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我的母亲我的疼

2020-12-14叙事散文阿贝尔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8 编辑

我的母亲我的疼正月初六。天气阴郁。一个人回老家看母亲。涪江河谷的田地很荒,大山和天空也都很荒。母亲是在我家过的年,刚走两天,我又操心起她。还在年里,母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8 编辑 <br /><br />我的母亲我的疼
 
  正月初六。天气阴郁。一个人回老家看母亲。涪江河谷的田地很荒,大山和天空也都很荒。母亲是在我家过的年,刚走两天,我又操心起她。还在年里,母亲就一个人回乡下住,我心里不是滋味。我买了柑和梨。这些年,每次看母亲,都不是为了让她吃上什么穿上什么,母亲不缺吃穿,妹妹妹夫给了她足够的钱,我去看她,就只是想看看她,陪她烤烤火,晒晒太阳,散散步,说说话。阴郁罩着母亲的村庄,包括母亲上了锁的木门和铁丝上晾晒的衣服。
  在李何香娘娘家找到母亲,母亲笑呵呵地出来,躬腰走在樱桃树下面,脸上的皱纹里全是孩子的单纯。“你还肯摆人户呢?”我也笑笑,说着善意的责备的话。“这几天不冷,我一个人懒得架火,跑到你李何香娘娘这儿来摆条!你晓得的,你李何香娘娘这么多年都一个人过,快80岁的人了,造孽得很。”母亲匆匆赶在前面,头也不回。我留意到石墙边的樱桃树花蕾已经炸得很厉害了。
  给大哥二哥成了家,母亲和大大便各开门另烧锅了。我在乡下教书,妹妹在读大学。大大以“自谋生路,各奔前程”八个字修正我们的未来,母亲无言地支持。种地,淘金,供妹妹读大学,接济大哥二哥和教书的我。大大能干,有魄力,但也独断,小气。母亲一直都生活在大大的阴影里。在我眼里,母亲从来都是大大的下饭菜,但也是大大的“贴心豆瓣”。母亲没啥主见,凡事都依着大大,差不多只是大大的一个附属。母亲似乎只会出工,收拾柴火,做饭做菜洗洗补补一个家庭最显细节的活都是外婆在做。也是樱桃树炸花蕾的时候,大大得了癌了走了,母亲从棺木上爬起来,抹干眼泪,开始一个人度余生。
  母亲在老家一个人住了一年,妹妹帮老家的二哥把家搬到了外乡的射洪,二哥把母亲也接去了。不是接去享福,是接去当保姆,而且是免费保姆——母亲的开支一向都是由妹妹提供——买菜,洗衣,拖地,送饭,有时还去茶馆添茶倒水。我几次给母亲打电话,母亲都说:“我不想在射洪了,我想回乡下老屋,一个人住。”“在射洪不是好好的吗?妹妹也在,身体不好,实在不想做事,就不做。”我安慰说。“不做?屋里那么多事,你二哥的两个儿子都在念高中,又不听话,不做咋行?”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挂了电话,想象母亲坐在客厅孤苦茫然的样子,想象母亲穿过车流如织的街口的身影,我禁不住眼眶发潮。
  母亲的母亲只生了母亲一个,招了大大做上门女婿。母亲的大大是个爱骑白马的财主,母亲的母亲只是他的一个小老婆,48年便冤死在了成都监狱。母亲的母亲命如苦荞,新婚不久还没有生养,男人就被红军的流弹打死,又迫于骑白马的财主的淫威,改嫁做了小。母亲年轻时漂亮,皮肤白皙,扎两条长辫。不管有多少男人想娶母亲,但自从跟了大大,母亲便是严格地守妇道。挖沟,下种,挑粪,插秧,施肥,除草,养猪,捞柴,抬田改土,母亲样样都做,且不觉得都是磨难。母亲在承受,但并非都是重。
  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外婆和大大形象鲜明。外婆是善良的鲜明。慈爱,博爱,爱得细腻。大大是权力与专制的鲜明。严厉。严厉到了恶。母亲为数不多的几个鲜明形象,都与樱桃有关:站在木梯上摘樱桃,露水濡湿了睫毛。拿青杠叶遮盖篾丝夹背里的樱桃,沾了露水的手指像樱桃一样红润。在国营食堂门口,风把母亲头上的丝帕吹落了,行人把她夹背里的樱桃挤倒了。我喜欢跟母亲进城卖樱桃。白樱桃,大颗,甜,城里的婆娘最爱吃。母亲的态度好,人也长得好,干净,手脚麻利,秤又称得望。
