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饮水思源桂林行

2020-12-14叙事散文伊汝妹
我到了桂林。不为那素有“江山会景处”、“城中碧玉”之美誉的叠彩山、伏波山,不为城市石雕般的象鼻山,不为洞奇石美气势恢宏的溶岩洞穴,也不为风光旖旎碧水萦回闻名遐迩的漓江。所谓“三山、两洞、一条江”这些为大众熟悉的旅游题材,已不能再让我这样的成
  我到了桂林。不为那素有“江山会景处”、“城中碧玉”之美誉的叠彩山、伏波山,不为城市石雕般的象鼻山,不为洞奇石美气势恢宏的溶岩洞穴,也不为风光旖旎碧水萦回闻名遐迩的漓江。所谓“三山、两洞、一条江”这些为大众熟悉的旅游题材,已不能再让我这样的成年人心动了。哪儿有风景?我心向往的地方,就是我寻的风景。一天我们几位友人忽然饮水思源起来,于是湘江源头——属于桂林大旅游区——位于兴安境内的灵渠、海洋河、海阳山就成了出行的目的地。
  坐火车到了桂林,我们在市区一刻也不曾停留,便转乘汽车直奔兴安了。“吴山楚水系深情,秋日郊原逐队行”,这是前人留下的诗句,虽然时移事异,游客的心情却是大同小异的。首先是游览灵渠。沿渠行,每间隔不远就可见青石砌成的石级从街上延伸至渠底,被磨得光光的,纹理俱现,很有些年代的模样。渠边的石级上有妇人在漂洗衣服,有卖菜的农民在冲洗青菜上的尘土,这样的场景实在有点久违了,有游人忍不住从菜担上拿起青菜一棵一棵洗起来,但终究没有农民的那份闲适。渠水很清,长长的水草在水中随流水不停地摇曳。此时也许你会将灵渠与其它的溪流、小河等同起来,那么你就错过了一段历史。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全长37公里,凿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泻水天平和陡门组成。铧嘴将湘水三七分派,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成为秦代以来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郭沫若先生就称赞它“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虽是奇观,并以湘漓分派闻名,但还不是我们要寻的终极源头。曾经读过一篇《湘水记》,其中对于源头是这样写的:“余至粤西,呼土人为前导,探湘水所自出,始知湘水发源于海阳山。”按文索源,我们又向海阳山进发了。
  公路边及村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种高、直且枝多叶茂的树,似乎不曾见过的,经导游介绍,方知是当地的特色——白果树,虽有在树下摄影立此存照的冲动,为了尽快觅源也就顾不得停留了。来海阳山探源的人怕是不多,随同的导游问了两次路我们才到达目的地。海阳山高七八十丈,宽五六十丈,山下有洞门,宽约二丈余。洞口处堆着些乱石,往里看黑漆漆的,也不见有水,如果不是洞口上刻着“湘漓二水之源”,我是无法将它与湘水之源联系上的。而洞口侧石壁上刻的《海阳山之记》也在给此山作注“海阳山属都庞岭山脉,为湘漓二水之源。山巍然高出云表,气吞楚粤,其流泽枯……”,这就是源头了。虽然不曾见水从洞口流出,但当地人说这底下有一条暗河,与半里之外的大庙塘相通,这话应该是可信的,大庙塘的水是常年盈满的,并有一小溪往兴安方向流去。我们不曾沿溪行,但《湘水记》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又里许,见小涧一线窅深,渐下渐阔。至兴安之山东村、太平堡诸处,其水遂成一大江。……湾漩至渼潭,潭深且广,水停积若不流。去海阳洞口已九十里矣。潭下半里许,江水洪禀中横一洲,名铧嘴。”站在海阳山洞口,将拗口的文言文读到这里,我们便合上了书,享受着“找到了”的喜悦。照相机咔嚓咔嚓响了起来,笑声在洞的深处回荡。山不在高,有源就成,一群人绕着这座独立的石山转了一圈又一圈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不知还会有人如我们这般“饮水思源”否?但我想说感觉是真的不错。-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