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丽江:古桥沧桑

2020-12-14叙事散文木祥

木祥我觉得,这是一座真正可以记录丽江历史的古桥。它遥远,偏僻,很少有人走近它,所以,在它的身边,我想到了“沧桑”这个词。只不过,很多的旅游爱好者,还是喜欢徒步走近它,并且喜欢上它记录下来的能够到达内心的东西。这种东西,只能用心去体会,无法
木祥
  我觉得,这是一座真正可以记录丽江历史的古桥。它遥远,偏僻,很少有人走近它,所以,在它的身边,我想到了“沧桑”这个词。只不过,很多的旅游爱好者,还是喜欢徒步走近它,并且喜欢上它记录下来的能够到达内心的东西。这种东西,只能用心去体会,无法真正说出来。说出来的东西,都是表面。   古桥距丽江城40公里左右,有一座始建于1875年的古铁链桥横跨在金沙江上。古桥名叫“金龙桥”,距今己有120多年的历史。据《新编丽江风物志》介绍,金龙桥是我国桥面最宽、铁索最多的铁链桥。同时,金龙桥也是金沙江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铁链桥,处于“茶马古道”的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金龙桥地处梓里行政村。梓里村原为永胜子土司管辖,叫子里。后又划归丽江木土司,又更名梓里。地名同是一个音,但用了一个木傍的梓字,意为木土司管辖。   金龙桥东连永胜,西接丽江鹤庆,是过去四川内陆通往丽江西藏乃至印度尼泊尔的交通要塞,在丽江茶马古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茶马古道活跃时期,每天从桥上走过的骡马都在四五百匹以上,多时达千匹,丽江古城的生活用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这座古桥上运送。雍正《云南志》乃称:“金沙渡有三,上渡在(永北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的梓里”。乾隆、光绪《丽江府志》以旧地名称金龙桥为“古井里渡”,并注“冬春用双木槽,夏秋用溜筒”渡江。从这些历史资料的记载说明,梓里为丽江永胜鹤庆三县的三角地带,滇、川、藏的交通咽喉,重要地理位置不言自明。   关于金龙桥的历史,差不多云南所有的史志上均有记载。明万历年《云南通志》上载:“上江桥,在州治西150里。”《永北直隶厅志》说:金龙桥“在郡治西150里子里汛,西跨金沙江,为永郡通鹤庆、丽江要冲,计长28丈,宽9尺,系铁索18股,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现援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炳堂捐资创修”。各个时期文人墨客关于金龙桥的文章诗赋更是多不胜数。《丽江文史资料》引唐代《笮桥赞》一诗来说明过梓里渡的险峻:“笮桥横空,相引一绳。人缀其上,如猱之缚。转贴如渊,如鸢之落。寻樟而上,如鱼之跃。顷刻不成,陨无底壑。”因此,梓里渡又曾一度称篾缆渡。关于建桥的历史,更有一传奇的记载。《新篡云南通志》引国史管传中有一记载,颇为传奇:“宗汉始居亲丧时,回酋马全保数过其家,强加以秩,宗汉阳许诺,夜间盗走官军营,及金沙江,追口四合,宗汉穷急,无以渡,指江水誓曰:苟天相吾,幸存活宗汉身,他日必灭此贼。忽一浮搓随流至,因得渡脱去,其臣贵仕,及出资造梓里桥江上,利便行旅,人至今称德云”。   蒋宗汉修建金龙桥,是光绪二年(1876年)。贵州提督鹤阳蒋宗汉,为鹤庆辛屯乡人。当年,蒋宗汉投资十万,修建金龙桥。蒋宗汉修建金龙桥的动机,史籍上的记载颇为传奇,想必属于民间流传。我们现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蒋宗汉修桥的动机,肯定与当时人们过渡金沙江的艰难,两岸物质交流的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但蒋宗汉修建金龙桥的时间为清光绪年间,当时朝廷腐败动乱,而蒋宗汉修桥属私人出资,工程巨大,共历时五年,死工人48人,这不能不说明蒋氏建桥的决心。   蒋宗汉建桥之时,交通十分困难。大桥所用链环,只能在丽江城内加工,然后用牲口驮到江边,再加工成铁链。桥共有链18根,每根链500个环,重约一吨。