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经典铃声

2020-12-14叙事散文刘新吾
经典铃声上课,下课。单调的铃声枯噪无味,我对它几乎有些麻木了。但这一种铃声,却不如此。这铃声,就来自于我的窗外。这些年来,我一直住在学校的家属院。房子座南向北,门开在校园内。房子后面是一条路,路过去是田野。因背面向阳,所以开了窗。为保险起见
  经典铃声   上课,下课。单调的铃声枯噪无味,我对它几乎有些麻木了。但这一种铃声,却不如此。
 
  这铃声,就来自于我的窗外。这些年来,我一直住在学校的家属院。房子座南向北,门开在校园内。房子后面是一条路,路过去是田野。因背面向阳,所以开了窗。为保险起见,窗上安装了铁丝网。确切地说,这铃声就来自于窗外的路上。   起先,它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它是乡下路上人们常听到的那种铃声,马笼头上挂,骡子和毛驴笼头上也挂。有铜质的,也有铁质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铃声响得极有规律,星期六和星期天除外,每天早晨几乎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内响起,而且是风雨无阻。有一天早上,我特意打开窗子,看到这是一辆骡车,赶车的是一位老头,车上坐着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都背着书包。显然。这个老头是送三个孩子上学去的。   办公室里,我说起了这件事,想不到同事们都留意到了。说赶车的是爷爷,坐车的是孙子,已经一年多了,原来不从这条路上走。我问这老头是何许人也?大家都说不出。只知道他家在我们学校后面,但离孙子上的小学却很有一段路程。这老头坚持得好,春夏秋冬从没纳下过一次。一开始车上拉着的是两个孩子,这学期又多了一个,老头挺精神的,骡子也挺精神的。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是地道的面向小城,背靠乡村。老头送孩子上学,经过我的学校,显然,他的家在农村。眼下的教学质量,小城临近的学校,其实也和设在城里的学校差距不了多少,上学的路程却是大相径庭。有精神的老头,不光是早上送去,中午还要接送,一天四趟。我觉得,这三个孩子他们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的愿望固然可嘉,但老头的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坚持,却更令人钦佩。   知道了这些,这铃声似乎就变得亲切了几分。有一天下雨,儿子回来对我说:“爸爸,你知道我今天是怎么到学校的?”我说:“跑着去的?”儿子笑了:“不是的,我跟着那辆骡车跑,那位爷爷让我也坐到了他的车上,拉我去的。”儿子也在那所小学上学,才二年级,我从来没接送过。我说:“以后还是自己走,不要轻易坐别人的车。”不料儿子却说:“其实我也不想坐,我每天都跟着它跑,现在我十五分钟就杀到了学校。”儿子的话让我心中一动,想说点什么,又终也没说出来。   知道儿子把窗外的铃声当作出门的标志,还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一天早上,他母亲没有准备早点,给了他一元钱,让他路上买包子吃。他磨磨蹭蹭,就是不出门。一问,才晓得今天窗外的铃声没响。原来这小鬼头一来二去,早已摸准了这辆骡车经过我们家的时间,当骡铃在窗外响起,儿子也从家里出门,走出学校,正好与骡车在一起,车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跑。他说这样走学快,还能锻炼身体,想不到儿子才二年级,居然就有了这般见识!   这学期结束,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到了另一所学校,在小城内。家搬走了,自然就听不到窗外的铃声了。一日课后,一爱好文学的同事,将一叠散文诗稿予我,让我看看,提点意见。文稿中有一章《清晨骡铃》,问之,原来他写的就是这辆骡车,一位老者,三个孩子。他说:都快两年了,我出操的时候,每天都碰到。这辆骡车现在早已成了小城西大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人都感慨过。
  如今,又有几个年头过去了。想那几个孩子,大的上初中了,小的也该到四年级了,他们再也不需要爷爷驾着骡车送了。只是时不时的,那几声清脆的骡铃,总在我的脑海中响起。它似乎是一种回忆,又似乎是一种启示。而且,我也总想到那位老头,孙子们的翅膀逐渐硬了,他的身体,还好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