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不能迟到

2020-11-16抒情散文透透
不能迟到透透/文天已经亮了,一切都从沉睡中醒来,窗外渐渐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动静,榕树上的小鸟在欢喜地雀跃;楼下有两三个人在相互问候;一辆摩托车点火启动,然后哒哒哒地开出院子;对面厨房的水龙头在哗哗地开水……连风也醒了,掀动窗帘,一阵阵地吹进房
            不能迟到
            透透/文
  天已经亮了,一切都从沉睡中醒来,窗外渐渐有了这样或那样的动静,榕树上的小鸟在欢喜地雀跃;楼下有两三个人在相互问候;一辆摩托车点火启动,然后哒哒哒地开出院子;对面厨房的水龙头在哗哗地开水……连风也醒了,掀动窗帘,一阵阵地吹进房间里来,带着晨光的味道……可我仍然不愿意睁开眼睛,尽管那包裹了我一晚梦境的黑暗,现在已不再那么纯粹了,并有了一些灰白的感觉,但它却足以让在场的一切保持静止——身体、思维、时间,以及房间里的每个细处,因沉陷在黑暗里,而具有静止的姿态和气息。有了这样的“静止”,人仿佛处于生死临界、虚实之间,仿佛灵魂在黑暗中游离飘荡而去,独留躯体纯粹而简单,不用去理会活着的这一天还要做什么,还能做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然而,时钟的指针每天总会准确无误指向那个刻度,今天也不例外,那只趴在墙壁上的黑色电铃,已毫不犹豫地响起来,那声音急骤、尖锐而强劲,带着坚硬意味,接连不断地从它身上的每个孔隙里奔将出来,暴雨般撞击着我的耳鼓和每一根神经,并告诉我:那个规定的时间到了!而此时,在别处、在我耳朵听不到的地方,一定还有铃声同时响起,我们的城市已习惯于用这种金属发出的叫喊声来规范它的秩序,来推动一天的速度,来催促人们起床,出门、工作、学习、会议,或者开始某段旅行,最后,将所有必须遵循秩序的事物都卷入紧张之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就像箭,箭在弦上,每天不得不发,奔向这个或那一个目标。   真不想睁开眼睛,就这么身陷“静止”之中吧。可不能迟到啊,儿子要去学校,他要开会,我要上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相同时间里,沿着不同的轨迹,遵守着各自必须遵守的规则。我们都不能迟到!
  是的,“不能迟到”,我们不能迟到啊!

  ——这是小时候母亲常常用训诫口气强调的一句话。起初是告诉我,她出工不能迟到,催促我们姐妹快点穿好衣服、洗好脸、吃好饭,好让她料理好家务准时出门;后来又告诉我,我上学不能迟到,催我快点背好书包,装好午饭,赶紧上路去学校。那时,几乎天天听到母亲喊:快!快!快!快点啊,你捱死嘛(意:捱时间),要迟到了,要迟到啦!为了不迟到,她有时变得异常严厉和粗暴,甚至歇斯底里,以致 “不能迟到”这句话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就像小时候种下的牛痘,清晰,光圆,规则,几十年过去了,伸出胳膊,它还印在那里。一个完美的疤痕,一枚摁在肉里的铜钱印,标识我具备了某种免疫功能,却也忍受了那种咬心蚀骨的痒痛,让人一生都看见它的存在。

  四岁,或者五岁?具体岁数记不太清了,反正我那时还没上学,母亲也还没得病,她每天出工,我每天跟着,她前脚出门,我后脚到,她上我也上,她下我也下,她和社员们挖红薯,我在地里打滚,她打谷插秧,我就在田埂上揿蚂蚱,她在队里猪场养猪,我总拿着潲瓢往猪栏跑,无论她去哪里,我横直爱跟着,不管担搁她多少时间和活路,就是不愿呆家里,为此挨鞭子,吃“螺蛳”(意:被大人用五指关节敲脑壳),到头来也是死性不改。

