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闲赋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出门去商场,遇商场门口一做蚕丝被的临时店面,看见不由心动。一直想买一床正宗的蚕丝被,一直未能如愿。问价回价后,说等二三十分钟即可拿货。

       今无事,有闲心可以体验。心悦。一位男子看见也来问价,闲拉闲扯中,被商家拉进来当帮夫。商家说师傅刚出去,可以自己动手做,不很费事。

       蚕丝在拉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力气拉扯开,男子看见我的力弱,一直帮着做。一层层的拉,一层层的铺开,韧性的蚕丝看似一点点就可拉成蓬松的一大床,似乎比棉更白、更柔、更轻更缠绵;如擀面师傅手中魔幻的面团,取之不尽,越拉越多,越拉越长;更像一朵白云堆在面前,任你拉来扯去,发挥无限想象,把它幻成你想要的模样。

       看他细致地做事,并不像其他性急的男子,慌头慌脑,把时间当着剑,一副时刻准备拼杀沙场的模样。阳光暖暖地照下来,搭的凉棚里却荫浸寒凉,我站在背临太阳的一面,阳光的手暖暖地拂过背,炉火般的暖意直抵胸臆。

       这其间他给他的女人电话,说也准备要一床。女人来了,说由你吧,又说要两床吧,各自的父母各一床。走了的女人留下他,继续帮我完成我需要的作品。真的这就像一幅作品,需要三个人的合力帮衬,才能完成从块状的丝缕到被的成品过程。

       这一个上午的三十分钟,时光穿过桑蚕丝的缝隙,由零散块状的桑蚕丝最后变成一床蓬松柔软的蚕丝被。时光仅贡献了三十分钟,而三双手共同参与完成了一床被子的制作过程。

       那个商家,一个三十左右的大男孩。那个帮夫,一个闲散而略带儒雅之气的五十左右的男子。

      他们与我在短暂的三十分钟里,共同完成了一幅我喜爱的作品。那个儒雅男子,没有额外回报,只伸出一双帮扶的手,在冬阳的光照里,被时光定格。

       我是欣赏有儒雅之气的男子的。说到儒雅,初见胡兰成的照片,可谓一惊。除了儒雅二字,无字可书。一头银发,一幅眼镜,满脸的书卷气。即便老迈,其魅力也无可抵挡。

       在今夏呼伦贝尔之行的行程中,团里的一位男子也极富儒雅之气。他们是来自长沙的一对夫妻,男的说话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总是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仿佛时间在他那里停滞了半拍,而那半拍的时间是气定神闲的,是由满腹的学识渗透出来的。这是一种知识与文化的积淀,反衬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独特的标识。这个由满腹经纶提升出来的儒雅,是摒弃了粗俗与低下而形成的高贵,精神的高贵。这种文化的积淀与初识,可以让我们放缓行走的脚步,停下来,看一看大自然,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儒雅,这样的慢半拍。

       我欣赏这样的慢半拍,犹如欣赏一幅秋天的景致:一个儒雅之人蹲在金黄秋天的背景里的沉思。

写于16年12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