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红薯,爷爷,中国人!

2020-09-17叙事散文李炳君
每年的春节,窝在家里,人反而很累,也很烦。初五这天,阳光很好,和女儿带着小外孙女去逛早市。一进早市,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烤红薯的香气。香喷喷的,甜丝丝的,诱人食欲。“要吃,要吃,我要吃烤红薯!”小外孙女一手拉着她妈妈,一手拉着我,向卖烤红薯的

     每年的春节,窝在家里,人反而很累,也很烦。   初五这天,阳光很好,和女儿带着小外孙女去逛早市。   一进早市,远远地就闻到了一股烤红薯的香气。香喷喷的,甜丝丝的,诱人食欲。   “要吃,要吃,我要吃烤红薯!”小外孙女一手拉着她妈妈,一手拉着我,向卖烤红薯的炉子跑去。也是,过年这几天,天天是大鱼大肉的,吃点红薯好呀!我们每人挑了一根。刚从炉子里取出的烤红薯很烫,我们就用麻纸包住下半段,剥去上半段的红薯皮,用牙轻轻叼住烧嘴的橘红色的薯肉。   烤红薯那香甜的味道,牵着我的思绪,穿越风烟长天和深邃时光,将我思绪的一端牢牢系在六十多年前我们村口那棵枝叶茂密、油叶发亮的大杨树上。   村口那棵大杨树南面,一箭之地,便是我家的庄稼地。   入高级社之前,我爷带领着几个儿子和媳妇种自己家的地。   记得一天,爷爷领着儿子媳妇们去地里翻红薯秧,我也跟着去了。那时,我有四五岁。我去地里,也就是坐在地头,不时地收集叔叔婶婶们在翻红薯秧时捉到的“老扁担”。我们叫做“老扁担”的东西,也就是一种蚂蚱。长长的肚子,全身青绿。长着两只翅膀,能飞,却飞不远,很好抓住。婶婶们抓住这种东西,用星星草穿起来,做饭时在火苗上一燎,香!是我的美餐!   我们家种的红薯,听爷爷说,是那种“笨”红薯。这种红薯,产量低,个头不大,两头尖,纺锤型。一棵只能长四五块,从土里刨出来,像一窝大老鼠一样。里外红,皮和酿都是红的。蒸熟吃,特别香甜。但这种红薯,秧子特别长,生长中,得翻几次秧子。翻秧子是拿一根丈把长的棍子,把秧子挑起来,调个方向。据说这样才结红薯。   出红薯的季节是在秋季。秋天里,大地有一种辽阔的美,天空有一种高远的美。万里秋风,黄叶乱舞,风烟沉静,天地高阔。收红薯时,先把红薯秧子割掉,那一窝窝把土地都撑得裂着口子的红薯便凸现出来。刨红薯是用三指耙,一耙下去,就把一窝红薯完完整整地掘了出来。爷爷则把那一窝窝红薯小心翼翼提到地头,以免碰断撞伤。当天,把红薯运回家后,由叔叔们挑水,婶婶们将红薯简单洗一下,我奶奶便在案子上切成红薯片,凉晒在高梁杆织成的“簿”上。天气晴好的时候,三五天便晒成了红薯干。那些天,家家户户,屋里院里,房上房下都是白花花的红薯干。除了晒红薯干,我家还要存放一些鲜红薯。储存鲜红薯的方法是在家里院子里挖个地窖,把红薯放入地窖。地窖有一人多深,把红薯放在地窖里,可以保存好长时间,甚至可以保存到第二年春天。红薯在地窖里放一段时间,就变得更甜了,吃了也不胀肚了。听爷爷说,红薯怕酒气,喝了酒的人绝对不能下窖的。喝酒的人下了窖,红薯一见酒气就会开始腐烂的。   有一次,我家蒸了一锅红薯,爷爷边吃边感叹地对我说,红薯这东西可是个宝呀,是咱中国人的救命恩人!   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怎么是个宝?怎么就是咱中国人的救命恩人?我不懂,也没有问。这个问题,一直到1963年我到上海上大学后,看了一篇关于红薯的文章,才明白了爷爷的意思。   在以后的年代里,我是非常讨厌吃红薯的。   我最讨厌红薯的年代是1960年到1963年这段时间。此后,大概在几十年光景里,我对红薯是一口都不吃的。