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走进诗经之:莫让汝坟尽悲戚

2020-12-14叙事散文长短无句

走进诗经之:莫让汝坟尽悲戚文/长短无句汝阳柏树乡属丘陵浅山区,坡岭相连,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山上的庄稼都是望天收,眼下种了些红薯,这时候才不过一乍多高。一尺来高的小麦已经有些发黄早熟,干瘪瘦小的麦穗看着明显的是营养不良,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收
走进诗经之:莫让汝坟尽悲戚
           文/长短无句   汝阳柏树乡属丘陵浅山区,坡岭相连,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山上的庄稼都是望天收,眼下种了些红薯,这时候才不过一乍多高。一尺来高的小麦已经有些发黄早熟,干瘪瘦小的麦穗看着明显的是营养不良,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收成。   车一前一后从孔龙村一路向杨沟村行进,路况很差,不时的颠簸扬尘。放眼望到的尽是绵延的丘陵,杂草丛生,缺木少林,砂砾裸露,呈现着一种原始的荒凉。在经过一段曲折盘旋的山道之后,车辆渐渐地向下,最后下了一个陡坡后转入一个山沟。路还是路,但是很狭窄,尽是细小砂石碾压出了一种路的模样,看着更像是山间的河谷沟底而已。同行的汝阳县县乡公路所的小李告诉我:这其实是山里的一条季节河。平时一般没有水,村里没有通向外面的路,人和车就是顺着这河道走出来,时间长了就成了路。一到汛期时就又变成河了,那时候村里向这个方向就没有路了,得绕行到汝河方向才能出村,但路况和这也差不多,群众的生产生活非常困难。   车辆在河谷稍宽处停了下来,爬上了一块儿砂质的大石头,我看到了村里正在修筑的村村通道路。我所站的大石头基本上处于新旧两条路的交汇点了。   左手河道里,一队孩子们中午放学归来,排着队行走在所谓的河滩路上,有一个唱着不知名的山里小曲,有几个在打打闹闹着嘻嘻哈哈,看着像是自已缝造的书包在一跳一跳地拍打着他们的小屁股,莫名地竟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农村放学归家的情景。一个中年农妇推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两边各挎着一个蓝子,用布巾盖着,想着里面应该是到集市上出售的鸡蛋吧,怕在砂石路上颠簸的太厉害,所以只好慢慢地推着走。一辆农用三轮车开得倒是快,透过扬起的尘灰,看到车上坐的几个人被礅的坐不稳,呲牙咧嘴的一脸痛苦状。开车的像是故意使坏似的,随着尘灰跌落的还有一串串半是爽朗半是得意的笑声……   右手是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三米五宽,是国家规定的村村通水泥路的标准。十几个农村汉子正在浇筑水泥路面,一车混凝土卸下来,几把铁锨和钯子就抢了上去,分摊铺平,接着震捣棒和震动机就开始发出嗡嗡隆隆的鸣叫。待基本震实后,一种新型的三轴滚平机继续压实铺平,压过三五遍后。路面面基本就成型了,剩下的就是手工将路面彻底抹平。稍等干燥后,用拉线器在路面上拉出一道道的防滑线,剩下的就是养生的问题了。   可悲的是修路临着河沟却没有水用,河沟成了村道,用水还得从很远处拉。所以养生就得盖塑料薄膜,以防水份丢失。正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一张张黑黝黝的脸上,但他们热情很高,很开心地看着白色的塑料薄膜遮盖下的道路在拐过一个弯后,向他们渴望的山外世界延伸着,延伸着。   村委主任老陈四十多岁,个子不高,黑脸小眼,胡子拉杂,一口牙齿倒是很白。村里修路奖金不够,他就自己借了九万元用来贴补修路资金缺口。他给我算了一笔帐。说要是请外面的包工队来修路,村里每个人得多捐资一百六十多块钱,要是村里自己组织修,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每人捐资不到一百元就拿下了。而且修得是自己村里的路,村民们都很用心,干劲也高,质量和进度都可以保障。对于资金的管理使用也很放心。省了很多的麻烦和可能出现的是是非非。   村里的副支书老董五十多岁了,为了村里修路是日夜不分地守在工地上。自家地里的烟苗该移栽了,老婆到工地上来叫他都没有叫回去,气得没有办法,骂骂咧咧的又回去了。最后还是把嫁出去的闺女从婆子家叫回来,又叫了亲戚来帮忙才算是把地里的烟苗移栽上了,要是误了农时,这一年的烟苗就泡了汤了。老董白天忙着修路跑前跑后,晚上就睡在料厂的水泥垛上看料厂,由于没日没夜的操劳过度,不小心从水泥垛上摔了下来,水泥垛并不是太高,却把他摔成了颈椎多处骨折,现在还躺在县医院呢。   离开筑路现场经过村外时,汝阳县县乡所所长特意停下车让我看看这里的一道特殊的风景。