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购书记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一)

      前一阵子在网上搜到了一本自己很感兴趣的书,是美国藏书家爱德华•纽顿所著的《藏书之爱》,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此前曾买过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这位作者的《聚书的乐趣》,也是一本挺有意思的小书。

      我赶紧去网上的书店查找,发现这本书的售价已经飙升至三位数了。犹豫了两天,无奈心痒难耐,还是花了一百多元买下了一本。我对书的品相一直比较讲究,所以买下的这本书是标明了九五品才下单的。

      书不久就收到了,一本六百多页的大部头。捧在手里一翻开,心里就咯噔一下,精神立马紧张起来,书的装订很差,颇有散架之虞,一片阴影顿时蒙上了心头。

      虽心中有些不悦,我还是继续小心地翻看着。原来这本《藏书之爱》把那本《聚书的乐趣》全文都收录了,译者陈建铭指责三联版的《聚书的乐趣》的翻译错讹甚多,颇有误导读者之嫌,让我油然产生了一种幸好买了这本书的感觉。我发现这本书译者的注释非常丰富,让读者对书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有很详尽的了解,也很吸引人。我读着读着,越读心情越愉悦,刚开始的不快一扫而光,甚至觉得像这样小心翼翼地捧着本书阅读也相当有情趣,我没有向书商退货的想法,因为我已经爱上了这本书。


                                                      (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长沙的黄泥街是全国有名的图书市场,书商云集,街道虽狭窄简陋却人流如织。这里也是一个鱼龙混杂之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图书,甚至还可买到一些只能在地下流通的读物。

      一次,我在一家摊子已摆到马路边堆满了情色书刊的书铺上,看到一本封面上印有一位妙龄女郎画像的花花绿绿的图书,并摆在醒目的位置上,似乎把这本书作为了情色读物的重点隆重地推荐。我不由多看了几眼,竟发现这本书就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我读过一些书评,知道这是本文学名著,而且是本相当高级的严肃小说,店主把这样一本其实品位很高的书籍纯粹当情色读物兜售颇让人觉得好笑。

      我拿起这本书翻看了起来,起先这本装扮得很有些情色味的小说让我心里颇怀疑书的质量。不过看了几页后觉得翻译得不错,于是就买了下来,价钱也很便宜。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译者黄建人颇能传达出原作那种神韵,使我很好地体会到了纳博科夫那精妙的语言艺术和反讽手法,这使我意识到有时买书也不能完全以貌取人。


                                                         (三)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一本台湾作家施叔青写的《西方人看中国戏剧》,很感兴趣,于是下单买了一本。

      几天后收到了这本书,书有点旧,明显的是二手书,这倒不奇怪,因为这书已绝版多年了,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88年出版的,不过售价也并不贵。

      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阅读序言时就深深吸引了我。其中谈到作者负笈美国学习戏剧专业时,曾在纽约的一台电视节目里看到了一段京剧表演节目,是传统京剧《秋江》的一小段,演员那写意式和象征性的动作表演配合着音乐深深打动和震撼了作者,她感叹道:“原来中国戏剧高妙到这种地步,我不禁为自己的浅识羞红了脸,同时想到我这一辈的年青人,只顾一味的往外冲,盲目的崇拜,对自己的文化忽略漠视,更可能是故意的鄙弃。这是多么不可原谅的一件事。”因此她“决定回来研究京剧。”这让我心有戚戚焉,我不由想起很多年前看传统京剧《小宴》,那个饰演吕布的小生虽用小嗓在唱,但他高亢的声音和气势,把吕布的刚愎自负和万丈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当时就想,京剧的表现能力原来那么厉害啊!这也使我渐渐地喜欢上了京剧。

      这本书虽然有些陈旧了,可能经过不少人翻阅,但一想到也许有同样热爱京剧艺术的人也经眼过这本书,心里就感到高兴和宽慰。


                                                         (四)

      伊丽莎白•魏莉莎是英语京剧开创者,戏剧学家。喜爱中国文化艺术,致力国际文化交流。1979年至1981年在南京大学留学,专攻京剧艺术,并拜梅派名旦沈小梅为师。1980年,在南京演出《贵妃醉酒》,因扮相俊美、唱腔圆润,被人称为洋贵妃。她所著的《听戏——京剧的声音天地》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京剧艺术的佳作,尤其对京剧唱腔作了很好的梳理,让人颇感意外和惊奇的作者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

     我很喜欢这本书,曾购置了两本,不过后来把其中一本送给了一位同样喜欢京剧的朋友。过后又觉得心里不踏实,索性又在网上订购了一本。收到书打开一看,意外地发现这竟是作者的亲笔签赠本。

      平素我对所谓的签赠或签名本并无特别的嗜好,不过得到这本签赠本仍让我喜出望外。我可以从作者的中文笔迹来窥探她在中文上的造诣,甚至推测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我觉得这对一位著书论述中国京剧的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当看到作者那熟练的中文笔迹后,我对自己也拥有这本作者的签赠本由衷地感到快乐。

      我读书不爱做笔记,但觉得什么都不干心里又不踏实,而且阅读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所以就是看小说也喜欢把那些个人觉得重要又精彩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做个标记,这样也方便查阅和重读。

      最初是用钢笔划,墨水浸漫开来常弄得书页看上去惨不忍睹,对书本也是一种损坏。后来改成用红铅笔划,这样虽醒目漂亮,但在有些纸张上又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所以现在全改用2B型的铅笔划了。

      当然,在书上划线对书本无论如何也是有些影响的,所以我渐渐对一些特别重要又经常翻阅的书籍干脆买两本,一本看一本留着备用。这个爱好渐渐也扩展到一些辞典和工具书,以前对一些大部头的辞典颇有种敬畏感,不大敢在上面划线,生怕弄脏弄坏了。而现在有了两本同样的辞典,也就能毫无顾忌地在其中一本辞典上划起线来,并且心中还升起一种与之彻底地混个脸熟的豪情。

      大学扩招后,如今的大学生可谓多如牛毛。不过发现他们毕业后阅读的欲望普遍不强,除了了专业书和所谓的励志书外,对其它的书籍往往兴趣缺缺。当然,在大学当老师的另当别论,他们的阅读是做学问的要求还是兴趣使然很不容易弄清楚。不过世上有一类人却让我刮目相看,他们因各种原因没上过大学,却极爱阅读,涉猎很广且不乏深度,初次接触时还经常误以为是某大学的教授。他们买起书来也令人吃惊,藏书往往比一般的大学教授都丰富。更令人瞩目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学问家的灵气,意气豁如,见解高迈。这可能就是人们常称之为“读书种子”的那类人,这样的人我在现实中和网上颇遇到过几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