到后来,即便吃,也是只少少吃一点。   1960年到1963年正是我的高中阶段。三年困难时期,饥饿笼罩着中原大地。我在学校吃学生食堂,吃红薯把人吃伤了。那时,红薯下来后,就不给学生食堂调拨其他粮食了。学校附近的农村,交红薯顶公粮。红薯还要我们学生自己去村上拉。拉红薯的时间都是安排在下晚自习后。各班轮着拉。一天,轮到我们班去拉红薯。那时我正要求入团,想表现表现。下晚自习后就去拉车了。那天,天很黑。装满红薯的大车在上一个陡坡时,走不动了。班长驾着辕,喊着叫大家用力。我使出全身力气勾着身子用力拉,突然“崩”的一声,我便一头裁在了地上。是绳子被我拉断了。班长说,别看天黑看不见,人家李炳君可是用的真劲,绳子都拉断了。   一天三顿都是吃红薯,吃得烧心,胃疼,口里吐酸水。听别人说吃点咸的辣的能好点,就从家里带点炒辣子,吃红薯时就着辣子。新鲜的红薯吃完后,食堂就又开始吃红薯干了。照样是胃疼,吐酸水。快到冬天时,才有了玉米面掺了红薯叶团成的菜团子吃。开饭的时候,在小操场上,大方蒸笼热气腾腾地摆了一排。同学们拿着饭票排队取饭。记得一天,三六班的赵培均,一会排这个队,一会儿又去排那个队。问他干啥?他一本正经地说,这一笼大而不磁,那一笼磁而不大。惹得同学们都笑他。食堂做的菜团子,大概面粉是一样多,揣红薯叶多点,自然就是大而不磁了。揣红薯叶少点,自然就磁而不大了。那时人饿,没法,多一口少一口都是计较的。我是1963年进入大学的,刚到校时,能吃。包子一两一个,我一顿能吃9个,还喝了一碗大米粥。一年后,肚子里有了油水,慢慢就吃得少了。   在读大学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介绍红薯的文章。   看过那篇文章,我才对我爷爷说的红薯是个宝,救了咱们中国人的话有了理解。半个世纪过去了,什么杂志?什么文章题目都记不清了。现在我只能把那时阅读的记忆残片,连缀成朦胧的山影水光。不过,主要意思还是错不了的。那篇文章上说,红薯是在明朝的时候,由菲律宾传到中国的。当时,菲律宾把红薯视为国宝,严禁外传,违者处以死刑。也真的有人因为私带红薯出境被查出来就地正法的的事。当时,有位福建在菲律宾经商的商人,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将红薯的藤蔓穿在竹篮提手里,才瞒过了海关检查的眼睛,把这段红薯藤蔓带回中国的。带回中国后,他把这段红薯藤蔓剪成了几截几寸长一段的秧秧,扦插在土中,培育出了第一批红薯。后来这种作物就以它高产的强大优势不断地传播开来,以至遍及了中国大地。红薯,这种东西,亩产万斤是极平常的事。有了这种东西,在灾难频仍的中国,要少饿死多少人呀!祖祖辈辈传到今日,今日的你、我、他,可能就是那若无红薯就会饿死、有了红薯而没有饿死的人的后代。我爷爷说的话太对了,这红薯难道不是救了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吗?   我曾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红薯的营养成份还是很复杂的,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当今的长寿食品。现在的红薯已不像我们在1960年和1963年那样当半年的主粮了,在大米白面可以尽情享用的同时,适当地吃些红薯对身体是很好的,特别是对便秘的人。   “姥爷,快吃吧,你在想什么?”小外孙女看我发楞,催我快吃!   我笑了笑说:“噢,我在想我的爷爷,还有我爷爷的爷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