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祭祖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清明节当天,我和父亲回老屋祭祖。每年除夕当天会去一次,再就是清明节去一次。若无其他事,一年便是去两次了,每次去父亲都会备好香火、纸钱以及鞭炮。

父亲将车停在村口满是杂草的打谷场上,我们准备步行去前山的四曾祖父处,刚好碰见隔壁的六伯(其实我应当喊他六哥,只是他年纪稍大,父辈们觉着喊哥不妥)。六伯很是热情,停下车在路边与父亲拉话,他告诉父亲他要去村部,一会儿便回,让父亲待会儿去喝茶。见我们打开的车门,临走前说车可以开到前山去,路已经修好了。

六伯走后,我正要上车,父亲忽然告诉我,忘记买纸钱了,让我在这里等他一会儿。父亲走后,我与打谷场旁那家的阿嬷搭上话,絮絮叨叨的你问我答,纯为打发时间。才不到一刻钟,父亲便回了,我匆匆结束与阿嬷的搭话,坐着父亲的车上山。

流程似乎一直都是一样。在坟堆上,隔着一定的距离放上一些纸钱,用石块或者土块压着,实在找不着石块或者土块便用手压一压。我不是很明白如此做的原因,从前跟着祖父来,祖父亦是如此做的。我没问过他们,或许父亲也是看着祖父这样做过来的,而祖父也是看着躺在此处的曾祖父这样做过来的。

这是第一步,完成这一步后,开始在坟头的空处点燃纸钱,慢慢的添加,添加的间隙里会说上一些话,诸如家里一切都好,求先祖保佑家小等等。在烧纸钱的期间会借助树枝或者其他什么来拨动纸钱,加速纸钱的燃烧,我以前见过祖父和祖母用手拨弄。待纸钱燃烧得差不多尽时,我会上前去跪拜,双手作揖,拜三次。小时候不知晓,站在一旁木讷旁观,烧纸钱的祖父亦或祖母会提醒。会喊道,“海,来给祖人磕头,让他们保佑你”,同时也会对着燃烧的火堆说,“这是海,你要保佑他,保佑他读书聪明事事顺利”。到这里,祭祀便只剩下最后一道,燃放鞭炮和爆竹。曾祖父的坟茔旁曾有一颗松树,躯干弯曲,枝丫与松针却形似华盖。幼时,磕完头我常抢着去拆开鞭炮的包装,将鞭炮缠绕在这棵树上。后来,挂在它身上的鞭炮越来越长,越来越长,这棵树见证了这个家庭从烂包一般走向逐渐富足。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棵树被人偷偷伐了,只留下了碗口大的墩。

祖父辞世后,埋在后山的东北面上的地里,上边是条大路,下边是一野塘,塘那边再远些是条河。在曾祖父那边祭祀完毕后,便会来祖父这里,祖父睡在他曾经劳作了大半辈子的地里。这片地里,他种过棉花,种过花生,种过洋芋,也种过迟迟不肯结瓜而被他挥锄头挖掉的西瓜。父亲到了这里往往会多出一些话语,偶尔也能听到他在烧纸钱时喊出的一两声“爸爸”。老一辈人的感情,总是充满压抑和情绪的,虽然沉闷却有声响。

其实我不太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在幼年时,跟随祖父祭祀他的父亲,并听着祖父为他外出务工的我的父母祈求先人庇佑;在成年时,跟随父亲祭祀他的父亲,和他父亲的父亲。我的角色始终是一个旁观者。而祖父去世后,我才在这样的无意义行为中逐渐得到一些有关祭祀的意义。

我时常怀疑,香火炮竹以及纸钱,是人编造出来的谎言,是想以这些物品完成或弥补什么。这一点在我的怀疑中得到过验证。祖父刚去世那几年,他的一些子女前来向祖母诉苦,说常常梦到祖父,祖父去给她捣乱、去吓她。而有着这样情况的我的伯父姑母,他们均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祖母说的亏欠祖父的人。在他们频频梦见祖父时,我曾好奇,问过祖母为何我这么久了没有梦到过祖父。祖母说,梦见祖父的人,都是亏欠他的人。这话虽有失公允,却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墨菲定律,他们自我认知的亏欠心理已经被自己不断放大了。于是在完成倾诉后,他们往往会购买大量的纸钱,去路边或者无人的地方完成一种特殊的仪式:在地上画上一个圈,在圈中燃烧纸钱,并在燃烧纸钱其间或呵斥祖父或祈求祖父。

其实,一个人的消亡是必然的,是遵循着自然发展的规律。而我们往往对此会衍生出复杂的情感。祭祀是精神世界的继承和填充行为,它的意义是完整我们对逝者的怀念,并不能帮我们抹除对逝者生前的亏欠行为和弥补对逝者缺憾。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与其变着法子寻求心里安慰,不如在坟头前燃烧纸钱时少一些祈求,多注意注意枯枝枯叶,断绝山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