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系列散文《子在川上》之:岳阳楼上

2020-12-14抒情散文雪笑
山是自然的高处,而人工的高处,从古至今,就是亭台楼阁!登楼而赋,文人之美事,登楼之赋,于是在文学史上就是多乎哉多矣。东汉王粲就写有一篇《登楼赋》,王羲之《兰亭集序》,其实也算是登高之赋,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如此,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如此
  山是自然的高处,而人工的高处,从古至今,就是亭台楼阁!   登楼而赋,文人之美事,登楼之赋,于是在文学史上就是多乎哉多矣。东汉王粲就写有一篇《登楼赋》,王羲之《兰亭集序》,其实也算是登高之赋,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如此,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如此,而最著名的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提起《岳阳楼记》,一般人就想起了那句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当然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真实情怀的一次真诚表达,一直感动着天下的文人和学士,可是,当我重新阅读这篇历史名文时,我却更多地关注到了他描写洞庭湖的那些写景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人们一直把它们只看作是作者对岳阳楼的描写,可是,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个“登高望远”者的内心形象:那些胸有千山万水的古人们,当他们登楼或者登山的时候,他们不正是如此“衔远山”于自己的眼底而且“吞长江”于自己的胸中么?   所以,我看到的洞庭湖就不再是一个小小的湖了,我看到了中国古代那些伟大的知识分子湖水般清亮广大的一个胸怀,而洞庭湖就是他们广阔胸怀的一个象征,所以,“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月隐曜,山岳潜形……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者,就成了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时的一片心情,而那“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者,也就成了他们“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时的一方轻快的心境。   难道只是在登岳阳楼面对洞庭湖的时候,我们是如此么物我交融,“不知天高地厚”,心旷神怡么?   不,不论登什么楼,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湖山,我们几乎都是如此一个胸襟!   范仲淹的伟大,就在于他为我们的胸襟找到了一个最为美好也最为广阔的喻体(或者说是外部映照物):洞庭湖!从此我们的一颗心不再是无形无象不可捉摸了,从此我们就像爱自己的心一样爱上了那一个微波荡漾的湖泊,也像爱洞庭湖一样爱上了我们的那颗心,那可真的是一个更大更美的世界啊!   于是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登高望远时的一个典型形象与典型表达,于是我也找到了《岳阳楼记》之所以流传千古的真正原因。我不相信只凭先什么后什么的那一句话就能让天下那些并不喜欢豪言壮语的文人们首肯这一篇短文,我觉得天下的人们之所以历代传诵它,正是因为它那些好像是写景的文字其实却形象地表现出了一个“登高望远”者的胸臆。我们不是一直强调什么情景交融么,可以说,范仲淹的这些文字,就是情景交融的绝好范例。直接的所谓情,不仅不能打动我们反而会让我们反感,只有如此寓情于景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动我们,让我们甚至是莫名其妙地就喜欢上了它。   所以,每读一遍《岳阳楼记》,就是登一次心灵的岳阳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之愁,也自有临风怆然之悲。登斯楼也,落日随长河远去,万家忧乐却酸酸楚楚地涌上心头。所以,君临高台,则当放怀得失;子在川上,亦须放声歌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