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古玩城:赝品焦虑症患者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古玩城:赝品焦虑症患者
                                                       文/张艳庭

     不是所有的商业场所都可以称为城,即使这样的商场巨大得像一个迷宫。但我所见的几乎所有集中售卖古玩的场所都被称为城,即使这个所谓的城只是由简易板房搭建。它们之所以能够拥有这种称谓,也许是因为古玩往往价格较高,有的甚至一个都能价值连城。也许这正是“古玩”和“城”始终不离不弃的价值背景;而它们的连缀更构成了一种价值暗示。
     当一夜暴富的合法渠道越来越少,古玩收藏像一个神话一样出现在众人视野中。二三十年间,古玩的增值幅度超过房地产,利润甚至超过毒品,也不会像股市一样暴跌,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在一个个财富神话的鞭策下,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古玩行业,制造了古玩藏品的飞速升值,更制造出了一些天价藏品。数年前几百元买下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物件,竟然能价值百万甚至千万,这样的故事不断涌现,并被人传诵,一个个财富神话不断被古玩行业谛造成功。
     这种财富神话的谛造往往有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其中尤以电视媒体最甚。因为古玩所具有的文化和商业双重价值,成为电视媒体的重要节目资源。在第一个鉴宝节目成功吸引人们眼球之后,鉴宝类节目迅速火遍了荧屏。正是它们见证,也进一步助推了全民收藏热潮。这些节目收视率的攀升,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古器物的文化内涵,更是因为它们的价格神话。在这类节目的编排中,有着独特的叙事学:古玩字画的价格往往被设置为节目的悬念,价格的揭晓成为节目的高潮,整个节目的叙事要点都集中在藏品的市场价值上。每一期的节目中,可能会有不值钱的赝品,但绝对不会只有不怎么值钱的真品,即使它们一样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但这样的价值往往属于专业研究人员,大众真正关心的是它们的价格。所以每一期这样的节目里,都一定会有价格超越普通人工资许多倍的重器出现,给普通大众以强烈刺激。当看到一件小玩意的价格比自己一生所能挣到工资都多的时候,人们的神经会被重重撞击。经过这样的撞击后,人们往往会有两种最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彻底远离这个行当,不再看这样的节目;另一种是成为这个行当的爱好者,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前一种情况,无疑会造成鉴宝类节目观众的流失。但节目组自是有办法挽回一部分观众。那就是在节目中加入这样的桥段:一个人以几百甚至几十元就买到了价值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器物。这在收藏界叫作捡漏。这样的故事往往最能够击中人性的弱点,最大程度地挽回了那些试图离去的眼睛。鉴宝类节目对电视荧屏的长期霸占,证明了这种财富叙事学的成功。
      古玩市场也正是在这种追逐财富神话的全民收藏热中,一座座拔地而起。 即使只是一些简易房屋,即使只是最简陋的建筑,一旦被冠以古玩城的称谓,这样一个商场便轻易能将商铺租出。因为全民收藏热的兴起,直接造就了大量的古玩商人,也催生出了更多的古玩商品。其中一些古玩是随着近些年城市、乡村、公路等大规模建设而出土,另一些则是现代人为制造。顾客、商品、售卖者三位一体的潮涌促进了古玩行业的大发展。有些大城市往往拥有不止一座古玩城;在一些新兴的城市里,古玩城也被市场催生。崭新的古玩城建起之后,古玩商品便从全国各地涌入,琳琅满目。但因为古玩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像现代工业产品一样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如果一个商品可以分为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的话,古玩的生产环节是无法在现代完成的。如果能够在现代完成,那它就不能称为古玩,而只能称为工艺品,如果当作古玩来卖,就成为赝品。由于生产环节的时间魔咒,使古玩无法像其他商品一样,根据市场需求来扩大再生产。市场对古玩真品的大量需求,就只能由工艺品或者赝品来填补这个缺口。与其他商品对现代性的追求不同,现代性恰恰构成了古玩这种商品的原罪。现代生产工艺即使能够缩短器物的生产时间,扩大产量,甚至做得更加精美,也都会被古玩行业所审判。
