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那一抔隔之黄土的深情

2020-12-14叙事散文拈花微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9 编辑

          那一抔隔之黄土的深情——读红楼师兄《春祭—祖父墓前》、《与祖父隔一块石碑》是在中财论坛上读红楼师兄的《与祖父隔一块石碑》,于今年的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49 编辑 <br /><br />          那一抔隔之黄土的深情
  ——读红楼师兄《春祭—祖父墓前》、《与祖父隔一块石碑》
  是在中财论坛上读红楼师兄的《与祖父隔一块石碑》,于今年的暮春四月,吹面不寒的季节,我们还并不相识。然而,却落了泪,许是那样的季节我们有共同的缅怀,或者那样的季节更容易被清净的文字打动。是的,我想,在以后我细看师兄写过的一些篇章中,清净二字,应是遍布了师兄绝大多数的文字,然而,文字与文字之间,总是可以找些词语来概括,而一些刻进骨骼融于血液中的亲情和思念,隔着一抔黄土,在阴冷绵绵的清明细雨中,要如何才能传达?当我读到 “隔一块石碑,我与祖父在春天相遇”这一句时。我无语,无语,无语泪先下。
  在这之前,也读过师兄的一些文字,不过都是粗粗略过,我生平懒散成了习惯,即便身边好书好文堆砌,总是极少静得心来翻阅。然而我真正的是感动了,感动于师兄平静的笔调,和平静下面隐忍的忧伤。怀念亲人,人同此怀。也许是缘于此因,虽然我并不知道我是否真正融入了师兄的忧伤中。
  一直是平静的叙述,“他来姑姑家,说我是来看孙子的。那时已七十余岁的年龄,一百多里的路程,他没有倦意。”这样的叙述该是缓慢到了极至吧,而这样,一位淳朴的、并不多言却充满慈爱的祖父就跃然于眼前了,勾起了回忆,很多似曾有过关于祖父的回忆,从无名的四处角落,一一地浮了出来。是的,我想起了我的祖父,他守在我下学的路上,我从来没有问过他等了多久,我只记得,他满是沟壑的脸,笑眯眯的,看着我出了学堂,便从挎着的蓝子里,掏出一个苹果,或者一把花生,笑眯眯的看着我胡乱吞咽。
  多年以后,有关于祖父的音容笑貌,都被这一块石碑,隔绝于生死之间,捧起一抔湿冷的黄土,幻作成无数,祖父的皱纹,和鬓角白发。而终于,是另一个国度,另一个世界。
  “多想告诉他,我一直记住那黄昏的院落,记得他温和的笑意。”我不知道师兄写下这句话时,有没有搁下笔,望着窗外,长长的叹一口气。逝者已矣,回忆总是在虚虚实实中愈加悠远,但是我想,他必然是无限眷恋却又无限地怅然,“那是童年,金色的不可再现的童年。”是的,这世界总是不停地在变化着,也说变数,然而谁又不是在长大的生活中,历经了诸多的不如意,才愈发想起给过我们关心的人,而那些离我们远去的怀念,在清冷或者芜杂的岁月中,就此刻骨铭心。
  这都只是惊鸿一瞥时的感叹,与师兄结识,是在五月的尾声,而真正认真翻起师兄写过的文章,却已是十月。大气之文比比皆是,例如《清欢》,例如《漫读董桥》,例如《春日明祖陵三章》,缠绵婉转的亦是不少,如《秋天,一个童话》,如《风尘误》。《上海滩》的整个系列,是师兄的力作了,想必是影响不小,而我,在这台风肆意疯卷后的十月,读起师兄的文章,最感动的,还是《春祭—祖父墓前》和《与祖父隔一块石碑》。
  原本我们并非师出同门,以师兄妹相称总是不太妥切。可是,我不能不说,这些简洁又不失唯美的文字,与今日的断桓,凋叶和空桠当是截然的一段落差,也或者正是这段落差中,我看到了暴风骤雨过后,平静中的痛,我看到了内敛的哀伤,看到了当年经历亲人的变故,沉痛而又沉默的自己。
  按文章中记载,《春祭》应是早些年所写,对于祖父的深情,便因时间的促然显得昭然。“那是六月燥热的天气,当我在夜间闻知讯音,已是浑身冰冷,一个人走在街上,昏黄的街灯与我相对无语,而我已分明感到天开始落雨,我的泪也如雨下。”

  贯通这两篇文章的始末,师兄一直强调着,他是忧伤且不失冷静的。情感纵然如何掩藏,文字总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短短几个月的交流,我发现师兄的性格,正如他的文字,极其的安静,也极其的隐忍含蓄,是缘于江苏这块人杰地灵土地的长年孕育,还是北师大多年高等教育的熏陶?我想这都并不重要,再回到师兄的文字中,听听他沉缓的叙述。
  “他曾问一旁的姑姑,大孙子没有回来啊?”,“姑姑对我转述,祖父生前对他说过,我的孙子工作忙,再忙也应抽空回来,让我多看几眼也好啊。”
  我不知道,师兄陆陆续续的在文章中不露痕迹地插入这些叙述,他的喉间可否会因泪哽咽,而他的笔端是否真如他的叙述一样的畅然?“他常关心我房子住上没有,希望我能有自己的房子,也可到城里小住几日。”
  如何劝慰祖父,大孙子已安定下来了,如何站在祖父面前,让他从容的打量,如何了却祖父只是到城里小住几日的夙愿?如何,如何??这只是为长者最简单却又至死都不曾了却的愿。我们一直在传诉着孝道,却又真正孝过了几回?
  孙欲孝,而亲不在。我想,这一生中的爱恨情愁,是可以用些文字来淡化的,只是,文字内敛得了性情,内敛得了失去亲人的怮痛,却内敛不了为晚者心中的歉意,内敛不了无能为力的悲哀。
  那又要如何内敛得了暗夜无人时,想起曾经朝夕相处的人,心底深处的无助和空落?“我想告诉他这几年来对他的思念,我想告诉他这几年来的工作与生活,他在另一个世界,那是很远的地方啊。” 山高水远,总有个路程可以到达,而这阴阳两隔,亲情再也无法传达。
  ……
  ……
  “而现在,再度站在这里,触手可及的是一抔黄土,哀伤的心情已转为平静,只能默默地蹲下来,在墓前燃起一把纸钱。”这种场面。对于常年飘泊在外的我,已是隔了多年,然而,这样缓缓低语的叙述,如同一条条看不清形状的锁链,从各个不知名的幽暗深处将我深锁,我沉痛,却出不了声。这世间的变数总让我们无能无力,与其说师兄的文字是平静,是历经年月后的冷静,倒不如说是悲欢离合、流离岁月中的无奈。平静的表面下,覆盖着深情澎湃。
  无论如何,感谢古人为我们选了清明这个日子,这幽幽的山谷中,风吹的是两个世界的人,这轮回的岁月中,更换的是两个世间的变迁。至少,还有这样的一个日子,让我们远离喧嚣,让我们隔着黄土,让我们隔着两个世界,让我们还可以相互注视,即便忧伤已趋平静,而深情却从不曾离去。而又或者,平静本身就是无穷力量的升华,这并非时间或者空间能够阻挡得了。如师兄文中所言,“借着春天的风,我的心思他应能听见。”
  我想,祖父应是能听见。而且祖父,也早已欣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