  又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好,好,我一切都好。”嘴上说好,听语气,分明就是不好。我说:“妈,关节炎又发了?五层的楼,天天爬,你可要慢点?依说你也该享清福了……”我拿脚掩上门,不想让走廊里过路的人听见我声音里的悲切。母亲说:“我还是想回来,一个人在胡家坝住,一个都不跟。”胡家坝就是我老家,母亲的田地在那里,大大的坟在那里。我说:“妈,你跟李金蕙说过吗?”李金蕙就是我妹妹。母亲说:“我不想跟哪个说,我就想回乡下老屋,一个人住。”在母亲焦虑的声音里,我感应得到她的孤苦,感应得到她对一个人过日子的渴望。我说:“妈,实在想回来就回来,我星期天回来看你。”电话那头无声了。母亲肯定躲着在哭。想到二哥的艰难困苦,想到二嫂难看的脸色,想到母亲看见二嫂脸色内心的恐慌和不安。我理解母亲想回老家一个人住的意思。
  在电话里跟妹妹谈起母亲,妹妹说看母亲自己,她愿意怎样就怎样,所有开支她管。我说大大死了,现在我们就一个母亲,顺她的心是最好的,她高兴,她健康,就是我们的福。妹妹说她是母亲的女儿,她该怎么做她清楚,我们当哥哥的怎么做她管不着。我懂妹妹的意思。大哥跟我都住在老家县城,但彼此却很少沟通,大哥不是在忙他的官,就是在忙大嫂的店,我不晓得他对母亲有怎样的想法,但我知道像二哥一样,大哥也需要母亲,需要一个像母亲一样放心又免费的保姆,做饭,做家务,看门。大大临死前叮嘱过母亲,别跟大儿子过,大儿子心眼小。我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听大大的话,会怎样对待大大的叮嘱,但我知道母亲要回乡下老屋一个人住,一个儿女都不跟,一定是对她三个儿子非常失望。
  大大得了癌,拖了整整一年,全是母亲照顾。大大绝望了,就折磨母亲,不好好吃药,不好好打针输液,不好好睡觉,几次背着母亲自杀,割腕动脉,吞老鼠药,喝安眠药。母亲曾对我说,她希望大大早一天死,要不就她早一天死。大大真的死了,母亲却嚎啕大哭,扑在大大身上,唤着大大的名字。
  在街上遇见老家的亲戚,对我说,娘娘回来了。母亲回来了,回乡下老屋了,却不告诉我一声。我感到惊诧,更感到难过。
  打车回家看母亲,母亲正在门前的园子里栽青菜,见了我笑着说:“这下回来住了,载几苗菜,好吃。”以前菜都是大大种,母亲收。篱笆边的樱桃树死了,曾经可是长得极其繁盛,樱桃结得又好又多。大大得了绝症,樱桃树也得了绝症。樱桃树是大大亲手栽的。跟母亲在园子里转,帮母亲放菜秧,灌定根水,感觉像是回到了从前。从前回到老家,总爱跟母亲去菜园子,她种菜,掐菜,摘菜,我站在旁边看,说着我读书、教书的事,说着我发表的她懂不起的朦胧诗,说着我恋爱的女子。母亲听着,不表态,只是笑。遇到忧愁,也跟母亲说,母亲不安慰我,但我把忧愁说给母亲,忧愁就不见了。
  母亲给我烧水,做饭,我坐在灶背后续火。老屋已经收拾一新,地扫了,灰抹了,阳尘打了,床铺也收拾过了。外婆和大大的遗像立在神龛上,面容依旧那么熟悉。在老屋转悠,我说妈,老屋里有股气味。“鬼的气味?好久没人住了,东西都发霉了。”母亲的声音从灶屋里传来,一同传来的还有切菜声。大大得病后,一直住这老屋。母亲照顾他,也在这老屋。大大死在老屋,葬礼在老屋举办。母亲的那一声声嚎啕也是在老屋爆发的。老屋该有多少痛苦和恐怖的记忆。现在,母亲回到老屋,一个人住,肯定会想起那一幕幕的场景,不知她是否能够承受这份记忆的重。
  阳光透过开花的枯竹,照进老屋,落在母亲的脸上,像一个特写,把母亲慈祥而又衰老的面容永久地烙在了我的眼球。
