是作为夜总会,毫无疑问,那是教堂外形的娱乐场所。

教堂怎么能作为墓地呢?教堂应该是宏大的,是旅游目的地啊!其实,仔细翻看历史,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堂确实就是与墓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堂既管生又管死,孩子生下来送到教堂做洗礼,那是生,人去世,在教堂墓地寻一小块地皮,那是死。

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里可怜的老妇带着孙女,坐了漫长的火车来到一个荒芜的小镇,在正午时分敲响神父家的门,她找神父干嘛?神父有墓地的钥匙,老妇的儿子因为偷窃被店主开枪打死了,老妇就是想看看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为什么不走正道,非得去偷窃呢?小说里只有一句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老马真是个狠人,叙述细腻不厌其烦,初看像一个生活片段,没有情节,原委一带而过,但是那种悲伤只有老妇知道,所以,小镇上的人围观她,鄙视她,她却昂着头走出了神父家,这可能就是拉美大地的某种真实吧——充满了失业、艺术、阳光、贫穷和各种凶杀。

教堂管理着墓地。过去欧洲人死了以后,埋在两个地方,教堂,或者自家——听起来很恐怖,但是确实就是如此。记得十几年前,我喜欢收集一些图片和音乐,其中一张,色调深沉,一个妙龄女子坐在矮墙上,双眸出神,凝视远方,若有所思。我特别喜欢那张图的格调,就放到博客里作为背景,那时我还特喜欢藤田惠美的一首歌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总是无端地觉得歌与那张图很搭,后来看多了,才慢慢看出些端倪来——图片上的女子坐在墓园里,背景是黄昏的教堂,而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表达的也不是悲伤,我怎么就听出一些悲伤来了呢?看来,任何艺术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想法并不一致,也做不到一致,只要能有人喜欢,就足够了。

基督教把墓地放在教堂附近,其他宗教呢?情况也差不多,我看过一个纪录片,中东一个国家,大清真寺外就是片面积很大的墓地,密密麻麻,还挺贵,只有城里的富人才能埋在那里。当然,多数宗教场所不设老百姓墓地,即使有少量墓穴,也只留给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的。少林寺的塔林,就是得道高僧的葬身之地。

把逝去的亲人埋在家族墓地里,想想怪瘆人的,但是,在几十年前,是寻常景象。那时候,没有公共墓地和墓园,村人死了,就埋在农田里,河沟边,村人去农田耕耘或者锄草,一抬头就看见长满青草的坟头,那里埋在先人,心里一点不恐慌,可能还有一点亲切感——先人在注视他。在过去,活着的人与逝去的人混居,内心既有害怕也习以为常,每年清明,给坟头添土,是必做的事,因为那时候是土坟,风水雨打,总要矮下去的。

农村的人有地,先人的坟就埋在庄稼地或者杂树林子里,小镇上的人,有些是既没地也没钱,于是就把棺材埋在废地上。我记得十几年前,化肥厂的后面就是运河大堤,从大堤上走,可以看见堤下滔滔河水边,有一小片狭窄的林子,五六座土坟散布在林子里,那景象有些骇人,河水上涨怎么办?树没在水里,水退了,树还生机勃勃,土坟咋办?我完全想象不出来。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由民政管起来了,火化后送公墓区。公墓这东西,也是从欧洲传来的,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埋葬了两万六千人,居然就成了风景名胜地,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原因不外乎那里的墓碑和雕塑艺术气息浓厚,俄罗斯人爱艺术,列宁格勒被包围,饿殍遍野,还正常举行音乐会,莫斯科的墓地里的雕塑当然要有艺术感,这是一个民族的天性使然。公墓里的多数死者是俄罗斯历史上的大小名人,游客来是就是为了追思怀远。沙俄时期著名剧作家果戈里埋在这里,有个果戈里的铁粉,大约是对偶像太崇拜了,竟然夜里来掘坟偷走了他的头颅。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也埋在这里,普京总统也在附近为自己预留了一个墓穴。苏联解体头几年的休克疗法,造成了经济大倒退,老百姓生活困苦,以至于人均寿命也减少了,俄罗斯的一些老百姓对这位死去的总统怀恨在心,时不时向墓碑上扔菜皮和鸡蛋,普京总统很为难,禁止吧?这是某种民意的宣泄;默许吧?叶利钦对他有提携之恩。最后,普京下令将原来的墓碑移走,换成俄罗斯国旗雕塑,这样一来,果然没人敢扔菜皮和鸡蛋了。


中国的墓地并不便宜,折算为单价,远远超过商品房,好在死人的容身之地只需一尺见方,所以总价还能勉强接受,可即便如此,在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活不起,死不起”的现象。据说魔都上海的商品房特别贵,那个常做电视剧背景的美轮美奂的浦江两岸,有一处滨江世茂花园,每套房子的售价动辄在几千万以上,汤臣一品的单套甚至过亿。活得昂贵,死了也不便宜。江苏的启东靠黄海,与上海不太远,所以很多上海人去启东买商品房,他们买了房子也不去住,设灵堂,摆放骨灰盒,阴气森森。后来当地人闹到物业那里,物业推诿说,活人管不了阴间的事。

本地的市民广场,每到五一或者国庆,都要举办房产会,因为本地是小县城,经济欠发达,是人口外流地区,所以开发商需要经常搞一搞促销,每到房产会期间,广场上搭起许多白色的棚子,散发广告,还有汽车经销商来凑热闹,各种新款汽车摆出来,竞相斗艳,也有一些零食摊子,和各种儿童游乐设施,电喇叭哇哇哇哇地叫,那场景很热闹,衣食住行都齐了,人的所有的欲望一网打尽,每次我走过那里,总觉得阳光美好,空气美好,有钱才是真正好,冷不丁却看见,一辆公墓的车像蟊贼似地,缩头缩脑地躲在百十米外的小树林子边,车身上还有彩绘广告——某某公墓,价格便宜,风水好,购买有优惠。我见此情景,忍俊不禁,打广告打到房产会边上来了,真会凑热闹,忽而,又觉得那辆车就是个张牙舞爪的猛兽,耐着性子匍匐着在草地里,窥视着广场上兴高采烈的人群,等着一个猎杀的机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