  记得那个夏天,天气是那么炎热,日头又毒又辣,烤得焦皮肤,晒得死青苗,尤其是中午,谁要站在日头下面,不出五分钟,头顶准冒“烟”。可那是双抢时节,队里是抢收抢种,家里就是抢工分抢口粮,再大的太阳,大人们也要起早贪黑做活路,流血流汗挣工分。为了让我躲避这恶毒的日头,不晒出病来,母亲不得不把我们姐妹俩托付到寨上伯公伯婆家里,不再让我跟着她到田间玩耍。

  一天还行,两天闷得慌,第三天我就憋出了牛脾气,拽着母亲的衣角,死活要跟她去打谷子。出工的广播早已喊罢了,父亲先出了门,母亲还在劝阻我,说日头太大,小孩子不能去晒,会生病,还会担搁大人的活路,让我快放手,她不能迟到,不能被扣工分。可好说歹说,就是脱不了身,眼看别的社员一个个挑着箩筐、背着禾镰往田间去了,气得她一边用力掰开我的手,一边斥骂:你(这)个不听话的死妹崽呀,我迟到了啊,我已经迟到啦,你还要不要吃饭,要不要活啊?你再不放手,再跟,我打死你这不听话的妹崽!母亲叫骂声越大,我哭得越使劲,母亲甩开我,在前面跑,我拼着小命在后面追,从家门口到半山,再从半山到冲谷,阳光的热浪已经阵阵袭来了,我依然紧追不舍,最后,在那条小山路上,母亲抓起楠竹鞭子,劈头盖脸刷了下来,只是她不再骂了,我们一起哭,一起痛,直到我全身都是血紫的鞭痕,软在地上,母亲才抱起我回家,放到木板床上,一边往我身上擦清凉油,一边喃喃叹气,唉——死妹崽,你为什么恁犟?为什么恁犟啊?之后,我不知自己是怎么睡着的,也不懂母亲什么时候才出工,当然更不晓得她因为迟到被扣了几多工分。醒来时,天已经黑乎乎的了,只听到父亲责备母亲说,下手怎能那么狠,她还小,不懂事呀。

  以后,我每天仍然听到母亲高声喊 “快点!快点!不能迟到,真的不能迟到啊!”,我也仍然时时跟着她,只是母亲不再打我,太阳天一定要我站到树阴下,下雨时帮我披好尼龙布。有时,因为迟到,别人抢走了原本分包给母亲的活,母亲便和人吵架,可除了争吵也只是争吵,却改变不了由于迟到而带来的结果,站在旁边的我,心里便恨死了那些“坏人”,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出去做工人,做干部,端铁饭碗,让他们知道,他们抢一辈子活路,也比不上我一年领的工资(听大人说,公社干部一个月有几十元呢,而社员的工分除了挣得口粮,一天工分的分值才1毛多钱)。然后,母亲到队长那儿,让他分配给她一份平工(那时,活路分包工、平工,平工是按平时的定额计工分,比包工挣的工分少近一半),我在后面默默地跟着,一整天都高兴不起来。

  到了年底,父亲从队会记那儿结算回来后,我便听他说,家里全年口粮勉强够吃9个月,今年又超支了。这就意味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家除了要看队长脸色、求他赊出谷子外,母亲还要挨家挨户去借米借钱,拆东补西,父亲还要掘地三尺挖山薯(野怀山)刨葛根,左拼右凑,全家还要芥蓝稀粥、木薯粑粑掺杂着吃,这日子才能熬过去。

   可是,为了我,那些年母亲究竟迟到了多少次,担搁了多少活路,被扣去多少工分呢?2006年,我回家过春节时,无意中在那个旧抽屉里翻到了一本《毛主席语录》小册子,在书前那张空白页里,我看到了用铅笔记下的三个数字:成(父亲)3387.7,爱(母亲)2079.5,总工分数5586. 6(这个合计不知是另有附加,还是没算对,我不得而知)。记录的前后两页分别盖着“广西革筹小组、广西军区”印章和印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行红字。记得当时母亲一天工分满分大约是10分,按母亲全年正常出勤计算,起码也会有3000分。这三个数字是那年工分的记录吗?如果是,每天辛辛苦苦劳动的母亲,工分却少了近千分。我不能肯定,问母亲,她说她也不记得了,还说,你要是对这小本子感兴趣,就拿回南宁去吧。今晚,我写这篇文字时,再次翻开了这本小册子,又才看到书后那张空白页上记着:
1
  977年
四月十五日玉兵姑爹借米10斤
五月七日 石龙五表伯借老谷80斤
六月三十日杨朝常借米5斤
九月二十七日韦 家借钱3元
十月二日 ~~~~2元
十月二日 何国凡借钱5元
十月二日 何明凡借钱3元
……