  去年正月初八,大大的三周年祭日。我回去了。厨房里挤满了人,案板上堆满了肉。我本能地忽视了这一切,冲破团聚的喜气,在人堆里搜寻母亲。在我的心目中,别的人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我的母亲,我的孤独的母亲。母亲不在,我下到二哥家的院子,下到樱桃树前面的园子,下到涪江边。母亲还是不在。热闹只在我家老屋。院子、田野、河岸的空旷寂寥是盘旋煽动的。返回老屋,在人堆里看见母亲,我悬浮的心才沉下来。我想给她点什么,却什么都没有带。我知道母亲需要什么,但我无力给她。母亲带我们四姊妹去到大大坟地烧三周年。大大坟后的青杠林落光了叶子,显露出稀疏的枝桠,单调,干燥。母亲和我们都没有了先前的悲痛。
  尾随母亲来到河岸边,眺望对岸。道角、青玉、三岔子、陶家山……山没有变,沟壑没有变,积雪过后,三岔子依旧像匹奔马;变了的只是河床、人家,只是樱桃的味道,只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质地和向度,爱的质地和向度。
  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我总是在想,四兄妹,差不多也都事业有成,怎么不能安顿好一个老母,还要让一个孤独的老母孤单地住在乡下。母亲进城,总是到大哥家,煮饭洗衣裳。有时是母亲看不过意主动要做的,有时是大哥打电话把母亲叫去的。我晓得了,总是有点愤然,把母亲接过来,陪她吃顿饭,散散步。但这吃饭散步,大多又是背着妻子的。像大哥二哥家的女人一样,妻子也见不得我母亲,时不时拿脸色给母亲。我不明白,这样善良的一个母亲,这样孤单的一个母亲,她们是怎么见不得的。我又明白,是我的母亲没有给她们穿金戴银。年前,母亲对我说:“你大哥问了好几回,问我鸡养大了没有,养大了捉进城宰了,以后就跟他们,他们家就缺这么个人手,请的人都不合适。”我问母亲:“你自己觉得呢?”母亲笑笑说:“我才不干叻,我说了我一个都不跟。”“一个都不跟,总不是个办法,过两年上了70,还一个人都不跟?”我望着母亲,心头突然生疼。“李金蕙说了,她们搬了新家,就来接我跟她。我不去。22楼,坐电梯,我才不去叻。”母亲说“22楼,坐电梯,我才不去呢”的时候,倔得像个小孩。
  这些天,我想母亲想得特多。66岁,有病,一个人住在乡下,会是怎样的感受。接连的寒流,接连的阴雨,或者漫长的雨季,我总是想到母亲一个人在乡下泥路上踯躅的情形。冷。孤独。悲凄……几次想把母亲接进城,跟我,不要她做事,不要她孤独,都没能实现。房子太窄,妻子不接受,母亲不愿意。“我就想在乡下,一个人住,一个也不要跟。”我知道,母亲坚守她的原则并本意,并非她真的喜欢独居,她是不愿意看见我因为她和女人闹别扭,是为了我们家庭的和谐,可是她哪里知道,她一个人住在乡下,我们家庭表面的和谐里隐藏着我个人怎么样的动荡和疼痛。
  母亲独居乡下,我无法猜度我的两个兄长的态度。他们一定有些责怪母亲。他们都两头不见天地忙仕途忙生意,他们不可能太多地琢磨母亲,把母亲当成他们的至亲至爱。他们或许会觉得母亲太自私。妹妹对母亲好,有钱有孝心,但妹妹身在外乡,居住又太前卫,母亲去了不方便也不习惯。我有闲,时常惦记母亲,照看母亲,但这惦记与照看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天空愈见阴郁,老屋愈见阴暗。母亲不断地往灶孔里塞柴,火光把她的皱纹照得异常分明。我要帮母亲摘采淘菜,母亲不让,按我坐在炭火边。母亲在灶前灶后转,唠叨着她的红萝卜白萝卜她的葱葱蒜苗。吃饭的时候,我又提说起跟谁不跟谁,母亲的态度不再坚决:“那你说,我跟哪个好?跟老大老二?就得做到老死;跟你?你倒好,但跟了你就没了安宁日子;跟李金蕙?22层,坐电梯,我不干。”母亲搁下筷子,嚼着肥肉,“我现在还扭得动,到了七十八十扭不动了再说。”看着母亲因咀嚼运动着的脸和脸上坦然的表情,我有些释然,但释然过后是更沉的疼痛。
          2006年2月6日于四川平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