说是特殊的风景,其实是村里自发组织的妇女拌料队。   清一色的妇女,在烈日下装料,拉料,拌料。一个个如那一群筑路的男人般一样的黝黑面色,皮肤粗糙,头发沾满了尘灰,穿着劣质俗气的衣服。大手握着铁锨,手拉的小翻斗车一来,就卖力地把石料装到车里,一个并不健壮的妇女等装满了,就费力地把车子拉到搅拌机前,倒进料斗里,往复重复着。若不是长发和服饰加以区别,与那些男人们也别无二致了。十几个妇女就这样把自己当男人用着,用汗水浇筑着她们的好梦。   出了村子前行沿着老路前行了约三五里路,车辆驶进了一条宽阔的河道里,中间的河水窄处约五六米,最宽处十几米,算是够宽的了。车涉水过了几股细流就顺着河道曲折前行。河流很清,细波潺潺的向远处流去,而两侧的河堤却是很宽,大约有二三百米宽吧。我想着这应该是汝河吧。同行的小李说是的,这是汝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突然莫名的兴奋起来,这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表述的。之后我开始贪婪得看那河道里的景色,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不同了。透过高大的杨树和矮小的灌木林,我如此近距离并真切的看到了来自于诗经里的——汝坟。   汝坟
   《诗经·国风·周南》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赬尾,王室如燬;
  虽然如燬,父母孔迩。   这是一首汝河边上的劳苦妇女盼望和挽留远役丈夫的凄哀诗篇。从诗中看,丈夫服劳役或兵役不能在家,而羸弱的妻子则要在家支撑着全家和年迈双亲的生活,表达了在艰辛生活之中对远方服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汝坟与坟墓无关,汝就是起源于河南嵩县南外方山的汝河,属淮河流域。向东北流经汝阳、汝州,又东南流与沙河汇合,遂称沙河。在这里,“坟”字不是我们现在所直接理解的坟墓的意思,而是指土堆。汝坟则是指汝河的河堤。由这首诗的题目可以明确的知道,这首诗是产生于洛阳境内汝河边上的。   而我现在就是行进在汝河的河道里啊。   如果把这首诗翻译过来,大意是:沿着汝河的河堤,诗中的女主人公,一位做妻子的妇女艰难地砍伐着河堤边树上的小树枝来作薪柴。见不到她的丈夫,那心中的忧愁,就像是早晨忍着饥饿出来的样子。日复以年,这位妻子沿着那汝河堤打柴劳作,砍伐着树上新发出来的枝条。终于见到了我的丈夫,就请不要再远远地弃我而去。丈夫却说:朝廷的事像失火一样的急迫,我还得像劳瘁的鳊鱼摇曳着赤尾而游走一样,去为逼迫如火的朝廷之事服役。这位妻子绝望地反问:朝廷的事如火一样的急迫,可是年迈父母如此穷困,已经饥寒交迫且近在眼前没有人供奉怎么办呢?   两侧的河堤都是整修过的,用石头彻得十分齐整坚固。回想来时杨沟村里的老路,应该是汝河的一条小支流吧,汛时有水沽时干,有一些水,最终也都是流到了汝河里。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浅。那些捐资修路的村民们,捐一些资,集中起来修路办大事,就像是条条支流汇入汝河吧。在料厂劳作的妇女们,也是她们的丈夫们不在家,他们顶自己的丈夫出工吧。但我想这样的劳作和有幸走进诗经诗经里的那个先辈已经不同了,她们这样的劳作心里是高兴的,而不是想诗经里的那位妇女一样,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戚,她看到生活的苦难何时才是个头,何时才能盼到舒心的日子到来。而现在她们出一些力,流一些汗,凝聚人心把村里的路修好了,山里大量的烟叶和红薯可以顺利的卖到山外,村里的经济发展了,生活该是越来越好的。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也好走了,汛期也不用家长提心吊胆的接送了,外出打工赚钱的丈夫们回家的路也快捷通畅了吧。   我就这么在汝河的河道里一面行进一面幻想着千百年前诗经里汝河的模样一面胡思乱想着。也想着在料厂里那个性格开朗的妇女对我说的一句话:修路是一时之苦换百年幸福,只要俺娃儿上学和娃儿他爹出去卖烟叶能走上好路,苦点儿累点儿俺也觉得值啊。   路过县城时特意去看望了为修路摔伤了颈椎的村副支书董老六。
  老董躺在病床上不能动,见了乡里的梁书记他就用很微小的声音问:梁书记,村里的路这两天修得咋样了?梁书记说:快修完了,还剩下二百多米就修完了。老董说:还怪快哩,我住院的时候还有四五百米呢。梁书记说,这几天进度很快,村民修路的积极性都很高,估计用不了几天就修完了,麦收前,村里就能走上好路了。你就安心养病吧。   老董的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2005-5-12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