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西行每日流水帐:6月11日 晴

2020-12-03抒情散文官舟寨
因为去银川的车是下午4:40的,我们想利用这大半天在西安市内走走,根据阿青的介绍,又读了读西安市地图,决定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雁塔看看。说穿了到西安就是看历史的,既然这样没有不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
  因为去银川的车是下午4:40的,我们想利用这大半天在西安市内走走,根据阿青的介绍,又读了读西安市地图,决定把行李寄存在火车站,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大雁塔看看。   说穿了到西安就是看历史的,既然这样没有不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反正今天的时间足够,我们便决定搭公交车。这正合我意,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来,搭公交车不仅仅是实惠,最主要的是能够了解市民的一些生存状态。不过,因为是第一次到西安,用心看街道及街道旁的一些建筑去了,不过建筑倒也没让我记住什么,所谓市民的生存状态更是心里全无,一手要抓两条鱼还是不行的。到了后来,先后见着了大雁塔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就开始那一眼就烙在心里了,差别就是差别。可见过多的雷同容易让人麻木,城市与城市、建筑与建筑或者别的什么的雷同都是这样。   这座博物馆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那如覆盖如巨大书页的青瓦,宁静、庄重,却强烈地辐射着一种力量,至少对我辐射着。   据介绍,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我们走进去,仿佛从华夏文明源头一路漂流而下。一件件文物都让我们细细审视,那些带着泥土的古物,是我们先民给历史留下的印记,也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些鳞片、一些暗示。凭着这些鳞片,我猜想着先民的智慧、艰难和不屈,甚至想象着那些细节,尽管我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大相径庭,但是我忍不住要想象。比如,那些石器,是我们的祖先仅有的武器和产生工具,他们猎狞、防止猛兽进攻、耕种、搭建住所,比我们要多付出多少倍的代价,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进步着走来的。走过漫长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发明和创造越来越多,而在创造的过程中,越来越聪明。也许人类正是因为永不满足才成其为人类,要不仍然是动物。   据说,馆藏文物多达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确实,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全国独有,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在数千年前,这些物件的工艺达到如此高的程度,虽然我在历史书籍中早已略知,但今天见了让我数不清的真实物品,还是令我倍感惊奇。真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价值无限。   这座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真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我们真的是有点不忍离开,这里有太多太深刻的的东西,我们虽然不是专门或业余的研究者,但仍然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大雁塔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只有一站路远,没走多久就到了,可是天气特别热。不知为何天这么热比南方更热,达到35度了,此时我们那边至少低4度,且我们会同是山区,树木多,只要不在太阳直射的地方还是不太热,而城市的水泥森林里,整个被烤热后到处都是热的了。看来城市的温室将就越来越厉害了,阵阵热浪袭来,让我们极不适应。其实,不光是我们,太多的人都不适应,大雁塔广场旁的树林子里坐满了人,我们也坐到里头去,尽管并没有什么风,倒也凉快许多,同行不肯去塔里头了,那么我们就遥对着大雁塔,随意地遐想。据说,唐玄奘取经回国后,从弘福寺移到这座寺里专译佛经,创立法相宗,并倡议修建大雁塔,以贮藏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建塔时,他亲自担筐运送砖石。一个高僧,历经磨难,到西天成功取经回来,业已修成正果,尚且挑砖运石,这颗平常心也特别难得,我以为这正是其修炼而的正果。也许心静自然凉,在树林里想着这些,汗水便止住。   回到家里,几经查阅,得到如下资料:   ——大雁塔、小雁塔是唐代佛寺建筑的遗存。