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一言难尽的丧事

2020-11-27抒情散文茌山石
鲁西乡村的丧事是颇为讲究的,人倒下了一般要停放三天或五天,这期间每天都有许多丧事礼数要做,火化前一天的晚上和出殡后的当晚都要在夜里凌晨之后操办烧轿或服三的仪式,其它诸如迎神照庙、接祭请众等等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不知这些琐细而讲究的风俗是何
  鲁西乡村的丧事是颇为讲究的,人倒下了一般要停放三天或五天,这期间每天都有许多丧事礼数要做,火化前一天的晚上和出殡后的当晚都要在夜里凌晨之后操办烧轿或服三的仪式,其它诸如迎神照庙、接祭请众等等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不知这些琐细而讲究的风俗是何年何月由何人圈定的,想必是古人想通过这些繁文缛节却又环环相扣的丧事礼仪,既为表达归天之人对美好人生的留恋,又在强化彰显生者对死者的伤逝与哀悼,使后世之人从中体悟到人之生死的不易和惜悯。   在我是热衷于这些礼节的,虽然我从不相信有什么鬼神,也从不相信在别一世界会像现世一样流通货币——纸钱,我只是认为这诸多的外在形式真的是纪念缅怀先人很有意义的事情。古人说有阴曹地府,有冥币流通,就权当真有这回事好了,借此实在可以用来安慰自己的怀思之情。按照风俗,人死后要上三期坟、五期坟、百日坟、周年坟、三年坟、十年坟……,每年的清明节、十月一更是固定的祭日,上坟时不但要烧纸供食、鸣炮添坟,还有的会植松立碑。就连年三十全家喜庆之日也要先把故人“请”回家,摆上供桌,让其在后世之人的陪伴下欢度新年,而第二日下午的送家堂更是平添了新年的一份亲情气氛,你听你看,乡间田野里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人头攒动冥纸当烧的繁盛场面。这诸多的丧事礼仪和祭奠风俗,的确是感恩先人、秉承遗训、聚凝心志、砥砺性情的一大要事,使人能从中晓之以血脉,动之以亲情,从而深表怀思之念和拳拳励志之心。   可对有个“词”我却倍感别扭,因为若是谁家的老人是八十开外去世的,那丧事便被称之为“喜丧”,并为之请来民间鼓乐班子吹啦弹唱一番,孝子们也多以自家出了个老寿星而自豪,不但面色表情上不见太多悲伤,而且还要在丧事的操办上弄出点喜庆色彩。高寿而终这其中的确内含一些让生者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如此以来从另一层面讲也有让人觉得好像人过八十再死就属“该死”了,死了也不太痛心了的错愕,这不免又令人顿生诧异和尴尬。人们言说人生两大悲伤事时说的是:“老年丧子,中年丧妻。”是把年轻者的早亡作为人生第一大哀的,那丧事也必定嚎啕如雷、悲天怆地、路人皆泣,而细究其因我却觉得其中却暗含了生者对死者功利欲求的失落,其哀并非单纯亲情所使然。   如此说来,靠着历史的惯性延续呈现在鲁西人面前的“悲丧”或“喜丧”,虽然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民风,但细究起来大多实在又不能让人为之心气畅顺。我是这样想的,所有的丧事从血缘亲情上讲都应是痛逝亡灵的极悲之伤,绝不存在“喜丧”一说,甚而惟其寿高而终者和子孙后人的亲情日久弥浓,其逝也便更应认为是极悲之哀,何有“喜丧”之谈呢?当然,少亡者因其亲情难释和痛惜人生短暂为之伤悲也是可以理解的。   曾也听人这样说:“人活着时多孝顺就行,死了没必要太过悲伤。”说这话者往往是为自己在丧事的薄葬或浅痛的表现上作开脱,老人生前是否得到孝顺了也并不见得真如其言。我觉得老人在世时尽心孝敬是天理之事,而过世后在不大操大办的前提下厚葬老人也是应该的,特别是应该体现在情感的真切流露和持久延续下去的追思与祭扫上。如若生前有人孝敬,死后有人缅怀,并尽可能地将其发扬光大并感染后人,使之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将其人生美德融进生死两重天的岁月中,必会净化人之心灵,提升人之情操,谐和人际关系,感召人世苍生。   人之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大课题,与己与彼都须悉心真情对待,稍有偏差就会生发些许荒唐,花开花落都是生命的延续或再生,珍惜生命,厚待故人,应是人类最基本的秉性。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