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天下一醉翁

2020-11-12抒情散文官舟寨
秋老虎用热浪的尾巴袭击着滁州小城,弄得他特别烦闷。他想去城外的山林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把那些公务暂且丢到一边。人是不自由的动物,常常无法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到城外山上去游玩的想法已有多日,可是总是琐事缠身。他是多么喜欢到山里走一走,多么喜
  
  秋老虎用热浪的尾巴袭击着滁州小城,弄得他特别烦闷。他想去城外的山林中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把那些公务暂且丢到一边。人是不自由的动物,常常无法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到城外山上去游玩的想法已有多日,可是总是琐事缠身。他是多么喜欢到山里走一走,多么喜欢到大自然里放浪形骸。瑯玡山实在是一个好去处,他一有时间就到瑯玡山游山玩水,做一个山水间的醉翁,做一棵宁静的树。   900多年前的一个初秋,欧阳修就是这样宁静着。早上,那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山色清明。晚上,烟云聚拢,山谷洞穴一般昏暗。野花开满山坡,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片浓阴,秋风浩荡。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溪水消退,石头裸露。一些人背负着东西,另一些人在树下休息,他们一唱一和。大人小孩、长者青年在山道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他们都是滁州出游的人。   在闲暇的日子里,欧阳修几乎每天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在游山观景之中,欧阳修有着无穷无尽的快乐。溪中钓来的鱼肥鲜,清甜的泉水酿的酒甘美,山上现采的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这些组成了欧阳修的酒宴啊。酒宴上虽然没有管弦乐器助兴,可是大家玩着投壶和下棋,投壶中了的和下棋赢了的,都会高声大叫,欢叫声此起彼伏。在大声喧哗中,大家胡吃海喝,觥筹交错,大家站起来又坐下去,众位宾客都是快乐的样子。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秋季,瑯玡山仍是绿浓山清之时,山里是不知季节已变换,盛夏的那种生命张力仍然被树木演绎着。欧阳修在醉翁亭与友人自由放纵,把酒临风,竟然醉了。他抚摸着自己苍老的脸庞和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不知今是何年。如果脱掉官服,或许会吟唱出这样的诗词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词《踏莎行》)可是,他这个“挥毫万字”的“文章太守”,现在“一饮千钟”,醉意朦胧,身上的官服让他不能不能发少年狂,把自己看作一老者,心里或许在说:“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其实,他才40岁(本句所引用的均为欧阳修词《朝中措》)。   他就只能静静地坐着,醉眼迷蒙地望着远方,凝神不语,心里却生出许多遐思。   他似乎看到了他的母亲在远方,在那一片朦胧的烟雾中若隐若现。欧阳修幼年丧父,寡母陪着他在青灯下读书,那摇曳的灯光,在暗夜里闪烁着最动人的舞蹈。母亲的身影永远在他心中像那盏不灭的灯光,照亮着他。心里装着这盏灯,他努力去考功名,中了进士;在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而被贬饶州时,他为之辩护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痴心不改,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过了两年,随着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文人傻,文 人痴,人文迂,明知有些事要惹祸,却还是执意要去做。他想:我傻吗?可能我真的傻,不是一般的傻,是太傻。为何不去写些粉饰太平、为皇帝歌功颂德的酸腐之词?母亲对他微微一笑,他心一惊,酒也醒了几分。   他心里的迷醉却不曾醒过。在此后的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看着那些有抱负、有才华的莘莘学子,他打心里高兴啊,就像当年自己考取功名一样,举杯畅饮。这一回他实现的自己的意愿,他提倡平实的文风,慧眼识才,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具有真才实学的学子,在他们成为大家的征途中给了一个支点,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心里装着一盏灯,他这种迷醉也是一种醒,是特别的醒。   后来他相继任参知政事、刑部尚书,被诬谤而多次辞职均未获允准。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居颍州。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他曾说过此“五一”加自己这一醉翁,共为“六一”,所以他自取别号为“六一居士”。作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当然不仅仅留下这些遗物,他给世人留下了500余篇散文和大量诗词,还有滁州等地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还有那些老百姓称道的德政。自然,他最为后世所敬仰的还是他的文章,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这些身后声名,他并不在乎,他在乎心里有无一盏灯。可以说,他是为一盏灯而活着的。   对于作文,他主张灯一样明亮:“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文从字顺”,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或许他只是想要文字像灯一样实在、平常、温和,却有着迷人的魅力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欧阳修写文章平实有物,知滁州醉于山水,是一个淡泊的醉翁。政务上他实行的是“宽简”政策,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知开封府,压力相当大,前任是有赫赫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如果他不严,或许就会被朝廷和百姓误解,甚至留下千古骂名。可是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从来都不会扭曲了自己性格去迎合谁。他心里有一把尺子,顶着压力,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结果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到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一个像一把剑,一个像一盏灯。像一盏灯,这就是欧阳修的风格,文风如此,作风如此。   一路的坎坷,一生的沉浮,只有那盏灯啊一直在心里亮着。可是他又实实在在地醉着:“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其实,不是他真醉,是山水让他迷醉。他在山水中得到了快乐。他知滁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1046),夏天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或许是此次一醉而得亭名:“醉翁亭”,并作《醉翁亭记》。   瑯玡山本是一座荒闲的山。如果滁州是位皇帝,瑯玡边妃子也不是,只是见不着皇帝面的宫女。是欧阳修发现了她,喜欢上了她,也把她抬举起来,成为滁州人向往的胜境,以至后世吸引着各地游客。因为欧阳修,因为欧阳修的文字,瑯玡山名声大振、身价百倍。   在醉意中,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他便醉意朦胧地回去,那些宾客跟从着,摇晃着夕阳,夕阳也醉了,绯红一片。其他游人都走了,只有那些鸟儿在茂密林阴之中欢唱啊。欧阳修看着鸟儿在欢乐,想着游人的欢乐,他自己笑了。   他回到滁州城,环视四面见到的都是山。让他最感兴趣的还是西南方向的琅琊山,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似乎听到听到潺潺的水流声和从山间哗哗飞淌下来的酿泉声。在山势回环、道路弯转处,醉翁亭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   回到官邸,滁州城一片灯火通明,洋溢着一种温馨,也透着一种力量。欧阳修躺到床上,一下子就进入了梦乡。 (全文约3000字) Email:yanghanli@56.com
http://blog.sina.com.cn/yanghanli

文章评论