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乡村永恒的吟者

2020-12-14叙事散文江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59 编辑

          乡村永恒的吟者我和周蓬桦先生并不熟识,只是三年前在某散文论坛,经常读到他的文字。蓬桦先生的文字沉静而美,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在网络上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59 编辑 <br /><br />          乡村永恒的吟者
  我和周蓬桦先生并不熟识,只是三年前在某散文论坛,经常读到他的文字。蓬桦先生的文字沉静而美,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在网络上看东西总是有几分的浮躁,好在蓬桦先生的文字,在各大期刊扎根,于是我有幸在《散文》、《青年文学》等纸媒上进行更细腻地阅读。前段时间,在网络上遇到蓬桦先生,得知他又一本书即将付梓,为他高兴的同时,也很是佩服他的定力。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静心读书、写作的人不多了。网络的快捷,让一些写作者的心也随之浮躁起来。平心静气,这样的字眼,在一些作家的文字里很难读到。难得蓬桦先生,依旧固执地行走在他的乡村路上,并且有陶潜的雅趣和胸怀。他不执著于当下的虚妄之名,也不被时下流行的某种写作观念所动摇,写着自己的文字,走着自己的路。前段时间,我在网络上回他的帖子时,说了一句话:你是少有的能够坚持自己的人之一。
 
  蓬桦先生这部《风吹树响》的书稿,我看得很慢,最大的原因,这是一部沉静、安静的书。每次打开电脑,点开之后,我都能让自己有些慌乱的心,在蓬桦先生的文字中得到安妥。这种感觉,我在梭罗的《瓦尔登湖》有过。我无意于把蓬桦先生提到梭罗的高度,我想说的是:《风吹树响》,是一本能够让你的心安静下来的书。
  似乎有三两年的时间,一些新锐的写手在一些文学论坛、纸媒上提出了自己的写作观念或者理念。从张锐锋提出的新散文一说,到后来一些写手喊出新异、本质等,各种提法皆有自己对写作的认识,本是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些作家过于看高了自己,似乎自己就是典范,自己的作品就是标准,自己的写作理念就是权威,有些盲目的自大,并且以此来要求别人的文章,断定其优劣。写作说到底是自己的事,一些提法也只是个人的、暂时的。说出或者文字表达了,时间又将抹去。当一些人叫嚣着要剔除文章当中的诗意时,我惶惑不解。文章需要审美,诗意难道是一种罪过?
  而读蓬桦先生的文字,我找到了我的答案。诗意与美始终贯穿了《风吹树响》这部书。诗意不是可耻,也不是小的。诗性带动了他文字的想象力和语言的灵动。青青的山岗、月亮下的木栅栏、乡下的水磨、绝望的葡萄,还有爷爷的水瓮。这些物象游走在还乡的路上。它们的脚步轻灵,有着秋霜的微白,冷静而美。我常常在这样的文字中,看到一幅图画,看到一个场景。“草丛、水声、夜鸟、深井、火山口、橡树、杏树、柿子树、一弯镰刀似的新月”。它们饱满而鲜活,是九月的葡萄,有着酣畅淋漓颜色和蓬勃的生命力。这样的文字是会让人迷失的。我常有种恍惚,不知道自己是被文字所浸染,还是被文字描绘的那物,那景,那人所吸引。这种行云流水的叙述,就是对一个本原的精神守护。人,本应诗意的存在。蓬桦先生在拥挤的石头森林中,回忆起这些明丽温润的往事,并且以淡远朴素的笔调写出了自己的别致。
  蓬桦先生的文字,有着青草的芳香,同时又有着声音的质感与气息。第二辑《疾风》,是我最喜爱的文字。在时间与空间,颜色与声音,客观与主观,动与静,人与事中转换。这些篇章在回归传统中,又有着他自己探索性。小说元素中的细节与场景交融,使这些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质地和气息。爷爷、姆妈、兰兰、外婆、素慧大婶等人物在久远的回忆中走来,俗人俗事,常景常情,却没有灰旧的颜色,而是犹如春天的画布上呈现了珠圆玉润的工笔。一架牛车,疾风中的鸟巢,雪地里的狗,被掩盖的谷仓,从黑白中打点出自己典雅的色彩。蓬桦先生把它们经营得举重若轻,似乎是毫不留神地涂抹,实则是神韵的细笔。人与物在宁静色调中有着自己命运的走向,卑微、低贱、不甘,像那个狂风中拼命摇动自己身体的鸟巢。“我看到雪地上挖出一个深深的土坑,里面躺着一个人。当第一锹土落到他失血的脸上,他的牙齿叭地一下咬住了那串纸钱,像生命咬住了最初的一声叫喊。”《叫喊》这样的文字是触目惊心的,在不动声色中直抵事物的本质。蓬桦先生的文字干净利落,不赘一言,留有空白,让读者的心思穿行其中,不觉沉闷,掩卷之后,返身才知,恰如一把短刀插在了读者的心头,疼痛不已。
  蓬桦先生显然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在《午夜》、《声音》此二辑中,深入到生活的本质,贴近于当下琐碎的日常。一些只言片语,胜过一些罗嗦的说教,这得益于他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一只萤火虫已经上路,我意识到衰老已经开始。”“上帝仅仅给了它一双小小的翅膀,而它却被囚禁起来,把短短的一生交给了鸟笼”。语言的机锋在文中俯拾皆是。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智慧的修养。而在这些篇章中,节制、隐忍、冲淡,始终以在场又隔暗观火的角度进行叙述。
  相对于现在各个论坛上,生硬隐晦,用力过猛的文字而言,我喜爱着蓬桦先生如此安静的文字。在动与静之间,我是选择静的。并且固执地以为只有“静”才有“境”,当然这个“境”指向“境界”一说。一些虚火的,穿着五彩羽衣的文字,看似汪洋恣肆,实则是一种情绪,狂躁心态的困惑表现,终究会沉寂下去。读书写字之人,难免寂寞,要有闲花淡草不与牡丹争色的从容与自在,方能走得更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