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黄土其漫漫兮

2020-12-08抒情散文陈元武
黄土其漫漫兮 □陈元武也许,我是第一次这么逼近黄河岸边,第一次这么接近那厚厚的黄土地。当我站在高青黄河边上的时候,我激动得几乎想要跪下来,虽然,它还离着我一段距离,在数十米外的河床里静静地流淌着。它是那么的黄,我几乎不想用“浑浊”这
   黄土其漫漫兮 □陈元武   也许,我是第一次这么逼近黄河岸边,第一次这么接近那厚厚的黄土地。当我站在高青黄河边上的时候,我激动得几乎想要跪下来,虽然,它还离着我一段距离,在数十米外的河床里静静地流淌着。它是那么的黄,我几乎不想用“浑浊”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它的真实容貌,那样是大不敬的,它闪着金色的光,那是西下的夕阳留给它的最后一次眷顾。我无法形容这样的光芒,它很宁静、宽阔,像绸缎或青铜器上反射出来的光泽,我想,它和一位母亲的肤色是相似的,是的,它就在我的前方静静地闪烁着,那是一种无声的呼唤,它像母亲望我时的盈盈眸光。那团光焰在河面上跳动着,掠过黄色的波纹,我仿佛听到冶炼炉里汩汩翻涌着的青铜汁的喧哗。渡口的铁船浮桥在河流的冲击下吱嘎嘎地响着,用于起固定桩作用的浮筒上下起伏着,没有一种水流像它这样具有宁静的力量,能够扯动整个华北大地,硬生生地从厚厚的黄土和砂碛之间冲开一条宽阔的道路。这就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执着的信念,从华夏文明肇始之前一直流淌到今天,它将华夏文明一层层地堆积起来,又一层层地掩埋下去。所以,我现在站的地方,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的沉积层之上,我看不到它们----那些逝去的朝代、那些逝去的历史、那些被掩埋起来的文明的遗迹。这些土很细腻很松软,从镢头挖过的地方看,细腻得仿佛瓷器的表面,然而,它们松软得让我惊讶,毫不费劲就能挖开一条沟,用脚稍用力踩下去,就是一个清晰的脚印。那些杨树站立的地方,土显得那么浮,仿佛是虚堆在那儿的,任苇子一直长到树底下,草很稀疏,却颇精神。北方的草和南方的不一样,仿佛有一种自律在约束着,都长得齐整、壮实,一地的绒蒿和曲曲菜星散于长堤之畔,像一些不经意间撒落的绿色花朵。苦艾长得踏实,刚刚齐了脚踝,踩着的时候,特别的软乎,踩过之后,它稍稍地萎靡了片刻,然后又跟原先的一样精神焕发。我想像中的黄河似乎要比眼前的更为壮观,此刻呈现眼前的黄河是那么寻常,说实话,与我见过的南方的大江相比,它几乎逊色许多,它显得很疲惫,毕竟流经了大半个中国,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者,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了,它滋润了太多的土地,像一条原先汹涌澎湃的大血脉,一路上不停地分杈出去,成为北方的最大动脉,同时,它回收着从各个城市和乡村流出来的污水和脏物,汇入这条大动脉中,一直往东而去。黄河以它的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所有的大地回水,在它无穷尽的黄沙里将这些脏污的废水消化沉淀,它依然显得那么精神,一如既往地流淌着,挟着泥沙往东、往东。   道路笔直地向任何的方向延伸着,杨树自觉地排成护兵的行列, 在道路的尽头,是另一条道路、城市或村庄。那些麦田平平地铺展开去,这些低矮的麦子几乎贴着黄土地生长着,麦穗密集地排列成北方五月的无边风景。村庄淹没在麦田与杨树的海洋之中,看不到尽头的麦田让我生出某种感动:这就是我们经常忽略了的却无时不在消化着的粮食之一,这是我们生活里最基本的物质,我们却不太在意这些平凡的麦田以及它们的村庄。工业的东西往往显得更加张扬和跋扈,高高的烟囱直刺云空,浓郁的烟气超过任何一杆村庄的炊烟,它们径直往天空开放着灰白色或黄色、黑色的花朵,它们持续不断,而炊烟,却只在一天中的有限时段里从村庄上长出来。它们是淡蓝色的,并且细小内敛得多,仿佛不经意间闪出的一朵淡蓝色的云朵,从绿树和原野的深处长出来,旋即消逝。被柏油覆盖了的道路上,已经看不见寻常的尘土飞扬的情景,四轮大拖拉机很少开到这样的道路,它们横跨过田野和村庄,高高地凌驾于麦田和村庄之上,让杨树在它的身边低伏了下去,成为可有可无的一些点缀。灰色的钢铁隔离护栏和铁丝网隔开田野和它的村庄。高速路中央的蔷薇花开放得有点浮艳,是不是在谄媚着那些匆匆而过的汽车?五月底的时候,花季即将逝去,剩下最后的荼蘼,星星点点地燃亮路边那些寂寞的围栏。我在经历着一个陌生的地方的事与物,那些物什让我多少有点怀旧了,路上碰到南下割麦的麦客机队,浩浩荡荡地往南边驶去。在一个村庄的道岔口,我碰到一个青年正趾高气扬地开着一辆大四轮拖拉机,嘭嘭嘭地喷着浓郁的黑烟,穿过一条机耕道往东而去,那是农业时代最值得让人自豪的机器了,这种机器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故乡和往事。