      事实上,这不光是一种时间审判、真伪审判,更是一种价格审判。古玩的价格不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稀缺性。有时古玩价格甚至与工艺价值无关,纯粹由其稀缺性来决定。它们与工业大生产恰恰构成了相反的逻辑。后者靠压低单价,以量大的优势来获取利润,前者却依靠削减数量而抬高单价,从而获得高额利润。我曾经在一个电影里看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古玩商人手里有五块相同的商周玉佩,因为数量太多,这种玉佩卖不了太贵,无法达到商人的期望值。于是这位古玩商人就用一种特殊的手段,来抬高这种玉佩的价值:他将其它四块玉佩摔碎,于是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一块这样的玉佩,由此,这块玉佩价格飙升,超过了原来五块玉佩价格的总和。
      这个故事曾让我强烈的震惊,不仅震惊于这种价格模式,更震惊于商业利益对文化的摧毁。那些商周时期的玉佩,不仅仅有商品属性,更拥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恰恰是它们的商品属性摧毁了它们的文化价值。这就像是一个关于古玩业的现代寓言。古玩市场的商业性摧毁了古玩的文化价值,甚至中国古典文化的价值。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古玩市场的蓬勃兴盛,另一方面,却是传统文化的衰落。也许有的人会对某些古器物最不为人知的细节了如指掌,但却会对这些古器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一无所知,更不要提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
     这个古玩商人,虽然不能代表所有古玩商,但颇具典型性。我所接触的古玩商人,有的是文化人,但还有更多是纯粹的商人,有的带有投机倒把的性质。他们不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而是善于营造神秘,讲述故事,制造传奇,然后将一件赝品当成真品卖,将次品当成优品卖。这种售卖方式产生的利润大大超过了古玩行业本身的利润神话,成为另一种大鱼吃小鱼。因为鉴定不易等原因,古玩行业成为最容易混水摸鱼的行业之一。虽然有监管不严等因素,但也可以说,正是大量素质参差不齐、满脑子想着发财的业余买家,造就了数量众多的这样的古玩商人。高额的利润诱惑,让他们从商人成为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这样的文玩从业者大量存在,不仅不会促进传统经典文化的发展,反而对传统道德体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过分逐利的古玩行业,让社会整体文化价值也受到伤害。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文章中说:“一方面是文物价格的惊天哄抬,另一方面是总体文化价值的崩盘,这种对比形成了尖锐的讽喻。”
     古玩城与其它商品交易场所不同之处,还在于这里并不是许多古玩最终完成交易的场所。有许多交易会在更加私 密的场所进行,比如古玩商人的家中。许多有待出售的古玩并不摆在店铺中,而是放在家里。在古玩商人的口中,它们因为比较尊贵,所以轻易不示人;有的则是古玩商人的私人收藏。而古玩的特殊性就在于收藏品向商品的转换可随时完成,而这样的古玩售价往往要比店铺中所摆的高很多倍。家并不是常规意义上售卖商品的场所,但在这种交易中,家的含义被奇妙地转换,成为某种特定商品最尊贵的殿堂。而古玩城此时就成为了一个古玩交易的接头地点或中转站。但这并不表明家中所售卖古玩价值真得就高,也有许多假货;还有一些则是来路不明或不正当的古器物。这类古器物的买卖因为触犯相关法律,无法正常交易,只有在家这个私密性的环境中完成。但一些私下交易的文物几经转手,就又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古玩城中。因此,某些时候,古玩城就像是地下文物交易的一个障眼法,文物黑市的洗白机构。
      古玩市场中还有一个经典场景让我难忘。我所在城市的古玩市场赌石店铺开张,立马成为了人气最高的商铺之一。店家商铺中堆满了翡翠的原石,顾客买下原石之后,店主对原石进行切割,如果石头里有成色较好的翡翠,顾客则会赚钱,甚至会赚高于原石价格数十数百倍的钱,这有点像古玩市场中的捡大漏;但如果里面翠玉成色不好,甚至没有,购买者则会赔钱,甚至彻底赔光。一般情况下,经验再丰富的购买者也无法凭肉眼断定石皮下是否会有成色较好的翠玉。所以很多时候这种购买就是碰运气。这正是赌石业中“赌”字的来历。赌石店铺在古玩市场的兴盛并非偶然,因为古玩购买者很多都有赌徒心理。对于并不专业的人士而言,鉴定古玩的真假,并不比透过石皮看见石头内部蕴藏更容易。正是这种赌徒的普遍存在,赌石才会兴盛繁荣,而赌石店铺正是对于古玩市场的一个隐喻。正如朱大可所言:“古器物市场正在转型为超级卡西诺,成为资本赌徒冒险的乐园。”
虽然几乎每个古玩城里都不可避免地有赝品、谎言、欺骗、赌博,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它终究还是文化汇聚之地。古器物在这里陈设、堆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古玩城里除了古玩,还往往聚集了一批周边产业,如现代工艺品,旧书店,饰品,奇石、现代书画、茶叶等等。随着发烧式的古玩热渐渐降温,人们的收藏消费渐趋理性,这样的产品会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不能营造财富神话,但正是它们将古玩城变得更加透明,就像是一片混浊的水域,渐渐融入的一支清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