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延安随想

2020-12-14抒情散文旭日东升
延安的历史是悠久绵长的,自春秋战国以来,渐成北方军事重镇。但是它的出名,确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偏爱,使得延安举世注目,特别是随着《红星照耀中国》的传播而声播域外。当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我们再次凝视延安时,仍然忍不住思绪翻滚,浮想联翩。近代中国,
  延安的历史是悠久绵长的,自春秋战国以来,渐成北方军事重镇。但是它的出名,确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偏爱,使得延安举世注目,特别是随着《红星照耀中国》的传播而声播域外。当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我们再次凝视延安时,仍然忍不住思绪翻滚,浮想联翩。   近代中国,变革是社会的主题,尤其是“五四”以后,随着共产主义的传播,革命的火种遍洒大江南北。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毅然“掩埋了战友,揩干身上的血迹,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在南昌炮火硝烟的鼓舞下,全国各地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陕西、甘肃爆发了“渭华起义”,继而创建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在艰难中发展、扩大。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在这块曾经诞生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的土地上,刘子丹、谢子长和他的战友们正在为现代中国酝酿着一次奇迹。当中央红军反“围剿”失败后,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了举世注目的“长征”,当革命几乎步入山穷水尽之境地时,由于一份报纸的意外出现,中央获知了陕甘根据地的存在,于是中国革命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俄界会议”后,工农红军急速北进,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开始了新的篇章。   在陕北的十三年里,中央最初在瓦窑堡,后迁至保安,西安事变后进入延安,直到最后离开。延安,这个中共中央曾驻足10年之久的革命圣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宝塔山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是革命的象征,也是一个特殊时代的象征。   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通常称作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国家邮电局发行的纪念邮票中也屡屡出现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句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宝塔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   当驻足山下,仰望宝塔时,一种激动冲决而来,也许是画面中曾无数次相见,早已定格的图案突兀的出现于眼前时,立体的震撼仍然无法阻挡,于是任思绪淹没了自己。多少爱国志士、有为青年曾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也许第一眼的激动强烈的身心出壳,火热的生活燃烧着青春的理想,报国的激情、昂扬的斗志成了无坚不摧的历史潮流。伟大的领袖、英勇的将帅曾多少次从塔下走过,不经意的一瞥成了历史的瞬间,但是创造的伟业却更上层楼。   你看:毛主席正风尘仆仆的走来,沉稳的步伐、伟岸的身影,时代和宝塔融合,宝塔见证了一个个辉煌;周总理自信的目光、坚毅的表情和宝塔熠熠生辉,那是令人赞叹的艺术和历史!------   到山顶时,站在塔下,看着班驳的青苔、沧桑的砖瓦,似乎这就是历史的表情,一如当年那样从容;抚摩着青砖和碑刻,仿佛能感受到曾经的体温,如此的亲切、如此的熟稔,也许时间的阻隔早被化解,只留下满眼的泪水、火热的感受。
          杨家岭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约3公里处。1938年11月20日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共中央在此期间,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当年,这里除中央领导人居住外,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职工运动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等中央机关和组织也都分布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当年召开“七大”的大礼堂仍一如旧貌,主席台正中竖立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台前的桌子和椅子是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的座位。主席台上方横额"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是大会的政治口号。会场两边墙上的24面红旗,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光辉战斗的24年历程。插党旗的"V"字形木座,是英文"胜利"一词的第一个字母,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24年是胜利的24年。后面墙上的题字"同心同德"是毛泽东的手书。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里经多次讨论后通过的。   毛泽东旧居位于中央办公厅楼右边的山坡上,1938年11月至1943年毛泽东在此居住。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地方在毛泽东旧居右侧14孔窑洞前临山坡的地方,摆放着一个小石桌和几个小石凳。1946年8月的一天下午,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并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朱德旧居在毛泽东住院的左边, 1940年5月至1941年3月,朱德居住在这里。周恩来旧居在朱德旧居左面的半山坡上,1943年7月至1944年10月,周恩来居住在这里。刘少奇旧居在毛泽东旧居右侧, 1942年11月底至1943年10月,刘少奇住在这里。毛泽东劳动过的地在14孔窑洞坡下的沟渠边,面积不大,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身体力行,参加生产劳动,抽时间开出这块荒地,并在这块地里种过辣椒、西红柿等蔬菜。   穿梭于礼堂和窑洞,行走在小道和走廊,似乎伟人们正迎面走来,那生动的手势挥舞着真理,深沉的目光里涵蕴着思想的智慧。坐在礼堂的木制长椅上,体会着政权草创的过程,或许这里就是某位将军的座位,他正在与战友们亲切交谈,举手投足间的豪情犹如战场上酣畅淋漓的搏杀,字里行间的严肃仿佛谈判桌前的智勇交加,注视着前方的主席台,聆听着领袖的教诲,卓越的思想穿越时空的隧道,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天地,标语在告诉人们当初的气氛,也许一切并未走远,或者追随者的脚步正看见远去历史回眸的神情,于是,我们的心仍如当初一样澎湃起伏。   在领袖的院落里,弥漫着兴奋和局促,我们正踏在当年的脚印上,也许我们的吵闹惊醒了他们的美梦,那床、那椅,还有用过的笔墨都在默默的注视着尘世的变迁,用无声的话语诉说着当年的际遇。   杨家岭的早晨,仍和当年一样静谧,又同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枣园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   在这里,已经深切的感受到政权的雏形和国家的开端。当所有的赞美涌向延安时,这里以他独有的安静冷眼观察,所有胜利者的睿智和作风向着纵深发展,一切成功者的优良传统在逐渐的凝聚成一种精神,那就是延安精神!小礼堂决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前途,预言了内战的结局,正是集体智慧的凝结成就了这不朽的功业!
枣园在晨曦里,仍旧那样的平静,如同当年一样的不慌不忙。 四·八烈士陵园
  在这里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幸运,什么是革命的代价。 长眠于此的是赫赫有名的叶挺将军、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等,他们原本可以等到革命胜利,可是,遗憾却让人措手不及。皖南事变后被拘留的叶挺在牢狱监禁中熬了过来,他欣喜的成为共产党的成员,正当他要继续为祖国的明天奋斗时,厄运降临了,他的生命和梦想一同被淹没了,世人该谴责谁?王若飞同志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聪明才智有口皆碑,但是天妒英才乎?不幸罹难。秦邦宪,曾经是我党高级领导人,虽然有过错误,但是仍然为革命孜孜工作,还有那美国的飞行员,为了遥远的使命,也殒命中国,更多的无名烈士,他们静静的安息了,可是英魂长在,斯人独去!   我们充满敬意的仰望,我们庄严的拾级而上,我们默默的注视着“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的苍劲笔墨,我们细细回味着烈士们的人生轨迹,我们也猜测着黑茶山空难的离奇和阴谋,我们端详着一方方墓碑,仿佛战争的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出生入死的艰难,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都涌向我们的灵魂深处,我们感慨着历史的残酷与幸运,心中充满了无限尊敬和一颗感恩的心。   当回眸时,潮湿的双眼和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我们除了感恩,还应该作些什么呢?   思绪依旧在随风摇曳,心中却沉甸甸的,看窗外明媚的阳光,仿佛也比往日温暖了许多,而脚下的路,依然向着远方延伸------  (说明:本文的写作曾参考、引用了部分介绍材料和有关档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