根据当时的条件,重一吨的铁链,如何一根根拉在江上,并使之平衡,实属奇迹。之后,金龙桥建成后七十年间,仍然是金沙江上游唯一的大桥,更堪称奇。根据史料记载,蒋宗汉修建金龙桥,有一定的偶然性,说蒋宗汉修桥是他曾在江边受阻,发誓而修。但修桥本身,也反映了两岸群众和丽江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是金龙桥对两岸的交流带来便利,就自己的恩怨而言,蒋宗汉的决心不会坚持到五年之久。   金龙桥修建好以后,梓里不仅是丽江东境驿路交通的咽喉,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这里曾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毁桥、护桥的重大历史剧。在过去,丽江每逢有战事,都要派重兵来金龙桥把守。据载,临到战事将起,“每恃长江为要,此桥之旋修旋拆者非止一次”。1926年,维西镇守副使、丽江团练罗树昌在永胜起兵反唐继尧,兵败退回,便恃此桥死守。   据《丽江文史资料》里记载,1929年夏,滇军军长张汝骥、胡若愚在与龙云的军阀混战中败退,张部溃走滇西,从鹤庆直奔金龙桥。龙云部卢汉率军追击,并命令鹤、丽两县速将梓里江桥炸毁以堵退路。鹤庆县长怕两军在鹤庆交战,怏及县内平民,便不予执行。丽江方面,县长接到电令后,马上召集会商此事。丽江知名人士方贞元、王竹淇都康慨陈词,说金龙桥为丽江交通要道,输送城乡物质的枢纽,一旦毁去,修复之日难料。此说得到和庚吉、周寇南等支持,终未毁桥,张部便渡桥退到永胜。其后,龙云部里应外合,击退张部江防,卢汉的兵部也过了梓里江桥,一直北进,到四川境内活捉了张汝骥,押回丽江枪决。   战争结束后,卢汉从鹤庆电召两县县长并绅士会议,旨在查办拒绝执行毁桥人士。方贞元、王竹淇、和庚吉、周寇南等都在电文之上,要求到会。但诸君临危不惧,各带随从前往鹤庆赴会,更还有携带入殓衣物前往者,大有誓死如归之气。诸君到会后,当面向卢汉陈述金龙桥之重要,护桥为人心所向。卢汉听后,不愿为此事犯众,诸公才得于安然回丽江。此次诸君之行,成为保金龙桥的一段佳话,在丽江地区广为流传。   一波未平,金龙桥的风波再起。此后,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正月初二,正值新春佳节。中午时分,江中突然起了恶风,金龙桥身摆动不止,十八根铁索断了十六根,仅剩西侧上下两股。后由省府补助,收取过渡费,募捐功德等方法重新修桥。时任丽江建设局长的赖耀彩(马帮出身)亲自跑资金,亲自到现场督促施工,于民国二十五年开工,二十六年竣工,同年进行了踩桥典礼。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前,国民党二路军总司令部布置滇西各县严加防守,永胜县长、滇军上校徐建佛招安地方武装,于沿江上下三百里重点堵防。后因红军觉得从金龙桥经过,有腹背受敌的危险,才另辟路线北上… …诸多事实说明,金龙古桥在丽江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重要的文史价值也不言自明。   金龙桥作为丽江重要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2000年,丽江七星国际越挑战赛的队员曾徒步跑过金龙桥,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人们来金龙桥上,仰望丽江茶马古道历史的苍桑。这天,我和朋友徐自良一起,顺金沙江而下,朝古桥走去。步行一个小时,到了梓里街下,只见一座古桥横跨江上,直通大江东西。到了桥上,望着金沙江水,望着古老的铁索桥,心里充满了苍桑之情。过去繁忙的茶马古道,现在山路上和江桥上行人稀少了,古老的铁链上也锈迹斑斑,桥面铺垫的木板多数已经腐朽。站在古江桥上,只能是遥想当年。那时候,过往的马帮连成了一条线,从桥上走过,马铃响,骡马嘶叫,人声鼎沸,黄土飞扬。过去的壮观景象和现在的宁静相比,场面简直是判若两样了啊。   但是,过去的茶马古道虽己“闲置”,但到梓里参观金龙古桥的人却逐年增多。到金龙桥的人,除了欣赏古桥建筑的艺术美以外,人们看重的,还有让人挥之不去的“茶马古道”的历史。 注:文中所用史料引自《新编丽江风物志》、《丽江文史资料》、《永胜县志》等志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