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柔软的脉搏 (莆田杂记 一)      

2020-12-14抒情散文陈元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00 编辑

  柔软的脉搏 (莆田杂记 一)       □陈元武一、 想像也许是夏季的缘故,我特别喜欢清怡的风,徐徐而来,像水一样将我淹没。在永安这样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00 编辑 <br /><br />  柔软的脉搏 (莆田杂记 一)       □陈元武
     一、 想像
  也许是夏季的缘故,我特别喜欢清怡的风,徐徐而来,像水一样将我淹没。在永安这样的地方,风是一种奢侈品,杂然的山和杂然的森林往往像一堵高高的墙一样,将风阻隔在了遥远的地方,即便偶尔的风至,也必伴随着狂暴的雨,雷电交加,势如崩山裂壑之危,惶惶不安之中,焉能尽享风之片刻的清凉?而在莆田,这样的事情几乎绝少发生,在莆田这个海边小镇上生活,是一种享受,我指的是它的凉爽和不尽的美食。尽管越来越多的楼房将远方的景色阻挡得几乎绝迹了,可是风,来自海湾方向吹来的风,却像涨潮的水一样漫了过来,淹没了一切,在逼仄的巷陌里,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直撞过来,在肌肤上,像细沙拂过一样,十万个毛孔全舒张开了,津津的汗液便遽然蒸发得无影无踪了,身上的、衣服上的。那种风是摸得着的,像一匹水缎,曼妙如美女的飘飘长发一样,或者说,像一匹骏马的皮毛――油光溜滑,富有弹性,它来时庞大如一个巨大的水泼,等到触及身体的瞬间,便迅速瓦解了,化作千万丝缕,穿过身体的表面和核心。来不及回味它的清凉的味道,即又一泼风倏然而至。
  高墙之内,便有树叶乱响,摇撼在那些突兀的支架上、晾衣绳、电缆或者窗棂上,呜呜地低鸣,可见这风的野性极大,不服那些抗拒之物,即便是巨大的榕树,也要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才算过瘾。在江口这样的海边小镇上,房屋似乎是为风准备的,高高的石头基围,坚硬的水泥墙和钢铁或水泥混合成的骑楼,铝合金的窗户、密集的不锈钢防盗网,风只能在它们的坚硬面前曲服了,而风有些不死心,挣扎、用巨大的惯性力去撞击,却只能作鸟兽散,整股的风被切割瓦解成了一丝丝、一缕缕的微风,从各种可能的缝隙里穿过。这样,就有了充分想像的空间,比如它穿过一盆放置在深院幽庭之风的兰花时的情形,想像着它花枝乱颤的样子,或者它穿牖而过,拂起纤纾的幔帐、流苏、香睡中的体味和凌乱的发绺……,想像一下一株月桂花在风中的样子,或者米兰、紫苏、风铃子。它的可见部分,是榕树、凤凰木的呼啸和颤动,飘拂的气根、在风中四下飞散的如羽毛一样的凤凰木叶子和花朵。我在锦江中学的校园内看到一排树木,被风吹成了S形,枝叶径往一边倾斜。正是马樱丹开花的时候,在树冠之上竟看不到花朵,那些黄色或粉红色的花朵掖藏在繁密的枝叶底下,这是我想像不出来的样子。花岗岩石条排列成的围墙,铁丝网之外,是密如巢窠的民居、树、龙眼树、荒弃多年的田地上荒草蔓芜,再远处是高速公路、灰褐色的海边湿地、滩涂和沼泽、红树林带、浑浊的海。风从何处来?不得而知,或许就是从那浩淼的海上来。在八月正午炙热的阳光下,空气在不断地升腾、逃逸,像水份一样被蒸发到空中,于是,就有另外一些空气填充过来,它们来自于特别凉爽的地方,大海上就是这样的地方。
  在锦江的入海口,沿着海堤的方向,在陆地与海洋衔接的地方,风仿佛来自于一匹巨大动力的电扇,海波连天,云朵迅速地奔跑或消失。站在堤岸上,风如狂潮一般涌来,何处无风?临近傍晚的时分,渔船纷纷向码头泊来,舢舨上一些肤色黧黑的渔民正扛起一包包沉重的渔货走向码头,咸腥味弥漫了过来。这给了我一点提示:这不仅是风,它是海风。那些律动的渔船和上下起伏不定的舢舨,像是大海脉搏的指针,从那里或以感觉得出来,海的博大的气息,它的巨大的心跳,海就是一匹巨大的野兽,此刻它正在低低地喘息着,风,就是它肺腑里涌出来的呼吸,我想像着海洋的脉搏的频率,是潮汐或是有节律的浪潮?或者是风的间歇?
