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用另一种方式讲述历史

2020-11-29叙事散文尧阳
说实话,晋商纵横天下五百年,三、四部影视剧、五六本小说和文史专著是很难把晋商深厚的历史韵味和传奇的创富故事说尽道完的,那些虚构出来的故事和刻意编造的情节,又怎么能够和当年晋商艰辛的创业历程、周遭际遇相比呢。正所谓“今人难识古人面”。科学技术
  说实话,晋商纵横天下五百年,三、四部影视剧、五六本小说和文史专著是很难把晋商深厚的历史韵味和传奇的创富故事说尽道完的,那些虚构出来的故事和刻意编造的情节,又怎么能够和当年晋商艰辛的创业历程、周遭际遇相比呢。正所谓“今人难识古人面”。科学技术再发达,思想再超前,但若想要真实再现过去的那段历史,人类唯一的选择便是从艺术的灵感和想像里去寻找探寻历史的途径。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股晋商热潮席卷大江南北,是很让人值得回味的。现代商业社会,一个远去的历史群体为什么会突然散发出熠熠灼人的光彩?现代人的心灵,为什么会对已经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一代商人充满了好奇与敬意?这大概就是引发诸多学人艺术家拿起笔为远处内陆省份的山西商人著书作传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大大小小、厚厚薄薄的关于晋商的文史著作中,孙涛先生的《闲话晋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就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解读晋商的著作。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是因为它不同于同类关于晋商的研究著作,比如那些小说,比如那些史学专著和影视剧,它是以随笔的形式,向人们讲述山西商人在那个风云激荡、波诡云谲的年代,历经明、清两朝五百余年,如何成长、壮大、乃至衰落的过程和故事的,这些故事,有的来自作者对晋商故里的寻访,有的是对晋商后裔们的求证,有的是孙涛先生多年来对“晋商”累积的“真知灼见”,既有学术上的探索,又有小说影视剧所没有的“真实”内蕴。值得一提的是,孙涛先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已有14部长篇小说出版,他本可以重操旧路再写一部关于晋商的“大部头”(据我所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开始搜集晋商的资料),那他为什么会以随笔这种形式来构建和犹太商人齐名的山西商人,来表达自己对老祖先的那份荣光的敬仰?原来这都得益于孙涛先生对晋商的深切关爱,和对普通读者,尤其是那些匆匆而来的外地游客的一种使命和责任感。   一部十几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对一个不愿啃书本的人而言,无疑是一块坚硬的石头,舞剧《一把酸枣》堪称精品,但对一个匆匆而来的游客和居住在乡下的人们而言,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舞剧,演得再好,水平再高,人们也不可能目睹其精彩的艺术魅力。而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站立在当年晋商居住过的故居前,屋宇回廊,晋商当年的气味犹在眼前,可那份一见倾心的感觉如果离开了那些隐藏着晋商历史身影的老宅,估计没有几个人能把当时的感觉真切地带出去,而当地的景点介绍,也只是公文式地草草写着几句话,说白了,只能起到引发饥饿的作用,而起不到填腹之功效。   孙涛先生的这本《闲话晋商》,就是这样一本既能让人领略晋商如何创造富可敌国的商业奇迹,又很细腻详尽地向人们展示了晋商由盛而衰的历史缘由,是普通老百姓和读者了解晋商、走近晋商的一本好书。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平遥、太谷、祈县晋商们遗存下来的实物和民居的图片,从平实的文字中感觉回味晋商当年的辉煌,而那黑白凝重的图片,又似乎在佐证着文字叙述的一切。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孙涛先生说,这些图片是出版社后来加进去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子的“怨气”,他的意思我是明白的,现而今靠市场炒作的书太多了,不管读者卖不卖帐,自己先云山雾海地夸捧一通。而这些浮躁之风,显然为孙涛先生所不耻。但从整部书稿看,这些图片确实为本书增色不少,使书显得愈发厚重。   《闲话晋商》采用了截取晋商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生活片断的写法,或从他们的一则轶事说起,或从他们现今故居的一幅对联引发开去,其中还向我们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晋商故事,和当年晋商创业之道。比如晋商采用的股份制,出钱的称银股,出力的为身股或力股,还有财神股和狗股,这些经孙涛先生以轻松朴素的笔触写出来,一点儿也不觉得生涩,其中还涉猎了许多的人文历史知识,可以看得出,孙涛先生是旁搜远集,下过一番大苦功的。   在“票号汇兑通四海”一章中,孙涛先生提到了平阳的亢氏家族和“李自成遗金”一事,恰好我手头有一份《经济观察报》(2006年5月1日—5月8日),上面有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一篇平阳亢氏起家的文章,他也认为亢氏的发迹者亢嗣鼎和李自成遗金一事是人们后来强加在亢氏头上的,但亢氏之富在晋商中一定是很有名的。从时间上看,孙涛先生成文应该比梁小民先生早,但两人对亢氏之富的传说都持之以相同否定的态度,应该是英雄所见略同。梁小民先生乃经济学家,自是权威,而孙涛先生作为一个作家,能有此定论实属不易。再比如日升昌的大掌柜雷履泰和二掌柜毛鸿刿的争斗,这种纯属个人私愤的矛盾竟然发展成了延续几代人的恩怨,自然就成了后人们探究晋商衰落的一个“标本”,当时这种真实情况估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无情惨烈,但雷毛二人的个人恩怨应该是晋商这个群体的一个个案,它不仅给人们显露了晋商内在的情绪符号,而且向人传达出了这一整个群体的人格缺憾,今天思之,更加令人敬醒。   《老残游记》这部书,大家都知道,但作者刘鄂其人,我还是第一次读到他会和我们的山西商人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从《闲话晋商》这本书中了解到,我们的晋商正是在这个文化投机分子的牵拉之下,才演出了一出晋商齐心协力保“晋矿”的活剧,可喜的是晋商团结爱国的情怀,在其已经走向没落之际,又一次散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闲话晋商》以平稳的笔调,散漫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晋商500余年的传奇历史,看似一个“闲”字,实则道尽了晋商500年沧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