  这是母亲的字迹,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却丝毫没有褪色,我想,这就是那“迟到”的记录吧,它像泪痕一般风干在岁月的脸上,静止,沉默,却淡淡地苦涩。
  不再听到母亲在耳边喊“不能迟到,不能迟到啊”,是到县城读高中之后,我远离了家,也远离了母亲。而那时,生产队也已分田到户,做农活的时间自主自由,母亲不用再担心迟到,也不用再担心被扣工分,时光仿佛因此缓慢下来,再忙的季节,哪怕晚上摸黑收工,她也是料理好家务、打点弟妹们上学后才出门……是的,母亲不再喊“不能迟到”,但那喊声却以记忆的方式,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从读书到参加工作,从乡村到城市,从顽童到身为人母,那喊声从未离我而去,后来,那声音又从我的嘴里一次次地喊出来——

  “快点!快点!不能迟到,不能迟到啊!”我催促孩子,也催促自己。   然而,迟到和不能迟到——这个以时间和空间为变量的人生函数解答的微小误差,它是那样地难以避免,迟到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中发生,在这里或那里一次次地出现。铃声急促地响在时间里,但总有人、有些事情担搁在那忘记了的时间里。是“迟到”,让他们脸上布满了汗珠,大口大口地喘气,神情里也掩藏不住仓皇和内疚。当迟到的时间或次数,在那本登记薄上,或那台电脑里被记录,随之而来的,便是多种多样的惩罚或具有警告性质的批评。作检查,扣工资,降职等等,都有可能是“迟到”它给你带来的厄运,有时“迟到”甚至会让你失去一生宝贵的机遇。

  而在公园,在车站,还有多少个迟到的约会,多少次晚点的列车?亦或在你、我、他的身边,还有多少份迟来的问候、关爱与祝福?迟到,让等待有了更长的等待,让焦急变得更加焦急……记得在阿拉法特的传奇经历中,有这样一个记录:“1985年,以色列根据情报,出动8架轰炸机偷袭位于突尼斯城南郊的巴解总部,一举把那里夷为平地,造成数十人伤亡。阿拉法特当天因有事迟到15分钟,再次躲过劫难。”这个事件又使“迟到”在得与失、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充满了玄机、恐怖和血腥,并在弥漫着战火浓烈的硝烟气味中,有了与平常意义上那个“迟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此时,2007年4月18日,我生活在城市——在一只正在向前飞奔的巨大容器里,尽管我一直认为,我的城市生活只是作为那贫苦过去的参照而存在,简单又平常,但我仍然不得不放弃更多的睡眠,离开那慵懒和静止,像陀螺一样转起来:起床,开窗,洗漱,出门,卷入忙碌的人群。我的眼前是高楼、街道和车辆们,繁华而冷硬,线条错综复杂,秩序庞大无比,这里人情萎缩,世故老化,城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小,时空是一条越来越窄逼的狭缝,人们在里面奔跑,不断提速,于是,我不得不比母亲更大声、更紧张地喊“不能迟到,不能迟到啊!”

  多少年了?唯有那阖上眼睛在黑暗中拥有的“静止”,才能让我看到,远远地,远远地,那些悠闲的时光,在起伏的山坡上,恣意生长,杉林一样浓密,青草一样柔软,野百合一样散发着清香,一条黄泥小路,在山中蜿蜒,一缕缥缈云烟,在林间缭绕,我和母亲,在土屋的门前,一起看那竹篱下低垂的花朵,一起听田野里简单而憨厚的蛙声,我们只是安静地坐着,在橙黄的夕阳里,都不再喊那一声:
——“不能迟到”。
透透笔
约400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