         二、 触摸
  怎样才能触摸到它的脉搏呢?我是说具体一点的感觉,关于一个地方的人文或者风土民情,是无法全部用语言来形容或表达的,有的地方需要直接的触摸。莆田是个柔软的地方,我是说这个地方没有大西北的那种冷穆和苍凉感,那是雄性和粗犷的地方,包括大西北的语言。莆田不是,它是温润中的一块软玉,或者说莆田人的内心是柔软的,包括他们的性格、语言和行为方式。莆田人的生活节奏是舒缓的,就像冲一壶普洱红茶一样,得细细地敲碎那坚硬的茶砖,得静静地等待壶中水烧开,滚沸并冲得壶盖嘭嘭作响,再将那黑褐色的茶碎倒进去,听它滋滋地响,吸水膨胀并溶解,再释放出酽酽的茶色来,琥珀色的红,像云缕一样逐渐舒展开,连同那酽酽的茶香茶味儿。莆田人在性格上有着某种安于现状的特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上了年纪的莆田人是这样的。老人们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看戏和听《十番》(一种乡间民乐),我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莆仙戏那舒缓悠扬的唱腔,看到麋集的观众,高音喇叭里传来的唱腔不时被风所扰动,变得忽大忽小,观戏的人群绝不吵喧,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就像淙淙流淌的江水,有节奏地喧豗着。莆田人大概是极重日常礼节的传统一族,繁冗无休止的民间礼节延续着三百六十五个日子,让一年变得充实而完整。
  到处是社庙和神殿、佛寺,到处是穿红戴绿的中老年女子,后挽个髻儿,有黑丝网发罩罩着,不论是染色或是未染色的头发,都梳拢得齐齐整整的,抹上传统的发油(一种油茶的籽榨的油脂)或是喷着闪亮的发胶,有的还在鬓边簪一只簪子,或别一两朵晚香玉,挑着红漆盘的礼担子,一路小跑着,后边跟着一个小孩。她们挎着香袋,手持着一些礼神的物什,脚底着一软垫的布鞋,走路时动静很小。那些老男人们围坐在一起,或冲着一壶茶,海聊神侃着,或执心地吹拉弹唱着,半眯着眼睛,沉浸于自己营设出来的音乐氛围里,嘴里或哼哼着那些曲牌词调。这是可以用眼睛触摸的地方,红润的砖瓦、墙壁、细细的青石或水泥路面,走过去,婉尔来去的风中夹着茉莉花或是晚香玉的香味儿,这是用嗅觉可以触摸的。当年的周作人形容他的故乡绍兴说:那是一只船上的一伙人在忙碌着各自的事情,绍兴是水上的一只船,说得极准确。一壶雕红加上一碟霉干菜或茴香豆,再在酒酐菜足之后,酡红着脸,哼几句《莲花落》,唱几句激昂的绍剧,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一只脚划着桨,一只手掌着舵,悠悠然地逐波而来乘流而去,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波光潋滟之间,绍兴醉意浓浓地躺着……那是周笔下的绍兴。我想那也是一种舒缓的脉搏,江南的乡土,概莫如斯。在江口镇的大街小巷里流连,最大的收获就是它的平静而恬淡自适的生活节奏,风吹着杂乱的云,在初秋的天空中飘来飘去,在光和色、明和暗交替的天空下,那些房屋多么孤独地伫立着,年青人不多见,大概都忙生活去了吧,剩下的就是老年式的平静生活了。
  我看到一些小贩坐在榕树荫底下,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顾客的光临,一边抉着海蛎,雪白蛎壳堆在一边,吸引着密集的苍蝇,水桶里浸着抉出来的蛎子,那是些柔软的身体,在水中堆集起来,气味浓郁,虽然有些腥臊,她的手布满各种划伤的痕迹,缠着邦迪和胶布,粗糙得如蛎壳的手熟练地抉出那些柔软的淡青色的蛎子,顾客在哪里?竹笠下的脸焦急而无奈,她耐心地等待着,她只能适应这样一种舒缓得让人焦急的生活节奏,榕树在若有若无的风中絮聒着,榕根飘动。高窗之内,是躺椅上清纾的微鼾声,一声高一声低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