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由“怕梨花落尽成秋色”闲想

2020-12-14叙事散文拈花微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7 编辑

        由“怕梨花落尽成秋色”闲想虽是未露霜寒,然毕竟已是秋季,夜来得稍早些了,将白日里的喧嚣都归之于尘外,今晚的夜色如此时的心态一样恬静,拉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37 编辑 <br /><br />        由“怕梨花落尽成秋色”闲想
  虽是未露霜寒,然毕竟已是秋季,夜来得稍早些了,将白日里的喧嚣都归之于尘外,今晚的夜色如此时的心态一样恬静,拉亮桌前橙色的灯,房间里便有暗香浮动——这正是读书的最好时刻。
  随手抽出一本《唐诗宋词》,不经意就翻到了姜夔的《淡黄柳》,“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挽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这阙词当是春天所写,由萧条冷落的“空城”到徒增悲凉气氛的“晓角”,到“马上单衣寒恻恻”,不难看出作者身处异乡的惆怅、伤时感世的愁绪,而这样的季节里,读到这句“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心中便不禁为之一颤,这样的花落时期未免太拖沓冗长了,梨花应为四月落,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遍地不开门”已经够令人感觉萧条冷落,而这梨花偏偏又从春风初渡落到秋意阑珊时,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片两片三四片,直到“遍地黄花堆积”,直到“落叶满阶红不扫”,真萧瑟得让人从心里受了煎熬。
  诗人的伤春悲秋情愫大抵都是如此吧。也难怪,诗词原本就是由诗人多愁敏感的心凝结而成,也说一花一世界,一叶感秋的是诗人,一语道尽人生况味的也是诗人。
  这样久久萦绕不肯去的萧瑟,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深能体会,“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繁花胜景之前,生生地横出一两枝枯桠,比起当胸一拳当头一棒更让人窒息得出不了声。再读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哭晁卿衡》)便令人切身地感觉到,这喝了酒的太白总是洒脱些,即便是哀惋,也不至于“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将离愁写到淋漓极致的,怕要算是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十八个字中,看似轻描淡写,细读却不由让人惊心:满怀离愁的李后主蝺蝺独立于深深的院落中,满地的梧桐叶,惨淡的月色,一种不可言传的寂寞顿时将人笼罩,竟是挣也挣不脱,摆也摆不去。我疑心这个锁字,必定是被李后主推敲了多次,也或者是信手拈来,他自己不正是那株被锁于深院的寂寞梧桐吗?
  而岺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却是彻底的让人眼前一亮,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这样新奇豪迈的格调,纵观全唐诗宋词,怕也难找一二。

  相比之下,女诗人朱淑真的“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便多了缠绵悱恻,虽然同是一株梨花,同叹一个愁,后者终归是多了一些闺阁中的柔韧,让人感觉凄婉动人。
  作为宋朝另一位杰出才女,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同样体现了女诗人独有的才华和细密敏感情思,这个点点滴滴,如同不经意间的细碎悲伤划过心头,令人陷入莫名的孤寂和欲说还休的愁苦中。
  这应是她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了,总觉得这样的诗句并不应该仅仅以闺中的寂寞闲情来看待,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这种持有诗书之气又不为境遇所折的兰心惠质,除了让人体会着“以诗为魂,化灵为墨”的别样情思,更令人感动的该是她们在动荡不安中对高雅生活的不懈追求吧。
  谈到易安的细雨,突然想到,几乎大多数诗人都喜欢将忧乐交织于风雨中,李义山的“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让人感觉到的,兴许不仅是隔着雨的冷,还有淋漓,还有可望而不可及的寥落。而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应是人生中欢乐与哀伤的巨大反差了。
  最能囊括一生的莫过于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一生的滚滚红尘,年少时的风流轻狂,成年后历经变故,颠簸流离,年老后回头时人生的坎坷起伏,多少人无以言表的苦辣酸甜,冷暖炎凉,在简短的五十六个字,一一而现。感慨的同时,又真真让人从心里生起了敬意。
  更欣赏苏轼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是风雨人生,却令人感受到的是泰然自若的阔达和潇洒,这样的率性和坦荡,与岺参的乐观豪迈当是不差上下。读这样的诗句,心胸不觉为之一畅,也许多年以后,等我经历了更多人生的风风雨雨,更能知其中旷达的可贵吧?这样想着,于是乎,桌前橙色的灯也分外亮了。回头看窗外,天已露微白,有稍许的清凉由窗而入,我起身打了个哈欠,一种被油墨浸染的惬意随之而来,许是因为天凉好个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