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笔记 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后记

2020-09-17抒情散文李灿
四十七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才三四十岁,却自称“醉翁”,一副老态龙钟之貌。文中说“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这并不是说他酒量不好,恰恰说明他此刻心情压抑。文中虽然字面上处处表现他与民同乐,其实他的内心深处对贬谪的痛苦是摆脱不了的。他

  四十七   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时,才三四十岁,却自称“醉翁”,一副老态龙钟之貌。文中说“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这并不是说他酒量不好,恰恰说明他此刻心情压抑。文中虽然字面上处处表现他与民同乐,其实他的内心深处对贬谪的痛苦是摆脱不了的。他人并不老,但心已经老了。人们常说,人有三岁之翁、百岁之童。年龄有时候不是生理上的,是心理上的。一九七八年《光明日报》上登了傅镇岳的《年龄》,讲了作者拜访物理学家王教授的经历。王教授在文革时对上面要求科学工作者参加“反击右倾翻案风”会议的做法十分不满,那个时候也是老气横秋。后来,粉碎“四人帮”了,他感觉自己又获得了新生。王教授虽然老了,但他此刻仍然充满革命机情,他的心还是年轻的。   我们决不能做三岁之翁,我们大家如果年轻轻的就老气横秋、毫无朝气,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人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可是我们还是可以做百岁之童的。年轻与否关键在于心态,只要精气神还在,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依然在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没有倚老卖老、坐享其成,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十八   韩愈有一篇散文《柳子厚墓志铭》,深切地悼念了他的好友柳宗元。墓志铭通常要用骈文,这却是一篇纯散文,朴实无华,更见真情。文中提到,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平时和你把酒言欢、称兄道弟,甚至发毒誓,感情看似何其真挚。然而,同样是那些人,某一天和你有发丝粗细的利益瓜葛,马上凶相毕露,打击陷害你,而且不择手段。韩愈就是拿这些人的卑鄙无耻反衬柳宗元人格的高尚。柳宗元一生光明磊落,对朋友真心付出,毫无私心。   其实,不要说韩愈的时代,即使是今天,我们身边像柳宗元这样的好人也太少了。我们如果能交到像柳宗元这样的朋友,那就是我们的荣幸。   四十九   南斯拉夫作家普·沃兰滋有一篇散文《铃兰花》。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他小时候,家附近有一片晦暗的洼地。人们把那片洼地称作“地狱”,年幼的他自然有一种恐惧感。西方人从小就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对“地狱”这个词相当敏感。他不到六岁的时候,父亲强迫他到“地狱”去放牧。他虽然被迫去了“地狱”,却感到很委屈。母亲觉得父亲的做法太过分,父亲也答应以后不让他去“地狱”放牧,但这件事还是给他造成了创伤。终于有一天,母亲想带一束铃兰花去教堂,可这种花只有“地狱”有。他怀着对母亲的爱,战胜了恐惧,从“地狱”采到了铃兰花。   我们总以为,父亲式的教育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然而,过分的粗暴也会使孩子失去对家的认同感,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文中的母亲是温柔善良的,她的爱却在无意中感染了孩子,使孩子在爱的驱使下战胜恐惧,突然变坚强了。   母爱是伟大的,它在悄声无息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我们可能平时感受不到,但它会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来,并伴随我们一生。   五十   看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很多人都对蔺相如津津乐道。然而,我觉得有一个人也很重要,他就是缪贤。   缪贤只是一个宦官,不是朝廷重臣。在朝廷一筹莫展之时,他主动推荐了蔺相如。蔺相如此前只是他的一个门客,没有他的推荐,蔺相如一生可能只会被埋没。位卑未敢忘忧国,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他能够发现蔺相如的才华,可见他杨眼光敏锐,有知人之明。而且,伴君如伴虎。他把自己当年和燕王勾结的事情都敢讲出来,那也是做了思想斗争的。万一赵王恼怒了,他不就有性命之忧吗?幸好当时情况危急,赵王顾不得秋后算账,所以没有找他的麻烦。   当我们在赞扬蔺相如的时候,不能忘了缪贤。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伯乐。   后记   我们读大学时,讲文学概论的老师说,散文是我们读小学以来接触最多的文体。为什么呢?我们学过很多记事、写景、抒情的文章,作文中也经常写这类文章,这些都是散文。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读散文、写散文。《诗歌笔记》写完后,有的网友说很期待我能就散文也写一写,于是我就开始写《散文笔记》。同样,我本人这几年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读的书不多,能找到的材料也有限,于是写到这里就收场了。这类文章还是要推陈出新,老是死扣着“散文形散神不散”之类的教条,拾人牙慧,那样永远不会有出路。我冒着犯上的危险,说了一些别人没有说的话,不能说我的观点一定对,但起码要让人心服口服,提供多一个看问题的视角。   以上就是我写《散文笔记》的初衷,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