我试图接近这样的机器和村庄,可是,在村庄的路口,我碰到了几头无所事事的黄牛,正懒洋洋地趴在泡桐树荫底反刍着胃里的容物。那些牛很高大精神,像我身边的那些山东人一样高大瓷实。牛身上披着一层淡黄色的细毛,它不时地往地上蹭着黄土,牛眼迷茫地注视着远方。它的犄角让我起起陕北老汉头上包着的羊肚毛巾的两个角角---往前低伏着,牛肩高高地耸起,像一个力量的证据。它相信和亲近的地方只能是村庄和田野,也只有在这里,牛才活得像头牛!我拉杂地不厌其烦地叙述着牛,是因为它是村庄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让我很快就进入了这个村庄,我顺着地上清晰的牛蹄印和车辙走进了一个北方的村庄。   黄土地上呼啦啦地刮着风,刮来了浓重的黄土气息和麦田的香气。空气中飘着杨絮,像秋后的芦花一样,散漫而恣意。喜鹊在杨树梢咔咔咔地欢叫着,随行的老杨笑着说,瞧,它在欢迎贵客哩。在村庄里,依旧是到处的黄土,这里的道路不用铺沙垫石,平铺着的黄土一遍遍地踩实了,便成了路。老乡们都憨厚地笑着,脸色紫铜,那层肤色似乎就是黄土渗进去的结果。他们的话音硬实利落,说话时咬着牙根,一个字一个词地往外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穿着敞口黑布鞋,裤管子扎紧了,像影视里我们熟悉的样子。大海碗和大提壶,撮进去一把花茶末子,倒进去一暖壶开水,挨个倒上一碗茶。这茶汤不似寻常我在家喝时那么小里小气,淡得若有若无,这茶汤浓郁得像黑啤酒,茉莉花的香气一时弥漫于屋,那种香透着一股子豪气。花生个大如枣,大馒头,大磁碗里大板面,大蒜大葱大烙饼。。。。。。剥下一头蒜,咬在嘴里嘎嘣脆,大饼卷起一棵葱,往南瓜酱里一蘸,放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嚼着,葱香和蒜香让屋里的空气变得刺激。屋里屋外,尽管屋主人精心拾掇,还有显出黄土的迹象,黄土在这里无处不在,那些黄色的浮土随着空气不经意地飘进屋,落在它想落的地方。屋里看不到镢头和耧耙之类的旧农具,院子里是摩托车和拖拉机小挂车,磨盘和碾子也消失了,碾子翻转过来,打平整了,成了天然的石桌子,落在一棵枣树底下,农业的概念已经进化到了机械化的阶段。一把用钝了的镰刀被主人改造成了一把挂钩,悬在枣树上用来挂刚收获下来的蒜头。阳光从空旷的地方无遮拦地泻出院子,五月的晚些时候,枣花的香气将让树底下成为香气的天堂。我注意到了院墙根堆着的一些老南瓜,已经从里到外红透了,那红色似乎要透过粗糙的表皮直映出来。老人说,这是咱们老家伙的口粮,吃起来松软香甜不费劲,比啃老玉米省事多了。老人的脸上是北方常见的那种紫铜色,往黑里透着亮光,他的牙像秋后的玉米,被人啃得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颗,高低错落东倒西歪,还让烟渍得焦黄。老人说话的时候,嘴角边挂着白色的唾沫,他的脸像一块被风吹干的塘泥,皱纹深而且边缘清晰,眉框有些浮肿,半白的眉毛像秋草一样纵横支楞着,染着岁月的霜粉。老人说:好好的地就要撂荒了,这孩子死活要起这什么厂子,那玩意儿能出得白面么?啧啧。。。。。。老人面露不悦之色,他在数落自己的小儿子。他的小儿子去了南方十几年,已经成了一个大老板了。老人说,还是咱北方好,麦子玉米白面馒头,烙饼蘸酱就大葱,啥想法也没了!他拿起一个水萝卜,吭哧咬了一口,里头露出水绿色来。老人的幸福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如此。院子里的阳光让我怀想起南方,它在数千里之外,此刻是否也阳光灿烂?   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细节:许多老乡对于黄土并不十分在意,身的沾了泥点子,鞋底垫了厚厚一层泥泞,衣服裤子上东一块西泥坨子也似乎毫不在意。我感觉那泥坨子颜色纯净,不像南方的黑污泥,那颜色是黄河水的颜色,是大地的颜色,是阳光的颜色,那泥坨子没有一点难闻的臭气,它质朴,像黄土地伸出的一张手,往人的身上印着印子。我想到这里,眼眶里就满胀起来了,潮潮的、热热的的水就要涌出来。那些杨树是北方的身影,绿意葱茏之间,麦子在悄悄地变黄着。。。。。。黄土地就在它们之下,寂静无声,浩阔的黄河在不远处流淌着,日复一日,夜复一夜。我似乎看到了纷纷扬扬的黄尘滚滚而来,它在狂肆地横扫着一望无际的北方大地,将一些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物悄悄地掩埋着。 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102信箱,36601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