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似水流年十八春

2020-12-14叙事散文缺月疏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似水流年《十八春》缺月疏桐喜欢上张爱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十几年前,还在上学的时候,读三毛的书,她说最爱的作家,一是曹雪芹,一是张爱玲,他们的书,是能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似水流年《十八春》
缺月疏桐
  喜欢上张爱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十几年前,还在上学的时候,读三毛的书,她说最爱的作家,一是曹雪芹,一是张爱玲,他们的书,是能够让她一遍遍去读的。那时,《红楼梦》已经读过多好多遍了,总是爱不释手,而且,是放在枕边的,每过一段时间,总要读一遍。对于张爱玲却是第一次听说,就去书店里找,却没有找到,但张爱玲的名字从此深深地留在了心里。
  三年后的一天,和一个最好的朋友逛书店时,竟意外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了张爱玲的名字,而且是一套全集,厚厚的四本。我又惊又喜,迫不及待地翻开,立刻就被她独特的风格和文字所吸引,把书抱在怀里再也不肯放手,毫不犹豫地买下了。69快钱,是我当时半个多月的工资呢,可是一点都没心疼钱,这意外的收获使我高兴了好多天。那些日子,我又沉浸在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中。
  书买回去后,人却生了一场病。那套书,我是在病床上读完的。小说、散文、还有《红楼梦魇》,都是我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文字。读着读着,就深深的沉迷进去;读着读着,便不忍再读,有一种生怕读完了没得再读的担忧——每每读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我总是有这种不忍再读却又不能不读的感慨和矛盾。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这套书是盗版的,有许多排版错误和打印失误的错别字,读的时候感觉就象是吃米饭时碜牙的小石头,让人很不舒服。——可能是我当时太兴奋了,居然没有发现,不过后来想想,即便当时就发现了,我也一定会买的——我向来不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总是这样冲动,决不会因了这样的瑕疵而放弃这套书,让自己再等待一份或许会有的完美。后来,当年陪我买书的朋友成了我的老公,他也和我一样爱张爱玲,和我一样深恶盗版书。一次出差,他又给我买了一套装祯朴实却绝对正版的《张爱玲全集》——此是后话不提。
  第一次读《十八春》,是在打完点滴后的一个黄昏。初春的空气中还有着深深的寒意,远处的山,被夕阳映得通红,有一种别样的美丽,我的心中,也因此涌动着一种宋词般的伤绪。关闭了门窗,抱着热水袋,我蜷在医院洁白的被窝里翻开了新的一卷书,《十八春》就在那样的一个夜晚被我一口气读完了。淡淡的福尔马林气味中,曼桢、世钧、叔惠、翠芝、曼璐、慕瑾,几个平凡人的平凡人生交织着感情纠葛的悲欢离合,在作者冷静而平淡的叙述中,象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十八年,十八个春天,我的心随着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快乐、痛苦、幸福、忧伤、郁闷、压抑、愤怒、欣喜、怅然┅┅合上最后一页书,已是第二日凌晨四点了,在迷迷糊糊中,梦里全是书中人物的影子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清晨醒来,窗外明亮的阳光刺得人眼睛发痛,恍恍惚惚中,竟有过了一生一世的感觉。那发生在四十年代的,色调灰暗的故事,那些说着我所不熟悉的上海话和南京话的人物,久久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象电影画面般的清晰和深刻。而背景,正是我在许多电影里看到的那样,钟楼、弄堂、火车、洋楼,还有留声机里隐隐约约飘着的属于那个时代的音乐……
  喜欢曼桢,她不再是有着“古墓般清凉的”深宅大院里的少奶奶姨太太,她是健康的,积极的,一直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支撑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女子。喜欢世钧,他也不再是落寂家族中玩世不恭无所事事的遗老遗少,他一度试图走出家庭,想以自己的努力过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喜欢他们之间的感情,那样温暖的自然的情感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而对于曼璐,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恨”字了得,更多的则是同情,是一种理解之后的悲凉。虽然,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是她破坏的,她那样有意无意地拿亲生妹妹的幸福做筹码来挽回自己的所谓幸福,在今天的人看来也许是残忍的,不可理喻的,但毕竟她也是那个社会制造的一个不幸。
  一晃,便是九八年了。一次,有幸在电影频道上看到了根据《十八春》改编的电影《半生缘》——其实,《半生缘》也是张后来又另起的名字,但我更喜欢《十八春》,它使我感到一种流年似水却又平淡沧桑的感觉——那部电影真是拍得很好,香港影星吴倩莲的淡然、沉静、内敛,间杂着眉宇间似有若无的忧伤,真的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曼桢;梅艳芳冷漠幽怨的眼神和夸张的红唇,也将曼璐内心的痛苦和怨恨诠释得很到位,那张漂亮的面孔有一种狰狞的美丽,让人感到丝丝的凉意;还有黎明演的世钧,葛优演的祝鸿才,黄磊演的叔惠,王志文演的张慕瑾,都活脱脱是原著中拷贝下来的人物,没有丝毫的走样。我想,导演是成功的,他的电影恰似张爱玲小说本身,寥寥几笔,就活画出了人物的灵魂;导演是深刻的,也是聪明的,他用自己擅长的方法,使更多的人阅读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文字。我喜欢这样的电影,喜欢这样的诠释。这样的时候,就会感到,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可以有许多种交流方式的,艺术的感觉是如此的相通,又是那样的不同;这样的时候,我就会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这样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弥漫着一种长长久久的喜悦和感动。
