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向西,再向西

2020-12-14抒情散文赵潜石

有时候,我也在怀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纯粹的东西;有时候,感到自己走在一条莫名其妙的路上,想对陌生的路人说什么,去说吧,又怕有人说我神经有毛病,我真的有毛病吗?没有。有一天,知道:感知与感动都是存在的,已泪流满面,准确地讲:我的写作就是从这
有时候,我也在怀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纯粹的东西;有时候,感到自己走在一条莫名其妙的路上,想对陌生的路人说什么,去说吧,又怕有人说我神经有毛病,我真的有毛病吗?没有。有一天,知道:感知与感动都是存在的,已泪流满面,准确地讲:我的写作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了。年少时,曾用了很重的笔墨去强调诗的存在性,过了若干年后却发现,强调的仅仅是关于自己的存在及个体的怜悯,这种写作绝不属于纯粹,而是渲泻,渲泻是什么?是别人不需要懂的古怪念头和自我愉快的一切折磨。去拨融风雪,才想到去原谅自己从前的狭窄,而获得真正的勇气。
向西,再向西,在北漠一住就是十七年。戈壁,雪山,兀立的河床,还有鹰的飞翔。。。想到这一切都让我激动不已,高原的凝重与深沉,我已视为生命中一种无法轻意抹去的颜色。诗的倾诉在一段较长的物理时间里,渴望着抵达某种真实的彼岸。在《支流》中,我是这样写到: 熟褐与钴蓝
一遍一遍不透明地
重复,源上支流的命运
为了崇高的目标,不得不卑微的活着
活着,多么美好
。。。。 写这首诗时,居于昆仑山下一个叫:格尔木的地方,在这座城市的上空飘扬着蒙古族人祷求吉祥的经幡和棕黄土地上屹立起的银色铁塔,看到了原始与现代的共融与和谐,因此,在这里让我完全张扬开了,一切都不需要假装,包括所谓的“活着”竟是如此的朴实,不需要任何的修饰。心里沉淀着某种真实,便会顿悟:皮肤被阳光灼伤后的颤悚还有惊喜;读到胡杨亲近湛蓝天空的祥和还有坚强;看到久居北漠的朋友,那样深情的爱着这片贫脊的土地,一辈子不愿离开的痴情。我知道,这首诗真的不是为自己写的。
许多个夜里,我仿佛梦到自己又在拨融风雪,用北方的石头敲击着北方汉子的心坎,清脆而深远。醒来后,发现是梦在向西,继续向西。
拨给北京某杂志社大编辑的电话通了,“嘟——嘟——”呻吟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电话那头有人应答。“喂!你好!”“您好!”“格尔木,片子和文字已经做完,准备择日寄出。”“哇!格尔木,我去过,那个地方实在太恐怖了。。。”没等我问,编辑已将曾去往北漠采风所获的感受浓缩成了干疤疤的两个字“恐怖”,一点也不勉强地在传递给我。此刻,像是在午夜,我的眼睛瞅到了窗外悬挂的一只咸鱼,等待风干。随后,伸手去抚摸一下咸鱼的味道,而没有说一声:再见,就把电话丢下了。不知是在为自己的怜而疼痛,还是在为这编辑对待客观事物认识肤浅而悲哀。后来我还是决定将文稿及相关图片寄去。我想:至少告诉这位编辑,生命中其实还有一种颜色,一直在被我们忽视或是误解。我还想告诉他;在这里繁衍着一种真实与宽容,还有我们不曾真的用心去听懂的咒语,浓缩了也只有两个字——美好。
我在磨坊里,整日整夜将房里四处堆满祈求赦免的每一只茫然的眼睛——每一粒黑麦,磨成流动的白色浆液。当一个“折”叫醒了古老磨房里每一片砖瓦和沉静时,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发动机,高速旋转的齿轮,一张“现代”的王牌,的确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坚硬的外壳,但同时也让我们由此变得冷漠了,但指与指的隙缝间,是否淌出的仍然是粮食呢?在城市间游荡,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发问和回答,拒绝,逃避,再去发问。站在夜幕里,我渴望看到一粒黑麦——一只凸显的眼睛。 在一段日子里,我手中紧攥着
还是一粒黑麦 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霓红灯下女人的轮廓,玫瑰香水的迷散,高跟鞋迅速敲击地板的哭声,男人张望或在捕捉另一个活物的眼神,夜市的灯红酒绿,乱七八糟,广场上徘徊。或没有思考的某个姿势,这一切与我只隔着一层几乎薄透了的陌生,相互仿佛可以望到,但却无法去捅破,每个人真的是需要勇气。“美好”的咒语,从来都是彼此面前横着的一条河,许久以来,游离的目光,涉水江边,一直都在等待对岸有船驶来。写作在隐隐的焦虑中继续着。 夜很深的时候
我总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就像一条河,被突然折断 人是如此孤独的动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夜晚用来睡觉的,而不是用来思考的,唯独还有些人要像蝉一样,去吟唱到天明,从孤独中走向孤独。一位久居北漠的朋友告诫我,说我不应该如此悲哀,承载太多的悲哀,很容易会变成一具不会掉眼泪的石像,那样雪莲的芬香在心里将永远地凋谢。我说,这一切我很清楚,也明白。 至今,一颗心在草原的深处徜徉,仍没有走出神往,恐怕一辈子也走不出来了。这对于喜欢流浪的我而言,一定是一种幸运。诗的吟唱从渴望到焦虑到思考,再到渴望,像是身体里发展成的一种疾病。思念引发的疼痛,却是导致病入骨髓的直接原因。文字的排列,总是在每一次痛苦的分娩之后。 细嚼慢咽。在倍受寒冷的时候
写诗也是如此 突然想起给天津大学的一位同乡好友去个电话,我问她:“还会回去吗?”她说:”快毕业了,真的很想留下来。你呢?“朋友柔嫩的声音顺着电波从遥远的那头迅速传来,我感觉到了她在吐出每一个字时,心里有些苦涩。“我一直很想念高原,从来没有忘记,真的,是真的。“我像是回答对自己提出的质问般的向她叙述着。此刻,栖息在异乡的每一张高原面孔,会不会让胭脂,眉笔,口红涂遮了脸上黄土的憨厚和真实呢?祈祷也罢,安慰自己也罢,我想:家园里失散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在不同的时间里卸妆,向西,再向西去追溯源上,一匹正在低头饮水的白马,或是云彩渐低吻过草场的恸然。写诗——便是我洗去涂在嘴唇上一束口红的,某个晚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