大雁塔在西安市南四公里处的慈恩寺西院,建于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塔基仿照印度鞑榇[chèn衬]国佛塔的样式,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塔的最上层原来有太宗所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书写,称“雁塔圣教”,是书法中的精品,现嵌在塔下南门洞两侧壁间。大雁塔之所以著名,除了它是唐三藏放经的经塔以外,还因为这里地近风景区曲江,唐代诗人凡来长安,都要登塔凭眺长安风光,吟诗抒发感想。一部《全唐诗》中,与它有关的作品不胜枚举。这座塔在唐代还是进士金榜题名的地方。唐朝设科举进士,进士科最难考,录取人数很少。考中进士的人先在曲江举行宴会,叫做曲江会。然后集中到慈恩寺,推举擅长书法的人把考中者的名字刻在砖上。“慈恩题名”也成为后人爱模仿的一件风雅之事,现在慈恩寺中还可以看到不少题名的碑石。   ——小雁塔在大雁塔附近,原来是唐代著名佛寺大荐福寺的佛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四角的密檐式砖塔,塔身宽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形成秀丽的流线形轮廓。这座塔经历过70多次地震,原高15层,塔顶震毁,剩13层。据底层门楣上明代人王鹤的题字说,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时,小雁塔从顶到底,中间裂开一尺来宽的大缝,塔身分为东西两半。到正德末年再次地震时,裂缝一夜之间又合在一起。现在仍可看出明显的痕迹,游人到此,无不称奇。   ——隋唐时期的建筑,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所以大雁塔、小雁塔弥足珍贵。此外,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也以唐代木构建筑闻名于世。   这大雁塔我是应去的。没有去,是因为自己修炼不够,也还没有十分自觉修炼的缘故。这此其一也。其二,褚遂良书写的“雁塔圣教”是要看看真迹的,那确实是书法精品啊。那什么“曲江会”倒也未必要去看,那是取得功名的人表达得意之处,我等既未金榜题名过也不再想金榜题名者,不去附庸风雅也罢。   16:00多上了去银川的火车,因不是空调车,却是从西安这个火笼进了另一个火笼。好在我瘦,也不在怕他的热。同行的吕大姐是一个细致的人,买了个大西瓜,我们上车没多久便开瓜解渴。   出了西安没多远,便见得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和零星隐于黄土之中的窑洞。记得有个资料说,其实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黄土高原植被甚好,连年战争和一些火灾将之森林毁灭,赤裸的黄土,受不了淫雨的侵蚀,终于肤剥肌裂、血失肉掉。我想应当是这样的,我的理由是:有如此厚的黄土,肯定有很好的森林;如果没有茂盛的森林,怎么会有大同煤矿这样大量优质的煤?我想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使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武器:石头。”当初看到这句话,我沉默了许久,心里忧郁很深,就像地球真的到了末日。也许会有人说我未免过于杞人忧天了。可是,问题难道还不十分严重吗?地球给了人类一个美好的家园,而人类自己不好好珍惜,对之大肆破坏,将人类自己逼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人类在一步步挖掘自己的坟墓。我们也许麻木了,见惯了沙漠化,见惯了毁林,见惯了污染,见惯了对于破坏生态的报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是最不知自珍自爱的生命。   城市的郊区倒是有些绿洲,在有水源的地方,农民种了不少葡萄、枸杞之类,也许还有蔬菜,只是我没有看到。据车上的一个当地人说,葡萄和枸杞产量还可以,因为地广人稀,每家的种植面积大,做事的都外地人,湖南人到此承包的也不少,效益都还不错。我看到几羊在游动,想必没有多少草,可是为了生存它们在尽力寻找一切可能获取的食物。同行的老王说,那几个是不是烧炭的?我哈哈笑了,我知道他是说他们皮肤很黑。可是笑过之余,我对这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们,表示出了真诚的可怜和由衷的敬佩。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也来自于偏远、贫穷的落后地方,在农村劳动过一段时间,知道农民有多累多苦。我想如果我还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会怎么样?世上已经发生的事没有假设,我生活在条件相对得多的小县城,可是我真的很可怜他们的处境,很敬佩他们淡泊而不屈的态度。   过宝鸡之后的自然生态就更差,铁路两旁都是一些荒漠。我们南方山区的人,看惯了绿水青山,突然见到荒原,一时的新奇还没升起多久,叹息便涌出来。到处是灰暗的沙,夕阳让之有了刺眼的亮光。枯败的草星星点点散在沙之上,干得一逢火星就会燃烧,时序已经到了炎热的夏季,可能是雨迟迟没有到来,这些野草还没有醒来,或者醒来了却因长久的等待而奄奄一息,这竟像那痴情的女子等候心爱的男人,男人一去不见踪影,她头发白了,身体干枯了,却还不死心,心爱的人不知还在何方流浪。   太多的地荒凉着,太多的荒凉压抑着我,我怀着一种难以表达的心情渐渐入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