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小县城的名人

2020-12-14抒情散文茌山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7 编辑

小县城的名人——从教生涯之五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最后一站也是呆得最长的一站是魏庄中学,在那里住了整整11年,离开那里时我才32岁,简直我人生的最佳青春岁月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47 编辑 <br /><br />小县城的名人
——从教生涯之五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最后一站也是呆得最长的一站是魏庄中学,在那里住了整整11年,离开那里时我才32岁,简直我人生的最佳青春岁月都是在那个学校度过的。
  那是一处归属城关镇管理的联中,虽学校设在城外的村上,但毕竟距县城不过三华里,基本也算“皇城根”下的县城中学了。其实我并非十分在乎其名分,更主要的是学校距妻子单位不远,刚添了宝贝千金,方便我顾家照看小女才是第一要务。
  当时学校住房紧张,妻子单位也是无房可住,我只好在我教学的村上租住了一处民房。房子虽破旧,但毕竟单门独院,正适合我这刚添孩子的三口之家,因为孩子还小,拉尿不说,随时的哭闹总会影响他人,如若和房东同住一院,定会有诸多不便。
  一切安排妥当,我就一边持家育女一边精心教学,又一边痴心为文,日子过得倒也蛮充实滋润,虽然其间也有过这样那样的风风雨雨。不成想一干就是11年,且11年中收获了的与忽略了的都给我的人生之旅留下深深的印痕,让我忘记不得,甚而改变不得。
             亦曾名师
  在我从教魏庄中学的11年里,这里一直是保持六个教学班的规格,我也一直担任着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开始时我教的是初一年级——可能是校长担心我太年轻,没有教学经验,不敢让我担任高年级的课。及至后来见我还有“两下子”,就放心让我教授毕业班了。等到最后的几年,我竟被固定为只教毕业班,也即成了全校的名师。
  现在思虑盛名的得来,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家被我的所谓作家的头衔迷惑了,其实写得一手好文章,能出版个人诗文集,并不一定就说明语文教学成绩也会十分优异,我自感在教学中我并未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好多时候是投机取巧了的。
  我一般比较精于课堂教学,对古今中外诗文的分析,对汉语语法的系统归纳,特别是对作文的精到点拨,都有出类拔萃之长,但疏懒于课上课下的跟踪辅导,甚而敷衍了备课与批阅作文,常常自负地仅凭自己的所谓学识渊博应对教学,实在有愧于名师的称号。
  不过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自有歪打正着之幸,教学成绩好像和我颇为友善,不然天大的盛名校长也不会让我担当重任的,只是自感当时我若在教学上再专心致志一下,也许成绩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我不爱板起面孔向学生硬性灌输书本知识,我特爱活跃课堂,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联,好像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既有浅表的单纯书本知识,更有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使学生能懂得道理的产生与触类旁通。
  记得后来的几年里,联合校的领导每年让我去给四个中学的上百名尖子生上辅导课,大家见我以归纳的方式、以拓展的层面、以生动的手法将三年的六本课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于轻松自如谈生风声中就完美作结,甚为诧异,以至把听我的课当作了一种盼望,一种享受。
  这样说来名师还是自有名师的道理的。
            出书与办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人冠以我作家的头衔,这一头衔又让我轻松窃取了名师的称号,而名师之谓又进一步渲染了作家之声名,简直为此成了当时小县城里的一代名人,这已是影响至今的事情了。
  当时我边教学边习文,并将教学与习文相结合,特别是后来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由我兼任主编创办了《启明星》文学月报,专发中学生习作, 并将每期报纸向全国近百家中学生类报章杂志寄发,一时间几十家报刊接连转载了我推荐的作品。再后来报刊编辑的约稿,全国各地中学生的来信来稿,成了学校里师生间最热衷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把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文章见报当作了荣耀,这也无形中进一步强化了对我的崇拜感和神秘感。
  有了办报的文化氛围,我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日臻成熟,特别是当时市县报刊特别多,我的诗文常见发表,很快引起周边市县的关注,后来市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我,更是轰动一时,就连采访镜头中关于我家中的摆舍也成了众人的谈资。
  有三年的时间,我一连出了两本诗文集,虽印数不多,但在县城内外的影响却极大,也许是小县城的人没有几个能出书的缘由,加之本人相貌还可以,常有人概括我当时是名人加帅哥,一时弄得我竟有些飘飘然了。
             女儿的成长
  我是在女儿出生后不久为照看女儿才调到这个学校的,在女儿还咿呀学语时我就常带她去学校里。我们学校和村上幼儿园及小学比邻,近水楼台,我提前让女儿上了幼儿园和小学,让她过早地同文化打了交道。
  女儿在小学阶段一直名列前茅,大家原以为是我这当教师的爸爸给她开了小灶,其实并非这回事,而且我发现当老师的人,往往热心于辅导他人,偏偏疏懒于辅导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女儿也像我一样偏爱文科,说话也颇似我一般幽默,而且她的逆反思维能力还特强。记得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带她上街,看到烤地瓜的,她不动声色地对我说:“爸爸,我不要烤地瓜。”我窃喜女儿的聪明,焉有不买之理。 又有一次她放学回家后,拿着考试卷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爸爸, 这次我考的不好,你不要吵我啊!” 我原以为考的分少了,接过一看是98分,再问这98分也是全班第一名了,我干嘛会吵她呢?哦,她是要我夸奖她呀!
  应该说由于我的工作方便,女儿小时候主要是由我管育的,以至电视台来录相时,等漂亮的主持人问女儿爸爸好还是妈妈好时,少不经事的她竟脱口就说:“爸爸好,爸爸天天带我去上学。”后来我曾将这段录相拿出来放,女儿只是喜笑不语,她妈妈却总觉得有些愧疚似的。你看,纯真的孩子说话就是这样直接,而所谓成熟的大人们却又会顾虑重重,多么可惜的反差啊!
  女儿小学毕业后,我没让她报考我所在的中学,而是报考了县城里的重点中学,我不在她的身边了也许对她对我都不一定是幸事,后来的经历着实也留给我和她了过多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遗憾,但正因她的从此不在身边,阴差阳错的我却动了转行行政工作的念头,以至今生恐怕永远地离开了我熟悉而留恋的讲台。
  前后15年的从教生涯结束了,诸多的畅想,诸多的怀念,长久牵绊着我,时常盼望再现重回讲台执鞭而教的情景,而且这份念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为文的继续让我更加感知到了从教岁月的那分充实,那分激情,那分收获,因为它不仅丰实了我的知识,哺育了数不清的莘莘学子,更奠定了我一生追求文学之爱的基础,使我越来越觉得从教生涯是我接近灵魂感知美好的一架金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