  再读《十八春》,是在一个朋友的家里。她是十多年来我最好的朋友,相识的时候,我们只有十六岁,却都有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都爱书,都爱红楼梦,都爱在读书的时候泪流不止,都在读到好处的时候有一种诉说的冲动。于是,从相识的那一刻,我们便开始了我们将要持续一生的交往。我们都需要彼此,需要来自对方的安慰和牵挂,来自彼此的诉说和倾听。那是在一个过完了年的假期里,我避开了所有的事务和人情,到远在另一个县城的她家去寻找清静。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的一段时间和空间,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一起上学的年代,又回到了当年那种开怀畅谈的感觉。时空的相隔,并没有割断这些年来我们的交流,但隔着时间和空间的书信与电话,就象隔着一层玻璃的风景,虽然也美丽,虽然也能将一切尽收眼底,但感觉总不是那么尽兴、那么真实,缺少一种热气腾腾的真实感,快乐也不是那么真切的痛快,不是那么触手可摸的。相见的快乐淡淡地弥漫在我们的心底,我们躺在床上,我们蜷卧在沙发里,我们伫立在阳台上,我们在一起去买菜的路上,我们在兴致勃勃包饺子的厨房里,说《十八春》,说张爱玲,说曼桢、曼璐,世钧┅┅说我们的生活,说彼此的茫然和困惑,说曾经的快乐和执著。冬日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我们的身上,见证着我们的满足。我们常常在庆幸,今生,有一个这样朋友,真是上天最大的恩赐。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短暂,象是春日花开,但这样的时刻,真的会如夜空中的星,照亮了我们继续要走的行程,照亮了行程中我们也许会疲惫、会厌倦、会烦躁的心。《十八春》就这样一次次被我读着,一次次让我沉迷其中,一次次给予我阅读的快乐和享受。
  做毕业答辩论文,我选了张爱玲身世与作品关系为论题,其实还是希望能够更深地阅读她的作品。我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所谓的研究,也只能是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加上更多的自己认同的别人的看法而已。但借着这样的理由来读张爱玲,翻阅更多的有关资料,会让我更感到学习的快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和满足。
  重读《十八春》,感觉还是象往昔一样,心随着人物的命运而波动起伏,而人物的影子却更加清晰。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曼桢和世钧经历了爱与痛交织的悲欢离合,十八年后重逢,在当年的小吃店里相对而坐的时候,忽然间却没有了语言。曼桢积聚在心里那么多要说的话,那么多要诉的苦,曾经设想了好多遍的,在睡里梦里都想要对世钧说的话,却突然间没有了,只剩了低微的沉默。平淡的语气,轻轻的叹息,简短的叙述,没有了欲语泪先流的悲戚,象是在说别人的、多年以前的故事,甚至连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这样的事,曾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过了,真是“相对无语,唯有泪千行”——甚至连泪也没有。每读到这里,我的心都会生出莫明的悲凉。时间过得真快,十八年,好象只是指缝间滑过的流水,人经历了的和正在经历着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就在这亘古不变的水流中逝去和将要逝去了,人世间,还有什么是真实的,永恒的?
  这种悲凉的感觉,只要读张爱玲的小说,就会自心底生出,久久地,挥之不去。可我,还是会一次次地去读,一次次地沉迷于其中。也许,正是这样的苍凉的美丽,这种独特的感觉使我感到了一种深刻的快乐。我贪恋这种快乐,它使我能更准确更敏感地感觉到生的快乐与苦痛,从中品尝着并没有经历过的,也不会有机会经历的各种人生况味。我想,人生,不应该只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我很少看电视剧的,前些日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了根据《十八春》改编的电视剧《半生缘》,就禁不住坐下来看了一会儿——当然,我还是喜欢《十八春》这个名字,它使我感到一种淡淡的诗意,似乎十八年的故事,十八年的悲欢离合就象水一样潺潺地流着,淌着……正好看到的是在小吃店重逢那一段,饰演曼桢的林心茹戴着假发穿着华丽的洋装,用千篇一律的港台腔对演世钧的演员说:“我们回不去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两人都是满眼泪水,脸上的表情是浮在皮肤上的极度夸张的的痛苦万状——这和所有我以往不屑一顾的言情肥皂剧又有什么两样?我不禁笑了,笑自己怎么会仅凭一个相同的名字就轻易地对电视剧抱了一种不该有的希望?我明明早就知道,现在的电视剧编导都只是最末流的厨师,即便是一锅滋味上好的风格独特的浓汤,到了他们手里,也要兑了几百倍的水,在加上现代的万能调味剂——味精,才要上桌的。然而,我还是有一点生气,这样的汤,就是拿白开水也能调出的,干嘛非得糟蹋了原来的那一锅浓汤,让它面目全非呢?
  还是读书吧,回到原著,回到让我一生一世都挚爱的文字,回到让我流泪让我开怀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文字中去吧。这种对于文字爱是不能轻易割舍的,文字带给我的快乐和感动也是不可取代的。
  屈指算来,从第一次读《十八春》到现在,已是十年时间了,真是流年似水啊。时间可以改变许多东西,但唯一没有变的是,却是我最初的,也是最终的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